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回家◎韓麗珠
平常價 $32.00《回家》是韓麗珠的第一本散文集,她寫獨居於島的生活,從情感與內心出發,思索「家」的意義。書分「心」、「島」、「城」、「K」、「L」、「貓」6章,帶我們看到韓麗珠埋在心底裡的私密記憶。
作者簡介
著有《失去洞穴》、《離心帶》、《縫身》、《灰花》、《風箏家族》、《輸水管森林》、《寧靜的獸》及《Hard Copies》(合集)。曾獲香港書獎、2008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2008及2009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推薦獎、第20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長篇小說《灰花》獲第三屆紅樓夢文學獎推薦獎。
【預購】雷聲與蟬鳴◎梁秉鈞
平常價 $38.00
作者簡介
一個可以活下去的世界,是可能的◎蘇苑姍
平常價 $33.00另起爐灶◎游靜
平常價 $27.00香港文學經典復刻!《另起爐灶》結集了游靜於八九十年代發表的小說、隨筆、評論,內容涵蓋電影文化、性別議題、身份流離等各範疇之批判與反思。書中篇章大多均在游靜赴紐約留學時完成,不但大量描寫了美國的人文風景,亦富有對香港/亞洲文化身份的見解。本書充分表現了游靜對不同文化現象的獨特詮釋,文風語調更是別樹一幟。新加入作者為再版提筆的〈滴水不漏(後後記)〉,講述當下心境變化。
聯袂推薦:
王榆鈞、文潔華、岑子杰、李智良、陳智德 、馮美華、 黃衍仁、葉蔭聰
(依姓氏筆劃排序)
「我從飛機上掉下來,空氣倒是清新的。不知道漂浮了多久,忘記了起點,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像一個患了絕症的人,拼命地說話,拼命地渴望被聆聽,拼命地記憶,又同時創造記憶。」——〈另起爐灶(後記)〉
「但願此書,透過紀錄當時尚可存活的一些異見,蹣跚走過的路,路上各種艱難的掙扎與風景,能夠協助抗衡刻下鋪天蓋地,對家、國、歷史的,浪漫化想象。」——〈滴水不漏(後後記)〉
作者簡介:
游靜,一九八零年代開始在香港報章雜誌上寫專欄,並發表詩、散文、小說、文化藝術評論等,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組)、中文文學創作獎(散文組)、Words Without Borders 國際翻譯詩獎等,並獲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亦為電影/錄像導演。曾任香港《電影》雙週刊總編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席教授。
喧嘩的碎片◎周丹楓
平常價 $28.00 《喧嘩的碎片》為香港年輕文學作者周丹楓首部長篇小說。周丹楓以理性與感性交錯的目光,遊走於城市的兩極,由黃大仙至中環,隨著如水的語言節奏,剪攝出一幀幀城市碎片,捕捉那些因無止盡的規劃與發展,被放逐到邊緣的人群——「我們是城市燈光要盡力抹去的污跡,我們是不存在於城市裡的那一部分」。每則敘事碎片,既是單獨的存在,亦是牽扯出荒誕現實的線索,釋放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無聲喧囂,以及這座無根城市的所有秘密。
作者簡介
周丹楓,曾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文字散見於《明報》副刊、《方圓》、《字花》、《無形》,網上文學平台《虛詞》、《別字》等。
編者/譯者/繪者簡介
Wingo Choi,本地插畫師及繪本作家,香港插畫師協會連繫會員。曾出版繪本《最耀眼的星星》,擅長繪寫城市與人的關係。(IG:sheandherpics)
天堂舞哉足下◎崑南
平常價 $27.00名家推薦
王無邪、陳國球、許子東、廖偉棠、謝曉虹、唐睿、岑子杰
「你筆下的照妖鏡永不過時。」——西西
「崑南在《天堂舞哉足下》創造倒置的視角,反思回歸的種種,塑造何戲的各種重像,帶領讀者檢視現實和現實既幻且真的另一面,提供一種在宿命中掌握命運、在限制中得自由的路向和選擇。」——陳智德
作者簡介
崑南,原名岑崑南,香港作家,1935年生。五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並編輯刊物,至今筆耕不輟。曾任《南華晚報》、《天天日報》等編輯。五十年代與友人創辦刊物《詩朵》,發起組織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出版《新思潮》、《好望角》兩種刊物,並推動香港現代主義運動。六十年代自主經營辦報,有《香港青年週報》、《新週報》等數種報刊。著有長篇小說集《地的門》、《慾季》、《天堂舞哉足下》,短篇小說集《戲鯨的風流》、《旺角記憶條》。詩集《詩大調》(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旺角大變奏》,評論集《打開文論的視窗》(獲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及英文小說集Killing the Angel。二十一世紀,又與友人創辦詩刊《詩潮》、《小說風》,創辦文學網站《香港本土文學大笪地》及電子詩刊《詩++》。2016年,《香港當代作品選集:崑南卷》出版,紀錄片「港台華人作家系列」之崑南《天堂倒置腳下》播出。2017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
尋常與作樂: 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李敬恒
平常價 $28.00《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為大學哲學講師、《哲學有偈傾》主持李敬恒(大師兄Roger)文論集,收錄他於《明報》、《立場新聞》哲學版撰寫的文章及其個人散文隨筆,內容涵蓋生活、文藝、哲學等不同範疇,同時亦緊貼時事熱話,如科技、AI、後人類、追星文化,以生動有趣的角度反思習以為常的事,貼近香港人日常生活經驗,提供哲學入門路徑,內容深入淺出,適合文學藝術哲學愛好者。
作者簡介
崩末◎勞緯洛
平常價 $31.00《崩末》為香港00後年輕作家勞緯洛最新長篇小說。
勞緯洛以詩意、冷僻、細膩的語言寫成一則關於時間與記憶的廢墟寓言,以敘事建構「曼陀羅」般的環形迷宮,在注定散失、崩落、毀壞的世態裡,想像末後的重逢。「直到最後一個相信救贖的人,都因過於久遠的等待而徹底遺忘,且已死去之時,救贖才會以無人知曉的方式,靜穆地來臨。」勞緯洛以文學作為對救贖的預想,對所愛之人給出的微小祈願與簡要應答。《崩末》是他實踐其「餘生寫作」的一次重要嘗試。本書為香港文學館的文藝越界叢書系列之一。
作者簡介
2001年生於香港,基督徒。現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人文學系。2018年出版小說《卷施》。合著有《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樹心邊.新蒲崗》與《根莖葉花--花墟的記憶與想像》等。曾獲文學獎,包括第五屆「恒大中文文學獎」大專組冠軍與「二零二零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文學評論組冠軍等。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及哲學評論散見「虛詞.無形」、《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Sample 樣本》、《微批 Paratext》、《字花》、「別字」、《明報》與《聯合文學》等。曾為港台電視清談節目《文學放得開》客席主持。曾與不同團體合作,舉辦多場不同主題系列講座、課程與讀書會。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陳丹青
平常價 $27.00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只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背負死亡,陳丹青將木心送到陽光下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了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了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了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志;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制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作者簡介
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家。2000年回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游歷》等。
放風◎黃仁逵
平常價 $27.00 《放風》收錄黃仁逵九十年代中在《華僑日報》、《新報》、《現代日報》所撰專欄的散文,分為兩輯。第一輯為「四百擊」,共 65 篇,均為庶民人物的精妙速寫;第二輯為「畫外音」,共102 篇,主要從生活中的人事物起興,討論藝術,尤其是繪畫的問題。《放風》於1998年由素葉出版社出版,暢銷多刷、而至一度絕版;二十年後,2018年香港文學館修訂再版《放風》,黃仁逵並為「四百擊」部分重繪全部插圖。
作者自述
黃仁逵,1955年 ,繪畫人,旁及寫作/電影/音樂,所有創作莫不來自繪畫;歸於繪畫。 一井多源;一源多井。
作者簡介
曾就讀於巴黎國立藝術高級學院,回港後一直從事藝術創作,包括寫作與繪畫等,亦為樂隊 Mininoise 迷你噪音成員。黃氏曾為三十多部電影擔任美術指導,包括《女人四十》、《秋天的童話》、《酒徒》等。曾任於《華僑日報》、《新報》等撰寫專欄。作品見於《明報周刊》、《香港文學》、《作家》等。著有散文集《放風》及《眼白白》等。《放風》獲第五屆中文文學獎雙年獎。
文學單身動物園◎虛詞編
平常價 $27.00 網上發表平台「虛詞」以文學為中心,旁及電影、劇場、視藝、音樂等文藝範疇,觸及社會時事,提供大量文藝創作、評論、專欄、訪問、報導,緊貼文藝脈博,連結華語創作界。另有紙本刊物《無形》。
涉事主角:卡夫卡、佩索亞、福婁拜、艾蜜莉.狄金生、呂碧城、珍.奧斯汀、冼玉清、齊克果、多麗絲・萊辛、梭羅、施濟美、周夢蝶、蘇曼殊、安徒生、西蒙娜.薇依、叔本華、惠特曼、康德、林逋、普魯斯特、荷爾德林、西蒙.波娃、約瑟夫.康奈爾、屠格涅夫、海子、宮澤賢治。
文學看得開◎鄧小樺、米哈、甄拔濤、黃嘉瀛、鄧正健、紅眼
平常價 $38.00樹心邊.新蒲崗◎香港文學館主編
平常價 $36.00《樹心邊.新蒲崗》中的創作結合植物與社區,探討植物、社區、人的連結之可能,同時借力回憶與創造,以植物寫新蒲崗,啟發讀者思考人與自然之關係。陣容鼎盛,收錄多位著名香港作家包括陳智德、鄭政恆、陳慧、葉曉文、鄧小樺、勞緯洛、曾繁裕、黃可偉、盧真瑜等的作品,豐富多元,角度獨特。另收錄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街坊訪談,重現庶民經歷的社區歷史,流露對地方的愛與期盼。
畫家何幸而精美插畫,植物插圖細緻精美,樹木使人心曠神怡。隨書附送新蒲崗手繪地圖,設有樹木地標,製作精巧獨特。梁芷珊、雄仔叔叔、黃念欣、董啟章、樊善標、龐一鳴六位名人作家、學者列名推薦。
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岑朗天
平常價 $28.00《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為作家、大學客席講師、本地資深哲普工作者岑朗天的文章結集,收錄其十數年來發表於不同文化刊物的哲普文字,本書精選其中十七篇詳述當世最具影響力哲學家的文章,包括鮑曼(Zygmunt Bauman)、大衛.哈維(David Harvey)、齊澤克(Slavoj Žižek)、巴特勒(Judith Butler)等哲學大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人生平、思想源流、所關注課題及各家關鍵論述。作為香港少數以哲學普及為定位的哲學思想入門書,本書強調各思想家與時代當下的連繫,致力通過各家論述,思考在現今全球化、後期資本主義、後現代、後真相文化宰制下的出路。作者融匯貫通,消化各家理論,並靈活地將其置入香港的文化、社會語境中,配合現實事例,令讀者容易進入、理解理論內容。期望讀者能以此書為踏腳石,開啟各位對哲學及思考的興趣,具有哲學基礎者亦可透過本書溫故知新,對各家論述、關注課題有更深刻了解。
作者簡介
渡日若渡海◎李智良
平常價 $28.00李智良於《房間》出版十二年後,再度結集短篇小說。《渡日若渡海》游走於城巿廢墟般的空間,出入於各種莫名速度,處處是被拘囿的身體,被文本以各種方式介入,從主體到他人,觸及寫作的不可能之邊際。在一切艱難中讀之,珍愛之情於心湧動。
文藝推薦:
董啟章、羅貴祥、何倩彤、韓麗珠、言叔夏、童偉格
「與世界尖銳對立的盡頭,他的文字又回到了柔軟的肉身;在自我層層揭開的傷害到了底,卻是對他人痛苦的體察。」——謝曉虹
「此書以內向之眼,折射著彼岸/此岸憂鬱的城」——言叔夏
「李智良的文字總有種懸疑,幾乎會嗅到地圖在潮濕的空氣裡燃燒的氣味。各種附身又無法停止游移,反正全部人與物都是同一個巨大謎底的線索,而那個底蘊又明目張膽得有妄稱的嫌疑,這場被易名為生活的共謀,我們都心知肚明,只是無力推倒,所以只能沿著牆身數算它的疙瘩。所有人都不屬於自己所屬的地方,無路可走但又必須繼續行走。書寫和閱讀如果是一種親密,我只但願它不是唯一。」——何倩彤
「對我來說,讀李智良的文字,是重溫失眠——失眠就是一場,步向睡眠卻始終無法抵達的跋涉——又像在人來人往的城巿裡逆向人流,按下暫停鍵且不斷延長。李智良對於城巿、制度、行動、關係的超乎尋常的敏感,像一種只能在寂靜中才能聽到的躁音。橫越了這些文字,就披上了一種新的觸覺,如果你一直安於生活,你會感到清醒的陣痛,如果你一直不安於人生,你會沿著這些字找到安全的所在。」——韓麗珠
作者簡介
李智良,出生成長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畢業,曾從事研究助理、翻譯、編輯、論文槍手等「自由工作」。1990年代中開始投稿報章副刊及流行雜誌,著有《白瓷》、《房間》、攝影誌《海邊草更藍》,散文及小說收入《走著瞧──香港新銳作家六人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10-2012》、《聲音與象限──字花十年選小說卷》、《我香港,我街道》等選集,曾獲「香港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2013年獲何鴻毅基金會「傑出香港作家交流計劃」贊助,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獲頒寫作榮譽院士。2018年獲《字花》邀請,參加康文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18——香港部屋」駐留。近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兼職,任教創意寫作、文學與電影相關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