- 10月號
- 2022
- 229期
- 230期
- 232
- 233
- 235
- 25週年紀念版
- 471410268964801
- 471410268964803
- 471410268964807
- 471410268964812
- 52赫茲的鯨魚們
- 9789863870593
- 9789863873754
- 9789863873785
- 9789863874331
- 9789863874881
- 9789863875888
- 9789863875987
- 9789863876151
- 9789863876281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9789865933524
- 9789866873607
- 9789866873621
- 9789867810403
- 9789868030169
- Andreas Walther
- INK
- Karl Marx
-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 Marcel Proust
- SONOKO MACHIDA
- 七等生
- 三十三年夢
- 三十三年梦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要在我月經來時逼迫我
- 且在人間
- 世界的聲音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大陸
- 亂髮
- 云與樵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生四書
- 人生四書 代共讀 闔讀組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倒立看《金刚经》:社会科学的解析 郑自隆
- 倒立看《金剛經》:社會科學的解析◎ 鄭自隆
- 倪匡
- 偽所羅門書
- 傅國湧
- 傳記
- 傾聽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八二三注
- 八尺雪意
- 其他
-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 到海巢去
- 劇本
- 劉森堯
- 十種寂寞
- 半簿鬼語
- 印刻
- 印刻出版
- 印刻文学生活志(10月号/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誌 6月號/2022(第226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月號/2023第233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0月號/2022)(第230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12月號/2022)(第232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3月號/2023)(第235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9月號/2022)(第229期)
- 印刻文學生活誌:巴代特輯(7月號/2022/第227期
- 古都
- 台湾文学
- 台灣
- 台灣文學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吳介民
- 周芬伶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困難
- 地犬
- 夢之眼
- 大俠胡金銓
- 大山大海一九四九
- 女同志
- 宗教命理
- 小兒子
- 小說
- 小說家者流
- 小说家者流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國
- 巫言
- 巴代
- 巴瓏
- 廖偉棠
- 張愛玲
- 張愛玲課
- 張芬齡
- 張鐵志
- 您好,馬克思先生
- 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
- 惡女書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紛紛的情欲
- 戰爭小說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故事許願機
- 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
- 散文
- 散文集
- 散步去黑橋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雜誌
- 文青之死
- 新經典文化
- 旋轉門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時光隊伍
- 書
- 最好的时光
- 最好的時光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
- 朱和之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西甯
- 林幸謙
- 楊小濱
- 楊照
- 歡樂時光
- 江迅
- 沉默之島
- 流浪者張德模
- 海外
- 火山口的音樂
- 猎人们(二版一刷)
- 獵人們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国
- 王定國
- 王蘊潔
- 王蘭芬
- 王鼎鈞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貓
- 生存
- 田原
- 电影
- 町田苑香
- 白色畫像
- 短詩300首
- 神來的時候
- 租書店的女兒
- 簡媜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繁體
- 美麗的權利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肥瘦對寫
- 胡人說書
- 胡金銓
- 與謝野晶子
- 色戒愛玲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葛亮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登山
- 蘇偉貞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親子關係
- 親愛的安德烈
- 計程車司機
- 評論
- 詩
- 詩經演
- 謝曉陽
- 謫花:再詳張愛玲
- 豹變
- 貓
- 賴香吟
- 跳水的小人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邱妙津日記
- 邻女
- 鄰女
- 野火集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陳丹青
- 陳家帶
- 陳少
- 陳淑瑤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雜誌
- 雲山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靈/性籤
- 音樂
- 風雨任平生:倪匡傳
- 香港
- 馬來西亞
- 馬克思
- 馬塞爾·普魯斯特
- 駱以軍
- 高博倫
- 魏可風
- 魚麗之宴
- 鱷魚手記
- 黃寶蓮
- 黃秋生
- 黑眼珠與我
- 龍應台

【預購】印刻文學生活誌(12月號/2023)(第244期)
平常價 $21.00《印刻文學生活誌》2023年11月號 —— 召喚斷裂的現場
朱和之的筆,從三百七十年前開始寫。首部歷史小說三卷《鄭森》,以六十萬字細筆還原一位身扛家國血恨青年的憂鬱,而後又追加了一部史詩級戰爭記錄《逐鹿之海》,這時的他,身與心彷彿都活在十七世紀,那時代的飢餓與痛苦,都烙印在他的文字裡。隨著時日挪移,他循著島嶼的稜線與聲線分頭走,一線是承載慘烈死難的《樂土》,一線是召喚不羈者魂靈降歸的《風神的玩笑》與《南光》,全心浸淫其間,正如他埋首學習的暗房沖洗,將潛意識裡的光,一幀一幀調度出影。而今,敘事終於走到戰後,一樁空難暨山難恰落在朝代更迭的縫隙裡,觸動牽連族群情結與人志追求的矛盾,大崩壁下的陰影深重,彷彿是前述追索的總和,他再次往山裡走,迷途、繞路、輾轉曲折,終於看見哈因山裡的,太陽。朱和之的筆,從三百七十年前開始寫。首部歷史小說三卷《鄭森》,以六十萬字細筆故事,帶著血肉,回到了現代,我們面前。
【編輯室報告】尚,無人知曉的/執行主編 蔡俊傑
每次都是開頭最難。
我發現也許是因為編輯室報告的這個「報告」,讓我覺得這件事有一種冷漠的距離感,它會把現場變成一種嚴肅、相對制式化的場景設定,好像應該有什麼內容是一定要說的,好像不能太過隨興,不然就會變成編輯室聊聊。
但為什麼不能編輯室聊聊呢?沒有為什麼,也沒有不能。
我記得在這次專輯對談當天,我們約在一處要從大馬路彎繞進去的,舊公寓的三樓房間,那空間被打理得乾淨明亮,有一整面嵌木邊框的窗戶,那日天空積著薄雲,陽光時而灑落,時而掩濛,和善地像是在配合著恰轉涼爽的溫度。我們坐在窗邊的長桌,陽光如霧緩緩壟著午後的時間,對談兩人不時對著放置桌上的地圖筆劃,從這邊到那邊「當時從哪條路線……」、「後來又是如何……」,一再再銜接起過去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感又一次變得曖昧模糊,小說家穿針引線,從田野調查的資料,到事件發生的,那無人聞見的深山裡的實地踏查,一陣迷霧散去,又迎來另一陣迷霧。就好像談話中的提問引出更多提問,聽與說,就像人的腳步輪踏,在山上起步,不由得會想往更深處前去,想找到那些荒煙蔓草中的故事小徑。就算對尚未發生的一切仍是未知,沒有把握,但總有一種直覺,在某處,一定會找到答案,或者說,一種回答。即便不是對應著原本的問題,可能到那時候,問題是什麼已經不是重點了,重點是找到,或者說,(平安)帶回了什麼樣的故事。
我想,不管是怎樣的故事,都有一種期望被說與被聽的引力。這些說故事的人無不是從某處祕境或杳無人跡的荒墟回來,他們在諸多預期中揭開簾幕,開場,燈光音效,導演指示,演員就定位,攝影機遠近鏡頭切換,選擇聚焦顯現。
朱和之在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中,發揮小說家填補失落細節的能力,召喚現場,重回一九四五年三叉山事件發生的前後,當時台灣社會主要三大族群原住民、漢人與日本人之間的相處景況,藉由一巨大災難收束,深入人性之幽微深刻。而在時間的前後延展中,歷史變成鋪陳在桌面的墊布,時人其事彷若吸飽了水氣般,從乾癟的文字史料中飽脹了起來,長出人的血肉,搭起鄉鎮屋房,並且回到那至今沉穩深邃的山林之中,再回到人的身上。而現在的我們,始終有一種彷若觀棋者的悠緩餘裕回看當時,那些幽祕難解的細微思緒,游絲細線纏繞牽扯著每一個人。
而有趣的不僅僅是故事,還有故事選擇的現場。就好像這次朱和之執著的山,不論懷抱著怎樣的心思,只要進入了山,對於人之渺小,都給予同樣的反饋。而不同的人有各自的狀況和影響,體力、腳步、負重,以自身為軸,輻射出更多人與事的關係網。比如說,上山的前一天,他正發生著什麼?也許與人爭執?也許與親愛之人開心度過美好時間,或者遭遇到挫折,甚至可能正醞釀著更大的麻煩和苦難,或者是,一個簡單的告別,一個擁抱,或只是一如往常勞作,吃著家常熱騰的飯菜。然後,在更往前推一些,上山的前幾日、前幾週、前幾月,甚至是更早之前……。當某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被劃開來了,自此往前後數看,都會從日常浮現,或者說是析篩出一層層相關聯的意義。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在前往某處的行進過程,會容易太過信任自己,或者說,太專注在自己身上,而錯失某些重要的關鍵路口。但也往往因為這樣的錯失,因為迷路,所以才有機會抵達另一處,隱藏在路線之外的豐美景致。而且慶幸的是,大多數時候,我們仍可循著原路,一次又一次的發現、確認,並且把那些都收納成自己的經驗,還有時間。
【INK印刻文學生活誌】
《印刻文學生活誌》於二○○三年創刊以來,致力搜羅所有能指向心靈的創作,以文學為主軸,涵蓋藝術、電影、攝影、音樂、表演等領域;內容有作家特集(新作發表、深度訪問、作品析論)、新人推介、藝術評論及文學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報導國際文壇動態,引介國外作家作品。作品永遠是文學的重點與中心,期予認真的作家一個最好的發表平台,並提供文學愛好者閱讀的最佳管道。

【預購】夢之眼◎ 朱和之
平常價 $27.00若是夢境可以買賣,你的自我販賣底線在哪裡?
「請把你的夢賣給我。」
一切都是從河堤上那場好夢開始的,一個自稱代表DreamEyes的人忽然出現,高價買走我的夢。他將夢境擷取成膠囊,讓消費者吞下之後在腦中重新播放,享受超越真實的夢境感官體驗。從此我辭掉工作成為職業夢者,過著由夢境支持夢想的生活。
正當我以為新事業一帆風順,可以「躺著賺」的時候,身邊最親密的朋友卻一個又一個陷入奇怪的精神狀態,恍若失去靈魂,逐漸切斷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同時,老家的貓「茶茶」變成一個八歲男孩跑來我的公寓,這個「茶茶男孩」臭屁又賴皮,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卻往往一語中的,提醒我這一切從最開始就錯了……
我無意中走進時間停滯的記憶房間、地底的療癒基地,以及逸出時間之流以外的綠蔭小屋,聽見朋友們遺留的訊息:
「沉痛的送葬曲和廉價歡樂的街頭走唱,這兩者同時演奏,才是人生的真相。」阿森學長說。
「這裡不會再有風和雨吹進來,它們正在黑暗中虎視眈眈。」薰說。
「世界不會等候被時間遺棄的人,妳只能遠遠看著外面的一切不斷遠去。」小栩說。
「喵裡喵氣喵嘎嘎!」茶茶男孩說。
「這年頭,窮人連夢都得賣給有錢人!」
Alles ist hin(什麼都沒了)
Alles ist hin(什麼都沒了)
終於,那些不可思議的美好假象逐漸露出邪惡本質。我以為找到了最有創造力的生活方式,原來卻是澈底出賣自己。人們賣掉自己的夢,最後卻必須靠消費別人的夢才能繼續活下去……
破碎而寂滅的世界,將是我們這些「夢渣」的餘生。而為了幫助朋友得到來自遙遠從前的祝福,也為了重新拼湊分崩離析的自己,我必須一闖夢的核心,在莫名粗暴的原始力量威脅中,找回那些遺失的東西。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幽默小說《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並曾獲台灣歷史小說獎、金鼎獎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兩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