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9787532790012
- 9789864061419
- 9789864061617
- 9789864062973
- 9789864063222
- 9789864063345
- 9789864063352
- 9789864063574
- 9789864063604
- 9789864063727
- 9789864063758
- 9789864063819
- Anne Carson
- Doris Lessing
- Jack Gilbert
- Jamais vu
- LP小說選
- Louise Glück
- Manuel J. Smith Ph.D.
- Margaret Atwood
- Mr. Adult
- Nelly Sach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Short Talks
- The Long Goodbye
- The Wild Iris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islawa Szymborska
- ben
- ben in the world
- minBunun
- 三个深呼吸
- 三個深呼吸
- 不說話的孩子
- 个人成长
- 中國大陸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五一三
- 人人皆撒旦
- 人工少女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似陌生感
- 何致和
- 余國芳
- 余生
- 余生:黎紫书微型小说自选集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 你好,我是接體員
-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 你背負了誰的傷
- 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做工的人
- 偽博物誌
- 偽魚販指南
- 傑克‧紀伯特
- 像那天
- 兒童繪本
- 兩性關係
- 其他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分開旅行
- 分開旅行 The Long Goodbye
- 別人怎麼對你
- 劉秀枝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灣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周慕姿
- 周若鵬
- 喪禮上的故事
- 在逃詩人
- 壞小孩
- 夏雪
- 多麗絲‧萊辛
- 夜光拼圖
- 大人先生
- 大師兄
- 大象席地而坐
- 天河繚亂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 失智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 奈莉·沙克絲
- 好黑
- 如此人生
- 姜泰宇
- 婀薄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孝子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卡森
- 宋怡慧
- 宝瓶文化
- 寶瓶
- 寶瓶文化
- 寻找米兰·昆德拉
- 尋找米蘭·昆德拉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寧
- 小說
- 尖叫連線
- 崎雲
- 崔舜華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廖偉棠
- 張芬齡
- 張錦忠
- 待續
- 徐思寧
- 徐正雄
- 微型小說
- 心理
- 心理励志
- 心理勵志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思辨
- 愛特伍
- 成為男人的方法
- 成為真正的人
- 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 戒斷曖昧
- 推理小說
- 撕掉羞恥印記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敷米漿
- 文化研究
- 文國士
- 文學小說
- 日本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書
- 曼紐爾·J·史密斯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抱他的人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宥勳
- 李佳庭
- 李奕樵
- 李崇建
- 林楷倫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格十三
- 棄子圍城
- 楊双子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樂園輿圖
- 歐陽瑾
- 歷史
- 殺鬼
-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 比句點更悲傷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求孕
- 汪用和
- 沈信宏
- 洗車人家
- 洪茲盈
- 海外
- 淺談
- 湖面如鏡
- 火來了,快跑
- 烈火
- 無人知曉的房間
-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 照護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王意中
- 班,無處安放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甘耀明
- 生活哲學
- 男人這東西
- 畢飛宇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疗愈
- 療愈
- 療癒26顆破碎的心
- 真實人生故事
- 石雯雯
- 社工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神在
- 空中老爺
- 空中老爺的日常
- 童書
- 简体版本
- 簡體
- 簡體版本
- 精選小說集
- 紫金陳
- 繁體
- 繪本
- 羅毓嘉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人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職場冷暴力
- 胡遷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華文小說
- 華文文學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蛻
- 蝴蝶的重量:奈莉·沙克絲詩選
- 親子關係
- 許慧貞
- 評論
- 詩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謝曉虹
- 貓
- 貓在之地
- 貓狗撿史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走動的樹
- 走過愛的蠻荒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宮毯子
- 退化
- 遊戲自黑暗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都是你教的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野鳶尾
- 開亮
- 阿丽亚娜·舍曼
- 阿姨們【首刷紙本限定羅毓嘉暖心手寫信】
- 阿布
- 阿麗亞娜·舍曼
- 陳乃菁
- 陳栢青
- 陳潔晧
- 陳育虹
- 陳黎
- 隼人
- 雪卡毒
- 雲端的丈夫
- 露伊絲‧葛綠珂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歷史
- 馮以量
- 駱以軍
- 鬼拍手
-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益中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书
- 黎紫書
- 黑雨將至
- 龔萬輝

【預購】 班,無處安放(Ben, in the World)◎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譯者: 余國芳)
平常價 $2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他認清了自己永遠沒有同伴,
但他要解開那名為宿命的東西……
▎全新譯本,重磅推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寫 給 所 有 與 世 界 格 格 不 入 的 怪 物 們 。
但他要解開那名為宿命的東西……
▎全新譯本,重磅推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寫 給 所 有 與 世 界 格 格 不 入 的 怪 物 們 。
▍人們傷害他欺騙他,因為他是異類。
▍人們親近他渴望了解他,因為他是異類。
黑暗是他的家,夜晚是他的歸宿。只有在黑夜裡,人們的眼神不再那麼危險……
《第五個孩子》裡,那個一出生就讓整個家族四分五裂的小怪物,班,長大成年了。進入存在無數隱形怪物的社會,一路上不乏善良、願意幫助班的人──那些人,多半同樣無家可歸,有著坎坷的童年。但更多的,是想騙他、利用他,甚至將其視為研究對象的人:
他睡在床上,看起來很像一般人,但他吃生肉,有著奇異的外貌,還有狗吠一般的笑聲。他會用刀叉,知道要洗澡保持乾淨。他渴望認同,需要愛。可他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班到底是什麼呢?
多麗絲.萊辛以精煉簡潔的文字,透過班成年後遭遇的人事,赤裸描繪出人性,之中有光輝有溫暖,亦有殘酷而近乎失去人道的運作規則,帶領讀者反思高度文明社會裡,科學發展的箝制,與人類尚未跟進的內在視野。
各界推薦
陳艷姜(國際萊辛學會祕書、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專文解析
石芳瑜(作家)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
番紅花(親職作家)
一致推薦
好評推薦
▍經典傑作,國際好評
傑作……本書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當前的問題,也是人類共同的問題。──《泰晤士報》
《班,無處安放》接續班‧洛瓦的故事,這個類似史前人類的怪孩子,因為違反正常的完美,而飽受家人的排拒和厭惡。長大成人後,班進入了一個充滿更多現代怪物的世界:那些沒有家、沒有身分、沒有人要的人。於是外表巨大,內心有如孩子,既有殘暴的本性又極度渴望被認同和信任的他,立刻感受到創傷和威脅……
萊辛透過驚人的寫作功力,用簡單的鏡頭勾勒出人類的道德價值。在這個短短的、扣人心弦的悲劇故事中,她傳遞了一個強有力的訊息,關於愛的界限,和自私的毀滅力量,尤其點出了我們的殘忍:一心只想著生活不受那些無助的人牽絆,不為那些希望獲得悲憫善意的人拖累。──瑞秋‧庫斯克,英國《星期日快報》
有嘲諷也有激情,獨樹一格。欣賞《第五個孩子》的讀者們,在本書中會看到一些熟悉且更為驚心動魄的場面,《第五個孩子》中那個畸形的孩子終於有了明確的情緒和發聲的機會。──瓊安‧史密斯,《泰晤士報》
《班,無處安放》無論在格局、人性,或悲慘的程度上都很巨大。萊辛創造了一個怪物;她的成功在於,他不僅擬人化,跟人類一樣渴望歸屬,也為我們所愛。──席娜‧麥凱,《每日電訊》
緊湊,感動,充滿對生命的不確定性。──克莉絲汀娜‧派特森,《獨立報》
好書,有如黑珍珠般的完美無瑕。──《每日郵報》
作者簡介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近幾十年來聲譽最為卓著的作家之一。1962年其代表作《金色筆記》問世,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出版五十餘部作品。《第五個孩子》、《班,無處安放》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關於萊辛,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如是形容:「她是描述女性經驗的史詩級創作者,她帶著懷疑精神,用火一般的熱情和想像力呈現一個四分五裂的文明供人們審視思考。」
除了獲頒英國最高榮譽勳位獎與最高文學獎項之外,她也獲得大衛柯亨英國文學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加泰隆尼亞國際獎,以及杜邦文學終生成就金筆獎。
2013年11月,萊辛逝世,享年94歲。
譯者簡介
余國芳
中興大學合作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目前是自由譯者。譯有《第五個孩子》、《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新手》、《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大魚老爸》、《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屠夫男孩》、《冥王星早餐》、《慾望的盛宴》、《輝丁頓傳奇》、《外出偷馬》等超過四十部文學與非文學譯作。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近幾十年來聲譽最為卓著的作家之一。1962年其代表作《金色筆記》問世,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出版五十餘部作品。《第五個孩子》、《班,無處安放》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關於萊辛,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如是形容:「她是描述女性經驗的史詩級創作者,她帶著懷疑精神,用火一般的熱情和想像力呈現一個四分五裂的文明供人們審視思考。」
除了獲頒英國最高榮譽勳位獎與最高文學獎項之外,她也獲得大衛柯亨英國文學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加泰隆尼亞國際獎,以及杜邦文學終生成就金筆獎。
2013年11月,萊辛逝世,享年94歲。
譯者簡介
余國芳
中興大學合作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目前是自由譯者。譯有《第五個孩子》、《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新手》、《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大魚老爸》、《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屠夫男孩》、《冥王星早餐》、《慾望的盛宴》、《輝丁頓傳奇》、《外出偷馬》等超過四十部文學與非文學譯作。
序
被世界遺忘的孤兒──多麗絲.萊辛筆下的浮世畸零人
陳艷姜(美國多麗絲.萊辛學會祕書、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因全文涉及故事情節,以下摘取部分內文刊出。※
多麗絲.萊辛是一位很獨特的作家,二○○七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已經高齡八十八歲了,她一生的傳奇際遇,也不亞於小說中的曲折故事。而特別令人驚豔的是:她不嗇把自己的人生揉合於她筆下的小說中,六○年代的經典巨著《金色筆記》即見證了她的個人經驗與大時代的洪流如何緊密契合,而造就一本偉大的作品,永傳於世。
萊辛生為白人,成長於非洲,並支持當地黑人平權運動,從青年時期就參與了左派政治團體,卻於中年看破政黨的虛偽,而在諸多著作中揭露政治的醜陋面向。身為著名女作家,時常著墨現代女性的問題和苦惱,卻拒絕被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籤,只因她認為許多女性主義者的想法太狹隘。同時,女性的身分並未限制她的經歷與想像,她筆下的故事不限於傳統女作家擅長的親情或愛情,她勇於思索人生,突破傳統的觀念,質疑一切既成的偏見,例如父權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文學寫作上客觀描述是否優於主觀感受;又例如:公理正義是否就是年輕人革命的動機?科學是否是二十世紀的迷信?宗教該被宗教派系團體壟斷而窄化嗎?西方的文明起源於古希臘、羅馬嗎?非洲與東方難道沒有更早的文明起源?
萊辛筆耕了六十年的可觀作品中,《第五個孩子》與《班,無處安放》無疑占了一席之地。班短暫的一生讓讀者除了同情悲憫外,也能反思許多相關的議題,例如:婚姻是建立於愛與性之上,還是基於男女被父權制度洗腦而渴望,幻想出一個所謂的幸福大家庭的遠景?而所謂「正常」的小孩是什麼樣子?「不正常」的小孩又該如何對待?班的哥哥姊姊們對他毫無愛心,但他們都被社會接受為「正常、健康」的孩子;班其實很善良,且能學會如何服侍年老病弱的畢格斯太太,卻被視為「不正常」。此外,人與野獸到底有何差異?人性與獸性的界線在哪裡?小說中的壞人都很聰明,可以算計、陷害他人,而班雖然弱智,他不會主動傷害他人,並且知恩圖報。雖然班身上性與暴力的本能比一般人強烈,但他的自制力也足以使他不至於強暴女人或打死害他的男人。又例如:所謂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差異又在哪裡?自然就等於野蠻,文化就高尚了嗎?
萊辛自己曾在訪談中提及她寫這兩本小說的想法,其一是,一種面對現實中的恐怖與黑暗而產生的無助感。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讓我們以為我們多多少少可以控制一些事物,但其實我們無能為力,很多事件的發展終於失控。她的說法,讓我想起她在許多作品中描述的戰爭後遺症,人類在歷史洪流下數以百萬計的犧牲,究竟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其二是,人們往往只看到對立、矛盾,卻忽略了大家的共通處。我們把彼此分化為白人/黑人,男人/女人,這個主義/那個主義,此宗教/彼宗教,等等,但是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嗎?萊辛曾言:她拜讀了許多不同宗教的經典,最終發現所有宗教的教義其實大同小異,我們為什麼不能珍惜彼此,和平相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萊辛不但擅於講故事,更有民胞物與的熱情和洞悉人性的智慧,她的作品往往反映時事,並且高瞻遠矚,讓讀者不但享受了閱讀的樂趣,更可能改變自己的思想。莫怪有許多讀者,包括一些成名的作家,明白表示:萊辛的作品改變了我!
被世界遺忘的孤兒──多麗絲.萊辛筆下的浮世畸零人
陳艷姜(美國多麗絲.萊辛學會祕書、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因全文涉及故事情節,以下摘取部分內文刊出。※
多麗絲.萊辛是一位很獨特的作家,二○○七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已經高齡八十八歲了,她一生的傳奇際遇,也不亞於小說中的曲折故事。而特別令人驚豔的是:她不嗇把自己的人生揉合於她筆下的小說中,六○年代的經典巨著《金色筆記》即見證了她的個人經驗與大時代的洪流如何緊密契合,而造就一本偉大的作品,永傳於世。
萊辛生為白人,成長於非洲,並支持當地黑人平權運動,從青年時期就參與了左派政治團體,卻於中年看破政黨的虛偽,而在諸多著作中揭露政治的醜陋面向。身為著名女作家,時常著墨現代女性的問題和苦惱,卻拒絕被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籤,只因她認為許多女性主義者的想法太狹隘。同時,女性的身分並未限制她的經歷與想像,她筆下的故事不限於傳統女作家擅長的親情或愛情,她勇於思索人生,突破傳統的觀念,質疑一切既成的偏見,例如父權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文學寫作上客觀描述是否優於主觀感受;又例如:公理正義是否就是年輕人革命的動機?科學是否是二十世紀的迷信?宗教該被宗教派系團體壟斷而窄化嗎?西方的文明起源於古希臘、羅馬嗎?非洲與東方難道沒有更早的文明起源?
萊辛筆耕了六十年的可觀作品中,《第五個孩子》與《班,無處安放》無疑占了一席之地。班短暫的一生讓讀者除了同情悲憫外,也能反思許多相關的議題,例如:婚姻是建立於愛與性之上,還是基於男女被父權制度洗腦而渴望,幻想出一個所謂的幸福大家庭的遠景?而所謂「正常」的小孩是什麼樣子?「不正常」的小孩又該如何對待?班的哥哥姊姊們對他毫無愛心,但他們都被社會接受為「正常、健康」的孩子;班其實很善良,且能學會如何服侍年老病弱的畢格斯太太,卻被視為「不正常」。此外,人與野獸到底有何差異?人性與獸性的界線在哪裡?小說中的壞人都很聰明,可以算計、陷害他人,而班雖然弱智,他不會主動傷害他人,並且知恩圖報。雖然班身上性與暴力的本能比一般人強烈,但他的自制力也足以使他不至於強暴女人或打死害他的男人。又例如:所謂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差異又在哪裡?自然就等於野蠻,文化就高尚了嗎?
萊辛自己曾在訪談中提及她寫這兩本小說的想法,其一是,一種面對現實中的恐怖與黑暗而產生的無助感。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讓我們以為我們多多少少可以控制一些事物,但其實我們無能為力,很多事件的發展終於失控。她的說法,讓我想起她在許多作品中描述的戰爭後遺症,人類在歷史洪流下數以百萬計的犧牲,究竟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其二是,人們往往只看到對立、矛盾,卻忽略了大家的共通處。我們把彼此分化為白人/黑人,男人/女人,這個主義/那個主義,此宗教/彼宗教,等等,但是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嗎?萊辛曾言:她拜讀了許多不同宗教的經典,最終發現所有宗教的教義其實大同小異,我們為什麼不能珍惜彼此,和平相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萊辛不但擅於講故事,更有民胞物與的熱情和洞悉人性的智慧,她的作品往往反映時事,並且高瞻遠矚,讓讀者不但享受了閱讀的樂趣,更可能改變自己的思想。莫怪有許多讀者,包括一些成名的作家,明白表示:萊辛的作品改變了我!

【預購】壞小孩◎紫金陳
平常價 $29.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當目擊者變成犯罪者,
好小孩、壞小孩,誰能遏制青春期的黑暗?
秦昊主演.引爆討論熱潮的懸疑推理劇
愛奇藝出品《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
好小孩、壞小孩,誰能遏制青春期的黑暗?
秦昊主演.引爆討論熱潮的懸疑推理劇
愛奇藝出品《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
▍成年人眼裡,孩子永遠是簡單的。
▍他們想像不到孩子的詭計多端,哪怕他們自己也曾當過小孩。
全程無推理的推理神作,多重伏筆,神逆轉結局!
籌畫了近一年,入贅女婿張東升假意帶岳父母旅遊,在市郊的三名山上,突然將兩人推下山崖摔死。這起本該天衣無縫的殺人計畫,卻被三個在遠處玩耍的小孩無意間拍了下來。更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三個小孩,一點都不善良……
懸疑推理劇《隱秘的角落》甫上線即引發熱議,以9.1高分登上豆瓣華語劇集榜首。本書為《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赤裸呈現小孩從帶著純真的壞,到整個心靈變得不再純粹,破碎、缺愛的家庭致使的性格扭曲,比劇集更黑暗,更加聳動人心。
有些祕密,永遠不能讓人知道,否則永遠睡不上一個安穩覺……
愛奇藝出品《隱秘的角落》觀看連結:lihi1.com/L64bD
名人推薦
柯志遠 、馬欣、詹正德 影評人驚聲讚好
王意中、周慕姿、胡展誥、洪培芸、劉仲彬 心理師聯合推薦
與其說小孩太壞,倒不如說,是孩子學得太快。為了殘酷的生存之道,對於人性的闇黑,只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枝節橫生的社會派推理佳作。遺憾的是,我們自始至終都明白,元兇並不是這些孩子,而是那些缺席的大人。──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作家)
作者簡介
紫金陳
知名社會派懸疑推理作家,天涯文學2012年度「十佳作者」和「十佳作品」雙榜榜首,被喻為「中國的東野圭吾」。
出版作品有「推理之王」系列:《壞小孩》、《無證之罪》、《長夜難明》、「高智商犯罪」系列等,多部推理作品已影視化。其作品邏輯嚴密,布局精巧,情節緊湊,結局又總能出人意料地大反轉,同時對人性、人情予以關懷。

【預購】孝子◎大師兄
平常價 $27.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這是殘破的靈魂們在此相遇、彼此安慰,
然後有人帶著殘破皮夾離去的故事……
【大師兄毫無掩藏的「沉船」告白】
橘子、櫻桃、西瓜、棗子、荔枝……
悲傷、絕望,摻入初戀的甜蜜與酸澀;訴說著關於寂寞的故事。
然後有人帶著殘破皮夾離去的故事……
【大師兄毫無掩藏的「沉船」告白】
橘子、櫻桃、西瓜、棗子、荔枝……
悲傷、絕望,摻入初戀的甜蜜與酸澀;訴說著關於寂寞的故事。
一個個小房間,曾經是他逃避現實的出口,
裡面有他不能講出來的快樂,
裡頭的他終於不是被命運挑剩的……
那地方不見容於這世界,
卻收容著世界不要的悲傷。
◆◆◆
蘋果問:「如果我是你的女朋友,你想要做什麼?」
從沒談過戀愛的我,臉紅又結巴地說:
「切切切切……切水果!」
當我好不容易存到錢,要去找蘋果殺鳳梨時,她卻已經離開了,就像其他曾讓我腐爛的生命散發出幸福香氣的水果小姐們,不會再回來。
莫非真如我兄弟老林說的,切鳳梨的難度太高?
但是再難,也難不過活著。
我想到背上有觀音刺像的玫瑰,每幫爸媽還一筆賭債,她也請師傅刺下一筆,夢想著刺青完成時,就能上岸了。命運卻連這小小的希望也不肯給她……
還有離開了吃軟飯的丈夫、獨力養小孩的香瓜姐。她苦心瞞著女兒工作,女兒有天卻對她說:「媽,你不要再看男人的臉色了。」
我懷念在小房間和香菇一起吃薑母鴨的快樂。我們兩個人總是在笑,似乎只要一直笑著,門外的世界就有可能變得好一點。
在大師兄長長的魯蛇人生中,那是他最低潮的時期,但幽暗小房間透出的微光,像是一座燈塔,溫柔接納了在現實沉淪的他。那一個個陰暗空間裡留滯的,都是像他一樣,帶著各自殘破的靈魂……
有人問他不怕沉船嗎,他反問:「有什麼好怕的?」
最絕望的時候,什麼都不怕了。
這是殘破的靈魂們在此相遇、彼此安慰,
然後有人帶著殘破皮夾離去的故事……
本書特色
●摘自本書的大師兄自序〈快樂〉:
關於寫這本書,我想了很多。究竟要不要寫呢?該匿名寫嗎?或是把所有故事都推給我兄弟老林,變成老林的故事?
但最後還是寫了出來,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我不想隱藏,現在也不想,以後也不想。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我。
如今我的快樂泉源,早已不在那個小房間裡;而如今賺錢的動力,則是老媽說這個月怎麼該給的沒給──這就是長大後的人生呀!
●大師兄掏心力作,最真實的「沉船」心聲:
◎不想做孝子的我,因為沒有太多勇氣,所以選擇好好活著,來撐住該是我面對的責任。
◎夢終究會醒,日子還是要繼續往前過。醒來之後,我還要努力地活著。
◎如果一個人連相信人的心都沒有,怎麼會有人對你真誠呢?
◎認真用汗水賺錢的人,真的是傻子嗎?或許真的是吧,但也是快樂的傻子。
◎真正的快樂,是心裡的舒服。
◎能不能有一次,我的人生,是我自己可以選擇的呢?
●內頁搭配插圖,並且有部分彩色印刷:
過去或許黑白,但我們都是有了那些過程,才變成現在的自己──
愛過去的自己,也愛現在的自己,並期待未來那個彩色的自己。
作者簡介
大師兄
★金石堂「星勢力作家」,作品橫掃博客來、金石堂、誠品、讀冊等書店暢銷榜。《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火來了,快跑》皆已出版有聲書(鏡好聽製作)。
★《你好,我是接體員》已售出中國、韓國版權,「全民大劇團」改編同名舞台劇全台巡演,並有電視劇即將開拍。《比句點更悲傷》售出中國版權,《火來了,快跑》售出泰國版權。
★PTT媽佛版「接體員的大小事」系列文章原作者。在殯儀館工作多年,從接體員到火葬場技工,如今繼續朝著「全方位殯葬工作者」的夢想前進。
大家好,我是大師兄。
我還是過著肥宅般的生活。但是現在的我,開始改變自己。
大學時,我為了照顧中風的老爸而休學,雖然他一輩子沒照顧我們,還一直用賭債拖垮我們家。老爸走時,我快三十歲,夢想和希望早都還給小時候。我做過超商店員、賣場收銀、開過運鈔車、賣過雞排、當過看護,然後一腳踏入殯葬業。
以前我總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每天打電動、打牌,爽爽過呢?
現在我卻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充實自己,看自己最後會變得多不一樣呢?我開始讀書,開始回學校上課,開始到處演講,努力活著。
現在的我很快樂。
★臉書:「BigBrother大師兄」
大師兄
★金石堂「星勢力作家」,作品橫掃博客來、金石堂、誠品、讀冊等書店暢銷榜。《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火來了,快跑》皆已出版有聲書(鏡好聽製作)。
★《你好,我是接體員》已售出中國、韓國版權,「全民大劇團」改編同名舞台劇全台巡演,並有電視劇即將開拍。《比句點更悲傷》售出中國版權,《火來了,快跑》售出泰國版權。
★PTT媽佛版「接體員的大小事」系列文章原作者。在殯儀館工作多年,從接體員到火葬場技工,如今繼續朝著「全方位殯葬工作者」的夢想前進。
大家好,我是大師兄。
我還是過著肥宅般的生活。但是現在的我,開始改變自己。
大學時,我為了照顧中風的老爸而休學,雖然他一輩子沒照顧我們,還一直用賭債拖垮我們家。老爸走時,我快三十歲,夢想和希望早都還給小時候。我做過超商店員、賣場收銀、開過運鈔車、賣過雞排、當過看護,然後一腳踏入殯葬業。
以前我總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每天打電動、打牌,爽爽過呢?
現在我卻是想著人生苦短,說不定回家的路上就被車撞死了。幹麼不充實自己,看自己最後會變得多不一樣呢?我開始讀書,開始回學校上課,開始到處演講,努力活著。
現在的我很快樂。
★臉書:「BigBrother大師兄」

【預購】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周慕姿
平常價 $32.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是不是我不夠好,才留不住愛?
‧「他辱罵我,不認為我是他女友,但我離不開他。」——「被遺棄」的親密恐懼
‧總是很想知道伴侶的一切,只要有不知道的事,就必須問清楚,兩人因此吵不停。——「被背叛」的親密恐懼
‧「我只是提出希望女友調整的小建議,沒想到女友崩潰地說我為什麼不能無條件愛她、包容她……」——「不夠好」的親密恐懼
‧在結婚前兩周,和別人上床,且是在新家主臥房,彷彿刻意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失去自我」的親密恐懼
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讓我們陷入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
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
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
為了活著,我們都很努力;我們值得在關係裡幸福
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六種親密恐懼,形成重複的愛情腳本:
一、我永遠不會是被選擇的那一個:「被遺棄」的恐懼
二、不能讓人發現我不好:害怕不夠好的恐懼
三、我不能完全信任人:會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四、我必須要按照別人想要的做: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五、別人都會想吞噬我:「失去自我」的恐懼
六、「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親密恐懼
──摘自本書內文
◎給在親密恐懼中的你我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愛中掙扎,
感覺對方給的愛永遠不夠。
⠀
我們懷疑自己,會不會不夠好,留不住愛,
若現在兩人之間夠好,會不會哪天就糟了,
若現在不夠好,是不是他沒有這麼愛我了?
⠀
矛盾的是,當對方把對我們的愛與欣賞展現出來時,
我們也不見得相信,
內心那個唱衰魔人總是會挑剔自己,
讓我們心裡,只想往自己想像的、對方心中那個最理想的伴侶前進;
所以我們討好,注意著對方的一言一行,擔心他覺得我們不夠好,
但又生氣著他對我們的不夠注意與重視。
⠀
其實最終,我們都忘了,
若我們不相信自己夠好,夠值得被愛,
對方說什麼,真的都沒有用。
我們聽不到對方說的,只一直反覆咀嚼內心的恐懼,
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處理焦慮,
例如更去討好、更去努力做到他想要的,或是更為控制對方,
但最終,那都不是我們真正的樣貌,也會讓我們把對方越推越遠。
⠀
試著放過自己吧,相信自己夠好,相信自己不需要草木皆兵,
或許這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願意相信,信任的力量,會對你的內心帶來支持與穩定,
而你終於能夠用新的方法安撫內在惶惶不安的自己,
終於可以跟你內心的小女孩/小男孩說:
⠀
「你不用害怕,你很好,我愛你。」
⠀
那麼,你身邊伴侶對你的愛與肯定,
才能成為你生活中的錦上添花,
而不再是你永遠捨不得用,卻又視之如命的雪中送炭。
⠀
我們一起,試著理解,溫柔地討好自己,好嗎?──摘自本書內文
本書特色
◎唐綺陽(占星專家)、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撰推薦序。
◎張曼娟(作家)、陶晶瑩(藝人)、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鄧惠文(精神科醫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情緒勒索》作者 周慕姿扛鼎之作!
你覺得自己總是被錯待,你無法得到幸福,
但其實是,你深陷在親密恐懼的泥沼裡……
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害怕或逃避愛情的人,是親密恐懼;
但討愛、想親近的人,更是親密恐懼。
你覺得自己總是被錯待,你無法得到幸福,
但其實是,你深陷在親密恐懼的泥沼裡……
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害怕或逃避愛情的人,是親密恐懼;
但討愛、想親近的人,更是親密恐懼。
‧「他辱罵我,不認為我是他女友,但我離不開他。」——「被遺棄」的親密恐懼
‧總是很想知道伴侶的一切,只要有不知道的事,就必須問清楚,兩人因此吵不停。——「被背叛」的親密恐懼
‧「我只是提出希望女友調整的小建議,沒想到女友崩潰地說我為什麼不能無條件愛她、包容她……」——「不夠好」的親密恐懼
‧在結婚前兩周,和別人上床,且是在新家主臥房,彷彿刻意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失去自我」的親密恐懼
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讓我們陷入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
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
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
為了活著,我們都很努力;我們值得在關係裡幸福
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六種親密恐懼,形成重複的愛情腳本:
一、我永遠不會是被選擇的那一個:「被遺棄」的恐懼
二、不能讓人發現我不好:害怕不夠好的恐懼
三、我不能完全信任人:會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四、我必須要按照別人想要的做: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五、別人都會想吞噬我:「失去自我」的恐懼
六、「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親密恐懼
──摘自本書內文
◎給在親密恐懼中的你我
有的時候,我們會在愛中掙扎,
感覺對方給的愛永遠不夠。
⠀
我們懷疑自己,會不會不夠好,留不住愛,
若現在兩人之間夠好,會不會哪天就糟了,
若現在不夠好,是不是他沒有這麼愛我了?
⠀
矛盾的是,當對方把對我們的愛與欣賞展現出來時,
我們也不見得相信,
內心那個唱衰魔人總是會挑剔自己,
讓我們心裡,只想往自己想像的、對方心中那個最理想的伴侶前進;
所以我們討好,注意著對方的一言一行,擔心他覺得我們不夠好,
但又生氣著他對我們的不夠注意與重視。
⠀
其實最終,我們都忘了,
若我們不相信自己夠好,夠值得被愛,
對方說什麼,真的都沒有用。
我們聽不到對方說的,只一直反覆咀嚼內心的恐懼,
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處理焦慮,
例如更去討好、更去努力做到他想要的,或是更為控制對方,
但最終,那都不是我們真正的樣貌,也會讓我們把對方越推越遠。
⠀
試著放過自己吧,相信自己夠好,相信自己不需要草木皆兵,
或許這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願意相信,信任的力量,會對你的內心帶來支持與穩定,
而你終於能夠用新的方法安撫內在惶惶不安的自己,
終於可以跟你內心的小女孩/小男孩說:
⠀
「你不用害怕,你很好,我愛你。」
⠀
那麼,你身邊伴侶對你的愛與肯定,
才能成為你生活中的錦上添花,
而不再是你永遠捨不得用,卻又視之如命的雪中送炭。
⠀
我們一起,試著理解,溫柔地討好自己,好嗎?──摘自本書內文
本書特色
◎唐綺陽(占星專家)、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撰推薦序。
◎張曼娟(作家)、陶晶瑩(藝人)、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鄧惠文(精神科醫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2889號)/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年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四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另外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2020年12月推出第三張台語專輯:《噤夢》。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也有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讓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beasincere.com/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2889號)/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年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而《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泰國、越南、星馬、印尼版權。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羞辱創傷》四本書。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另外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2020年12月推出第三張台語專輯:《噤夢》。
從傳播到心理諮商、心理師到金屬樂團主唱,不管在哪裡,似乎都是個「非典型」角色,也有許多考驗與自我掙扎。因此,周慕姿對自己諮商工作的期待,是希望能讓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而後,幫助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以及,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對她而言,「接納自己,獲得自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周慕姿心理師FB:reurl.cc/m7pVl
心曦心理諮商所FB:reurl.cc/69G1M
官方網站:beasincere.com/

貓在之地◎崔舜華
平常價 $2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我的內部有災難,有戰爭,有殺人如麻的魔鬼,
有無情冷酷的神明。
我是情感的難民,現實的餘孽物。
一個清醒而完整的黑夜,是一場至福的拷問──
如果可以,誰不願做愛裡的良民?
她是城市的夜遊者,在世人沉入睡眠之際步入街道,梭巡於夜晝邊緣,同貓一齊踩踏時光之間的神祕界線,意識與無意識的中陰地段……
崔舜華第二本散文集,刻劃一切離聚的傷痛怨咒與暴烈激昂,逝去的碎裂的愛於焉拾遺湊整。生而在世,愛恨加身無可抵禦,於是紋身以痛以咒語,也豢貓拾物以眷戀寄情。然而體內的魔,對愛與美的渴求,未有被鎮壓的一日。
詩辦不到的交給散文,於是崔舜華再次將濃烈情感佐以酒精尼古丁與無數藥片,吞吐成如詩的字句,甚而比詩更危險,更袒露,更濃烈。
▍收錄2020年第41屆時報文學獎獲獎作品〈遊當記〉。
作者簡介
崔舜華
1985年生,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詩獎、時報文學獎。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散文集《神在》。
後記
生而在世,我很感激
經常,我從凌晨死沉地睡至昏黃的傍晚,時已近夜,懊悔無用,一睜眼便看見貓貓阿醜安詳熟睡於我身側旁枕被,小小的身體將被子煨得融暖,像一塊毛色駁雜的奶油,那股理直氣旺的安定,讓我暫且諒解自己的憊懶。
在最難捱的艱險的生活的低潮,貓始終不離不棄地陪著我:搬家也好,出走也好,喝得爛醉而伏在臉盆上難看地嘔吐也好,貓不嫌棄我,她甚至會睜大了亮亮的眼睛歪頭凝視著我,趴在我虛弱的腳邊,認命地接納這個無用的主人。
因是,我頻繁地寫貓,貓無處不在,在我孤身無助的深夜,在我有了愛人而安心醒轉的早晨,在我深眠不醒的白晝,在我失卻睡眠的凌晨,當晨光盛放,貓一身金光斑駁端坐窗前,猶如柔軟而寬容的神諭。
每每看見貓凝望著窗前風景、巷弄人影,我便誕衍出神在貓瞳的幻覺。
在寫這集散文時,我們有了第二隻貓,取名為パン,諧音為「胖」。與阿醜完全相反,パン對人的碰觸相當抗拒,以致齜牙咧嘴哈氣相對的程度。我將パン那種頑強的趣味寫進了〈貓來〉之中;從與貓同居(〈貓居〉)、貓來乍到(〈貓來〉)以至貓的不離棄(〈貓在之地〉),貓幾乎是我全部生活的心脈,沒有貓,我僅賸一副遊魂般軀體,並且毫無意義地老去。
我寫下許多瑣事,當前發生的小事,以及種種不可追的逝水光景。那些無望的破舊的情感,城市的縫隙透露的信息,還有寵愛著我的人們。我們相遇又各自離散,不做道別地任命運安排。這樣隨波逐流的我們,卻也能夠無條件地被深深愛著。
生而在世,我很感激──我想告訴你的,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