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9786263550469
- 9786263554993
- 9786263557093
- 9786263557697
- 9786263558601
- 9786264170789
- 9786264171649
- 9789862163719
- 9789864790197
- 9789864793778
- 9789864796359
- 9789865256203
- 9789865258337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 AI時代
- Charan Ranganath
- Daron Acemoglu
- Kolas Yotaka
- MY FATHER’S BRAIN: Life in the Shadow of Alzheimer’s
-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 Sandeep Jauhar
- Simon Johnson
- Stephen Hawking
- Why We Remember
- Yuval Noah Harari
- my father's brain
- sapiens
- 中國遼東
- 人文社科
- 人物傳記
- 人類
- 人類大歷史
- 人類學
- 今文觀止
- 今文觀止:試從故紙看今朝
-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 來不及美好
- 個人理財
- 傅佩榮
- 傅佩榮易經課:占卜、解卦、指引人生、趨吉避凶
- 傳記
- 兩岸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兰加纳特
- 其他
- 勵志
- 古典
- 台灣
- 史蒂芬·霍金
- 周恒星
- 哈拉瑞
- 哲學
- 唐鳳
-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 商業理財
- 大事紀
- 天下
- 天下文化
- 天長地久
- 奥特曼传:OpenAI执行长开启生成式AI变革时代
- 奧特曼傳:OpenAI執行長開啟生成式AI變革時代
- 寫作指導
- 寫實記錄
- 小說
- 小說課之王
- 岸見一郎
- 岸见一郎
- 巨人傑
- 巨人思維:沒有捷徑,只有努力,從零開始的股市交易員
- 巨人思维: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从零开始的股市交易员
- 巨人杰
- 巨流河
- 张曼娟
- 張作錦
- 張曼娟
- 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靈成長
- 思考邏輯
- 愛是一條線
-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 戴伦·艾塞默鲁
- 戴倫·艾塞默魯
- 投資理財
- 折磨讀者的祕密: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代表作,精確剖析小說創作之謎
- 散文
- 文字
- 文學
- 新工業革命商
- 易經
- 書
- 权力与进步: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
- 東北
- 林俊宏
- 桑狄普·裘哈尔
- 桑狄普·裘哈爾
- 楊倩蓉
- 業理財
- 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
- 歷史
- 海外
- 父亲的脑
- 父亲的脑:阿茲海默症印影下的生活
- 物理學
- 理財規劃
- 用青春换一场相逢【情缘札记·台北篇】(最新回响版)
- 用青春換一場相逢【情緣札記·台北篇】(最新迴響版)
- 疾病百科
- 皇冠
- 社会议题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科學
- 科技
- 給美君的信
- 經濟
- 繁體
- 翻譯
- 腦神經
- 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 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自然科普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蔡坤宪
- 蔡坤憲
- 蘭迦納特
- 親子關係
- 記憶
- 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心智基礎,學習如何記憶
- 記憶與學習
- 許榮哲
- 譯者:姚若潔
- 譯者:林俊宏
- 譯者:涂瑋瑛
- 譯者:陳令嫻
- 记忆决定你是谁:探索心智基础,学习如何记忆
- 译者:陈令娴
- 賽門·強森
- 赛门·强森
- 郭強生
- 郭强生
- 醫療保健
- 阿美族人
- 阿茲海默症
- 霍金大見解
- 霍金大見解:留給世人的十個大哉問與解答
- 霍金大见解
- 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
-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 齊邦媛
- 齐邦媛
- 龍應台

【預購】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張曼娟
平常價 $3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人到中年,常發覺有許多的延宕:
那些要做的事、該說的話;想愛的人,都被延宕了……
已經來到下半場的我們,怎能不好好彌補?
——張曼娟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那條船能穿越歲月的湍急洪流,
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大人」。
大人不必討好他人;不必與全世界和解;
不再等待成功;不再追求名利,
因為確實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睿智、慈悲、雋永;
「大人」的存在,就應該要閃閃發亮。
那些要做的事、該說的話;想愛的人,都被延宕了……
已經來到下半場的我們,怎能不好好彌補?
——張曼娟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
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中年歲月,其實比想像中更為漫長,
我們將從哪裡出發?
將會抵達哪裡?
中年是家庭的承擔者;中年是老年的起點;
中年有覺醒的力量;中年之愛閃亮激昂;
中年可以通達、自由與自在;中年是走向渡口,尋找一條船──
那條船能穿越歲月的湍急洪流,
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大人」。
大人不必討好他人;不必與全世界和解;
不再等待成功;不再追求名利,
因為確實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睿智、慈悲、雋永;
「大人」的存在,就應該要閃閃發亮。
作者簡介
張曼娟
五年級的張曼娟,
是四、五、六年級的文學偶像,
她的散文、小說都有獨特的魅力,
已出版約五十部作品,口碑與銷量屢創佳績。
她也是位真誠的作家,
用創作不斷思索人生,探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年過半百,中途而已」,
不失赤子之心,依然充滿好奇、
懷抱夢想、樂於付出,
這就是她所定義的「我輩中人」的美好生活。
張曼娟
五年級的張曼娟,
是四、五、六年級的文學偶像,
她的散文、小說都有獨特的魅力,
已出版約五十部作品,口碑與銷量屢創佳績。
她也是位真誠的作家,
用創作不斷思索人生,探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年過半百,中途而已」,
不失赤子之心,依然充滿好奇、
懷抱夢想、樂於付出,
這就是她所定義的「我輩中人」的美好生活。

【預購】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張曼娟
平常價 $28.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繼《我輩中人》引起數萬讀者回響,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中年,終於長成自己的樣子;
大人,應該是氣派又溫柔的。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
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張曼娟
有一種「雋永」──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標示出獨特品味。
有一種「氣派」──欣賞他人的成就與收穫,覺得世界因此更加豐富,不必覺得不安或嫉妒。
有一種「能量」──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
有一種「慈悲」──試著聆聽、感受,用悲憫之心,擁抱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一種「承擔」──勇敢、自信、慷慨,在必要時願意接住墜落的人。而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接住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貴重的意義,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輕安自在做大人,在中年渡口,穩當前行。
本書特色
1. 2018年,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開啟華文世界「中年書寫」/「大人之學」新風潮以及社會議題關注,激起深遠回響,延續至今。沉潛構思兩年,2020年,張曼娟以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以及讓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
2.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暢銷紀錄:
• 博客來2018年度十大新書
• 博客來2018年度華文作家
• 誠品書店2018年度十大新書
• 誠品書店2018台灣十大華文作家
• 金石堂2018十大影響力好書
3. 華文世界代表作家張曼娟2020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收錄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張曼娟再次書寫中年的風景.幸福的原力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中年,終於長成自己的樣子;
大人,應該是氣派又溫柔的。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
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張曼娟
有一種「雋永」──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耐人尋味的言行;不追隨流行,而能標示出獨特品味。
有一種「氣派」──欣賞他人的成就與收穫,覺得世界因此更加豐富,不必覺得不安或嫉妒。
有一種「能量」──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
有一種「慈悲」──試著聆聽、感受,用悲憫之心,擁抱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一種「承擔」──勇敢、自信、慷慨,在必要時願意接住墜落的人。而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接住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貴重的意義,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輕安自在做大人,在中年渡口,穩當前行。
本書特色
1. 2018年,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開啟華文世界「中年書寫」/「大人之學」新風潮以及社會議題關注,激起深遠回響,延續至今。沉潛構思兩年,2020年,張曼娟以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以及讓自己與他人幸福的能力。
2.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暢銷紀錄:
• 博客來2018年度十大新書
• 博客來2018年度華文作家
• 誠品書店2018年度十大新書
• 誠品書店2018台灣十大華文作家
• 金石堂2018十大影響力好書
3. 華文世界代表作家張曼娟2020全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收錄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作者簡介
張曼娟
在出版業最蓬勃的年代,
張曼娟的《海水正藍》與其他作品,
影響了許多世代的人。
當物換星移,
張曼娟體會自己的中年變化,
真誠探究內心感受,
思索並想像未來,
她寫下《我輩中人》,引爆中年話題,
並與照顧者們相濡以沫。
她發現「我輩中人」的幸福或不幸,
可以由自己掌握,
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
便可「以我之名」,
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
FB粉絲團 | 張曼娟
張曼娟
在出版業最蓬勃的年代,
張曼娟的《海水正藍》與其他作品,
影響了許多世代的人。
當物換星移,
張曼娟體會自己的中年變化,
真誠探究內心感受,
思索並想像未來,
她寫下《我輩中人》,引爆中年話題,
並與照顧者們相濡以沫。
她發現「我輩中人」的幸福或不幸,
可以由自己掌握,
只要認清了自身的獨特與價值,
便可「以我之名」,
開創一個完滿的小宇宙。
FB粉絲團 | 張曼娟
自序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聖誕節甫過,陪伴父親去醫院回診,剛動完手術出院的他,緊緊握住我的手。我們過了馬路,坐上計程車,來到社區醫院,讓父親坐上輪椅,推著他前行。我背著雙肩背包,深吸一口氣,抬頭挺胸,步伐穩定從容。這是四年多的照顧生活鍛鍊的結果,不再緊張促迫、手足無措,我學會安撫父母,也安撫自己。
醫院大廳裝飾閃亮的聖誕樹很漂亮,我默默數著:「一、二、三、四、五。」這是成為照顧者以來,看見的第五次聖誕樹呢,感到被鼓舞。
自從照顧者的身分變得鮮明,便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邀約,其中一家媒體的採訪邀約,令人印象最深刻。「我們除了訪問還要拍一些照片或是影片,像是陪爸爸去醫院,或是爸爸躺在病床上,握著爸爸的手。反正就是那些照顧的細節,都要拍起來,看起來才會有真實感。」記者亢奮的說著,幾乎可以感覺到他的眉飛色舞。
一定要把自己的照顧細節展現在世人面前,才會有真實感嗎?做為一個照顧者,不需要他人認同或肯定,更不是一場表演。我婉拒了這樣的邀約,照顧者有時候需要的是尊重與理解。
陪父親回診之後,返回工作崗位,而後在臉書粉絲團看見一則留言:「剛剛看到你牽著父親慢慢地過馬路,畫面很感人。」
不必特別演出,這就是照顧者最真實的日常,而我只是千千萬萬個照顧者其中之一,重複做著千千萬萬照顧者都在做的事。如此而已。
曾有讀者對我說,在《我輩中人》裡講到照顧的故事,讓她和朋友特別有感覺,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照顧者,終於有人可以觸碰到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和處境,讓他們感覺被療癒了。
「可以出一本專門談照顧的書嗎?」她這樣問。
其實,照顧這件事從來都不專門,不僅是照料著老病的身軀,還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一切關係──過往的糾結、愛與關懷、冷遇和失落,錯綜複雜。
被照顧者深埋在歲月裡的那許多過往,都沉積在深黝不見底的心靈中,有時竟成為吞噬一切的黑洞,將照顧者也吞噬進去。這才是照顧路途上最沉重的負擔。
照顧者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並且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這樣的能量從何而來?
原來,還是得從自己內在生出來,一種「大人」的能量。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常樂。所謂的大人,也許和孔子推崇的「君子」類似。
「老師,當君子好像很可憐,只能做好事,想要任性一下都不行,當小人比較開心吧。」小學堂的孩子,有時候會這樣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做為一個君子,內心坦然開闊,待人接物都沒有罣礙,彷彿永遠是晴天。做為一個小人,則是悽悽惶惶,成天像丟了東西一樣不安,彷彿永遠是陰天。簡而言之,君子活在善意的世界;小人活在惡意的世界。到底誰比較可憐?誰比較開心呢?
《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陳國落難絕糧,跟隨他的弟子又餓又病,爬都爬不起來。一向魯莽的子路忍不住當面質問老師:「君子亦有窮乎?」做為一個君子,也會有如此窮困潦倒的境遇嗎?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在他瀕臨死亡的時刻,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做為一個不茍且、不違心的君子,真的沒有遺憾嗎?
孔子用虛弱而堅定的語氣對他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在困頓的時刻,仍然能固守自己的本心;小人遇見不如意,就會生出許多負面念頭,氾濫成災。
那一年,孔子六十三歲了,他對於成為君子這件事,從來沒有懷疑,也沒有遺憾。
並不是多麼高的道德標準,只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只是與人為善,達觀謙和,當一個快樂的大人。
中年以後,遇見人生的困頓,或是承擔起照顧的責任,也都能清楚記得自己的本心,無憂無懼。
「我的身邊只有崩壞的成人,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我要怎樣才能長成一個『大人』呢?」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又該如何去愛人?」
在演講活動中,我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也許有人聽見的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從來沒有被愛過」,我聽見的卻是「我要長成一個大人」和「我想去愛人」。不管我們曾經怎樣被對待、被傷害,長大以後,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都會有著幸福的想望。
我遇見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男人,從幼年到童年,遭到一群成年人的惡待,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怖與毀壞,而他的家人並沒有譴責或控訴,他們默許了那些暴行。小男孩長大了,他奮力掙脫噩運,與過往正面對決,雖然沒有人為他討回公道,將加害人繩之以法,他卻不再恐懼,也不再自責了,他知道自己沒有錯,那些人毀了他的前半生,不能再毀掉他的後半生。
「你是怎麼活下來的?」我問。
他沉吟片刻,輕聲回答:
「我還是遇到過,一些好人;還是發生了,一些好事,我就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
他說話的速度很慢,有點遲緩。因此,每個字都那麼深重的敲在我心上。
不只是他,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我們若不曾被敲碎,是否就該成為那一抹暖色、一腔熱情與一貫的溫愛?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在絕望中不斷墜落的人。
不曾被愛過的人,又該如何去愛呢?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
如果我們能學習數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語文、哲學、藝術、音樂,為什麼不能學習愛?
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好好愛,在我看來只是藉口,因為我們都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決定未來。
我們可以好好愛,可以好好過生活,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人生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以父之名、以母之名、以家族之名──我們不知不覺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失去自我意志的人生,充滿困惑,於是,學會了推託、尋找藉口,最終成為得過且過的中年人、怨天尤人的老年人。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貴重的意義;我們與自己非常疏遠陌生;我們以為別人追求的就是自己的想望。許多努力都顯得徒勞;許多關係都可有可無,回首人生,只剩下虛無感傷。我們就這樣浪費了人生,虛擲了情感。
背棄了最珍貴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聖誕節甫過,陪伴父親去醫院回診,剛動完手術出院的他,緊緊握住我的手。我們過了馬路,坐上計程車,來到社區醫院,讓父親坐上輪椅,推著他前行。我背著雙肩背包,深吸一口氣,抬頭挺胸,步伐穩定從容。這是四年多的照顧生活鍛鍊的結果,不再緊張促迫、手足無措,我學會安撫父母,也安撫自己。
醫院大廳裝飾閃亮的聖誕樹很漂亮,我默默數著:「一、二、三、四、五。」這是成為照顧者以來,看見的第五次聖誕樹呢,感到被鼓舞。
自從照顧者的身分變得鮮明,便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邀約,其中一家媒體的採訪邀約,令人印象最深刻。「我們除了訪問還要拍一些照片或是影片,像是陪爸爸去醫院,或是爸爸躺在病床上,握著爸爸的手。反正就是那些照顧的細節,都要拍起來,看起來才會有真實感。」記者亢奮的說著,幾乎可以感覺到他的眉飛色舞。
一定要把自己的照顧細節展現在世人面前,才會有真實感嗎?做為一個照顧者,不需要他人認同或肯定,更不是一場表演。我婉拒了這樣的邀約,照顧者有時候需要的是尊重與理解。
陪父親回診之後,返回工作崗位,而後在臉書粉絲團看見一則留言:「剛剛看到你牽著父親慢慢地過馬路,畫面很感人。」
不必特別演出,這就是照顧者最真實的日常,而我只是千千萬萬個照顧者其中之一,重複做著千千萬萬照顧者都在做的事。如此而已。
曾有讀者對我說,在《我輩中人》裡講到照顧的故事,讓她和朋友特別有感覺,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照顧者,終於有人可以觸碰到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和處境,讓他們感覺被療癒了。
「可以出一本專門談照顧的書嗎?」她這樣問。
其實,照顧這件事從來都不專門,不僅是照料著老病的身軀,還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一切關係──過往的糾結、愛與關懷、冷遇和失落,錯綜複雜。
被照顧者深埋在歲月裡的那許多過往,都沉積在深黝不見底的心靈中,有時竟成為吞噬一切的黑洞,將照顧者也吞噬進去。這才是照顧路途上最沉重的負擔。
照顧者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把自己超拔而出,不被漩渦捲進黑洞,並且還能將被照顧者拉出來,安置在光亮與溫暖的所在?這樣的能量從何而來?
原來,還是得從自己內在生出來,一種「大人」的能量。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常樂。所謂的大人,也許和孔子推崇的「君子」類似。
「老師,當君子好像很可憐,只能做好事,想要任性一下都不行,當小人比較開心吧。」小學堂的孩子,有時候會這樣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做為一個君子,內心坦然開闊,待人接物都沒有罣礙,彷彿永遠是晴天。做為一個小人,則是悽悽惶惶,成天像丟了東西一樣不安,彷彿永遠是陰天。簡而言之,君子活在善意的世界;小人活在惡意的世界。到底誰比較可憐?誰比較開心呢?
《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孔子周遊列國時,曾經在陳國落難絕糧,跟隨他的弟子又餓又病,爬都爬不起來。一向魯莽的子路忍不住當面質問老師:「君子亦有窮乎?」做為一個君子,也會有如此窮困潦倒的境遇嗎?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在他瀕臨死亡的時刻,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做為一個不茍且、不違心的君子,真的沒有遺憾嗎?
孔子用虛弱而堅定的語氣對他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在困頓的時刻,仍然能固守自己的本心;小人遇見不如意,就會生出許多負面念頭,氾濫成災。
那一年,孔子六十三歲了,他對於成為君子這件事,從來沒有懷疑,也沒有遺憾。
並不是多麼高的道德標準,只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只是與人為善,達觀謙和,當一個快樂的大人。
中年以後,遇見人生的困頓,或是承擔起照顧的責任,也都能清楚記得自己的本心,無憂無懼。
「我的身邊只有崩壞的成人,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我要怎樣才能長成一個『大人』呢?」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又該如何去愛人?」
在演講活動中,我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也許有人聽見的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大人」、「從來沒有被愛過」,我聽見的卻是「我要長成一個大人」和「我想去愛人」。不管我們曾經怎樣被對待、被傷害,長大以後,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都會有著幸福的想望。
我遇見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男人,從幼年到童年,遭到一群成年人的惡待,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怖與毀壞,而他的家人並沒有譴責或控訴,他們默許了那些暴行。小男孩長大了,他奮力掙脫噩運,與過往正面對決,雖然沒有人為他討回公道,將加害人繩之以法,他卻不再恐懼,也不再自責了,他知道自己沒有錯,那些人毀了他的前半生,不能再毀掉他的後半生。
「你是怎麼活下來的?」我問。
他沉吟片刻,輕聲回答:
「我還是遇到過,一些好人;還是發生了,一些好事,我就是靠著這些,活下來的。」
他說話的速度很慢,有點遲緩。因此,每個字都那麼深重的敲在我心上。
不只是他,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勇敢走過來的。
我們若不曾被敲碎,是否就該成為那一抹暖色、一腔熱情與一貫的溫愛?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在絕望中不斷墜落的人。
不曾被愛過的人,又該如何去愛呢?人生是一場學習,愛也是。
如果我們能學習數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語文、哲學、藝術、音樂,為什麼不能學習愛?
沒有被愛過,所以不能好好愛,在我看來只是藉口,因為我們都不能改變過去,卻可以決定未來。
我們可以好好愛,可以好好過生活,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人生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以父之名、以母之名、以家族之名──我們不知不覺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失去自我意志的人生,充滿困惑,於是,學會了推託、尋找藉口,最終成為得過且過的中年人、怨天尤人的老年人。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存在都有貴重的意義;我們與自己非常疏遠陌生;我們以為別人追求的就是自己的想望。許多努力都顯得徒勞;許多關係都可有可無,回首人生,只剩下虛無感傷。我們就這樣浪費了人生,虛擲了情感。
背棄了最珍貴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以我之名》不只是一本照顧者之書,也不只是中年之書,而是寫給自己的書。當我們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才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預購】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張曼娟
平常價 $30.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時間會帶走很多珍貴的東西,
但它肯定也會留下一些寶藏。
專注於此刻,
因為它將帶領我們走向未來。
──張曼娟
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獨一無二,壯美閃亮
自成一派,何等自在
人生半途,該有什麼樣的風和日麗和雨雪黃昏?
關於──愛的功課
不只接受愛,更要付出愛。
愛著卻不求回報,才是無懼的愛。
關於──看見自己的光
就算自己的光曾經被吞噬、被剝奪,還是可以重生的。
感受到自己的獨特,發現自己是完整的個體,
內在開始壯大,就能再度發光。
關於──重新認識「家」
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歸屬與羈絆。
長大以後,我們為自己打造一個家,
自己就是自己的家。
關於──大人的溫暖與氣派
穿上歲月的花甲,終於活成自己的樣子。
與人為善,款待自己;
對世界保有溫愛。
關於──照顧者的承擔
都說照顧者優先,卻很難辦到,
不如說照顧者優秀。
你需要的是一點點慈悲的休息,
永遠不要離棄自己。
我想要更多快樂的笑聲;想留在喜歡的地方;
想看見心裡在乎的人;想嗅聞世界的氣味;
想跟自己說謝謝。
如果,今天是餘生,我不想有遺憾。
本書特色
1. 華文世界代表作家張曼娟暢銷好書《我輩中人》、《以我之名》開啟華文世界「中年書寫」/「大人之學」新風潮以及社會議題關注,激起深遠回響,延續至今。
沉潛構思三載,2023年,張曼娟以全新力作《自成一派》再次深刻探索中年的覺醒、承擔、照顧,以及愛與幸福的人生功課。
2. 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觀賞精選「曼娟老師直播極短篇」,享受多面向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