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9789570873726
- 9789864893973
- 9789864895373
- 9789864895830
- 9789864896639
- 9789864896936
- 9789864897360
- 9789864897537
- 9789864897629
- 9789864897698
- 9789864897773
- 9789864897858古文明
- 9789864897865
- 9789864897988
- 9789864898008
- 9789864898213
- 9789864899401
- 9789864899609
- 9789865671099
- 9789865671860
- 9789869324397
- A Gentleman in Moscow
- 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 A Room of One’s Own
- Amor Towles
- Christian Jacq
- David Quammen
- Douwe Draaisma
- F. Scott Fitzgerald
- Jack Kerouac
- Jane Austen
- John Sutherland
- Jonathan Carroll
- Margaret Atwood
- Matt Haig
- Niall Kishtainy
- Nigel Warburton
- On the Road
- Pride and Prejudice
- Simone de Beauvoir
- The Great Gatsby
- The Land of Laughs
- The Midnight Library
- Virginia Woolf
- Why Life Speeds Up As You Get Older: How Memory Shapes Our Past
- 【寫心經隨身版套書】(三冊):一句一句慢慢寫,讓你心生歡喜,離一切煩惱
-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3〕縱橫讀史記:挖掘《史記》的底層邏輯,學習思辨的眼光,看見世事的本質
- 下一场人类大瘟疫:跨物种传染病侵袭人类的致命接触
-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 世界歷史
- 世界經典
- 中國文化史
- 中國歷史
- 为什么年纪愈大,时间过得愈快
- 为什么年纪愈大,时间过得愈快:从心理时间的秘密,到记忆如何形塑我们的一生
- 二戰結束
- 亞莫爾·托歐斯
- 人文
- 人文社科
- 人文與環境
- 傑克·凱魯亞克
- 傲慢與偏見
- 傲慢與偏見(200週年經典重譯紀念版)
- 光州事件
- 克里斯提昂·賈克
- 克里斯提昂·贾克
- 其他
- 内山絢子
- 写心经随身版套书
- 别管明天,就这样爱吧!
- 動物
- 午夜圖書館
- 卓惠娟
- 台灣
- 史考特·費茲傑羅
- 吳妍儀
- 吳書榆
- 呂玉嬋
- 哲學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
- 唐珮玲
- 圖解世界5大神話
- 圖解世界5大神話:從日本、印度、中東、希臘到北歐,65個主題解讀東西方神祇與傳說、信仰與世界觀
- 圖解犯罪心理學
- 圖解犯罪心理學:從理論到實例,讀懂難以捉摸的人心黑暗面(二版)
- 在路上【反抗文化經典】
- 在路上【反抗文化经典】 On the Road
- 大亨小傳
- 大卫·逵曼
- 大眾心理學
- 大衛·逵曼
- 失智症
- 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
- 奇幻
- 奈傑爾·沃伯頓
- 奈爾·傑斯坦尼
- 女性主义
- 她们的古埃及:从创世女神到末代女法老,古埃及三千年的女性力量
- 她們的古埃及:從創世女神到末代女法老,古埃及三千年的女性力量
- 學術
- 安石榴
- 宋偉航
- 宗教命理
- 寫.金剛經
- 小寺賢一
- 小寺贤一
- 小說
- 少年來了【新裝紀念版】
- 少年来了【新装纪念版】
- 居酒屋
- 希臘羅馬時期
- 张明明
- 弱勢人群
- 張思婷
- 張明明
- 強納森·卡洛
- 心理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心經
- 愛德華多·因凡特
- 愛情的52種面貌
- 愛情的52種面貌〈中英對照賞析版〉:悸動、低泣與思念的心:西洋經典情詩選
- 我是你的觀護人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字
- 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
- 文學的40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
- 文學研究
- 日本
- 日本飲食文化
- 書
- 曹昕玥
- 李建銓
- 李池宗展
- 李靜宜
- 杜威·德拉伊斯玛
- 杜威·德拉伊斯瑪
- 杨联陞
- 杰克·凯鲁亚克
- 林姿呈
- 林雯
- 桑山慧人
- 楊聯陞
- 歐美
- 歡笑國度
- 歷史
- 永不告別
- 汉学散论(杨联陞诞辰110周年纪念版)
- 江灝
- 法国文学
- 洪水之年(疯狂亚当三部曲II)
- 洪水之年(瘋狂亞當三部曲II)
- 济州四三事件
- 浜畠加納
- 海外
- 溫伯陵
- 漢學散論(楊聯陞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 漫游者文化
- 漫遊者
- 漫遊者文化
- 漫遊者文化出版
- 潘寧
- 濟州四三事件
- 為什麼年紀愈大,時間過得愈快:從心理時間的祕密,到記憶如何形塑我們的一生
- 爱德华多·因凡特
- 王旭烽
- 玛格丽特·爱特伍
- 珍·奧斯汀
- 現代文學
- 瑪格麗特·愛特伍
- 生活
- 當代思潮
- 瘟疫
- 療愈
- 看見失智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理解記憶、五感、時空出現障礙的原因
- 社会议题
- 社會
- 社會議題
- 章晉唯
- 筧裕介
- 約翰·薩德蘭
- 素食者
-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 經典
- 經典小說
- 經典文學
- 經濟學
-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生動剖析經濟學家如何思考,讓經濟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 經濟學超圖解
- 維吉尼亞·吳爾芙
- 編者:蔣力
- 縱橫讀史記3
- 繁體
- 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
- 繪畫
- 织色入史笺:中国颜色的理性与感性
- 美國文學
- 翻譯
- 翻譯小說
- 翻譯文學
- 聯經出版公司
- 胡椒筒
- 自己的房間
- 自己的房間【作家經典圖像+譯註版]
- 自然科普
- 花岡幸子
- 英國文學
- 茶
- 茶與茶人:22則茶的故事,揭開茶的前世今生
- 莫斯科紳士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蔡承志
- 藝術
- 街头的哲学:29个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见每个决定背后的伦理和逻辑!
- 街頭的哲學:29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
- 西方思考
- 西蒙德波娃
- 設計
- 詩
- 論老年:西蒙波娃繼《第二性》之後,再次打破西方千年沉默的重磅論述【華文世界首度出版,全二冊】
- 譯者:何穎怡
- 譯者:孔令豔
- 譯者:張朝霞
- 譯者:王存誠
- 譯者:盧鴻金
- 譯者:黃新珍
- 讀出中國繪畫的內心戲:十大主題劇透時代風尚、熱議奇人軼事,解讀畫作背後的文化和美學密碼
- 论老年
- 译者:卢鸿金
- 译者:尹嘉玄
- 跟著日本人这样喝居酒屋全图解
- 跟著日本人這樣喝居酒屋全圖解
- 跟著日本人這樣喝居酒屋全圖解:酒品選擇、佐菜搭配、選店方法一次搞懂,享受最在地的小酌時光
- 那天,你抱著一隻天鵝回家
- 那天,你抱著一隻天鵝回家:52則變形、幻想與深情的成人童話
- 邱瑞鑾
- 醫療
- 醫療保健
- 陈鲁南
- 陳湘陽
- 陳魯南
- 韓國
- 韓國文學
- 韓江
- 韩江
- 顏色
- 飲食文化
- 魏茹冰
- 麥特·海格

【預購】洪水之年(瘋狂亞當三部曲II)◎ 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譯者:呂玉嬋)
平常價 $43.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當克雷科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
在近未來的世界,文明極度發展,世界被一些彼此競爭的高科技生物公司所控制,它們開發各種免疫和抗病毒藥物,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嫁接試驗,以培育供人類移植用的器官,甚至蓄意研發病毒,然後再提供藥品以牟取暴利。
在網路色情和電腦遊戲中長大的「克雷科」,是一個危險的天才,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主持一個研發長生不老藥物的項目,也許是出於對人類墮落的絕望,克雷科在藥物中暗藏了一種病毒,當克雷科所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人類在騷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克雷科兒時的朋友「雪人」,在世界的廢墟上孤獨地生活著。
故事在第一部《劍羚與秧雞》畫下尾聲,到了第二部《洪水之年》轉至完全不同的視角,原來人類並未完全毀滅,除了「雪人」之外,倖存的人類還有「上帝之園丁會」的成員。那場被稱為「無水之洪」的大瘟疫發生之前,領袖「亞當一」仿效諾亞方舟,致力保全所有生命,建立了「屋頂崖伊甸園」,試圖找出新的烏托邦,但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毀滅降臨。幸運存活的人,孤伶伶面對這個世界,曾為園丁的桃碧,試圖以書寫抵抗死之欲望,並漸漸找到其他倖存者芮恩,背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名女子,各自在命運牽引下加入早已預言毀滅終將到來的園丁會。究竟她們眼中的末日為何種樣貌?而當那時刻來臨時,她們又會以什麼方式面對?
在這令人驚嘆的三部曲小說中,愛特伍再次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熟悉又超出我們想像的近未來世界。愛特伍以她一貫犀利敏銳的筆觸、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荒誕世界,反思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更深入挖掘了兩性、自然與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一個秩序崩壞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存危機。這三部曲以瘟疫和基因工程塑造的黑暗未來為背景,將我們從世界的盡頭,帶至一個勇敢的新起點。
◎反烏托邦的預言家,當代文學活生生的傳奇
近幾年由於《使女的故事》影集熱播,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預言式小說,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由於川普當選後的效應,掀起了有史以來最熱烈的反應與迴響。愛特伍筆下的世界常常在多年後實現,人們因此更擔心她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世界成為現實。《瘋狂亞當三部曲》小說中全球瘟疫後的末日世界,再次提醒人類科技之中潛藏的危險,《週日郵報》評論說:「《瘋狂亞當三部曲》,證實了愛特伍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
愛特伍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熱愛嘗試新事物,創作文類範圍廣泛,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甚至連簡短的「推特小說」都難不倒她,經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也曾經上「美國版批踢踢」Reddit 論壇聊天,即時回答讀者問題。她甚至還跨入圖像小說領域,創造出超級英雄角色。
蘇格蘭藝術家凱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在2014年發起「未來圖書館計畫」,每年向一位文學家邀書,但書稿會封存在挪威的奧斯陸圖書館,直到一百年後才出版。為了確保屆時仍有充足的木料印製這些作品,該計畫在奧斯陸種下一千株雲杉樹幼苗,成為一百年後最佳印刷原料。由於愛特伍作品的特性,她成為第一位受邀的作者,交出了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將由奧斯陸圖書館封存一世紀,預計2114年出版。在那之前,沒有人能閱讀這部小說,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部百年後的預言,或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與見證。
愛特伍從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筆耕不輟,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並囊括全球各大文學獎項,包括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星雲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等,近年則是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堪稱當代文學女王。
◎《瘋狂亞當三部曲》是科幻小說嗎?
雖然本套小說在科幻小說界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愛特伍並不認為她的小說能夠歸類為傳統科幻小說,而是屬於「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她在作者序中說:「……和《使女的故事》一樣,繼承了歐威爾《1984》的風格,而非如H·G·威爾斯筆下的傳統科幻小說如《世界大戰》。故事中沒有星際旅行,沒有瞬間移動,也沒有火星人。也如同《使女的故事》,它所創造的一切,皆是我們已經發明或正在發明的東西。每一部小說都是以『如果』起頭,接著闡述它的原則。《劍羚與秧雞》的『如果』很簡單:『如果我們繼續走我們正在走的路,那會怎麼樣?』斜坡有多滑?我們的得救之道是什麼?誰有意志來阻止我們?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生物工程逃脫我們似乎已經啟動的大災難?」
推想小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文學作品,但在1947年,科幻小說家海萊因才首次使用「推想小說」一詞。在二十世紀末,該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只與科幻小說流派相關,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廣泛帶有推想元素的小說類別。海萊因說:「推想小說關注的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人類對科學或技術造成的新情況的反應,推想小說強調的是人類而不是技術問題。」
愛特伍將推想小說定義為涉及社會中尚未出現,但具有潛在可能的事件的文學。一般來說推想小說雖然有非現實事物,但在故事內仍追求邏輯合理性,總是帶有「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是對當前社會的假設性改變和推演。有些作家認為各種更專門的分類要求太多,例如科幻作品追求科學合理性、奇幻總是要有魔法和想像生物,這影響了創作自由,因此他們偏好「推想小說」這個分類。
共同推薦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
伍軒宏|文學評論者、作家
李屏瑤|作家
紀大偉|作家、學者
郭強生|作家、學者
陳栢青|作家
駱以軍|作家
媒體評論
名家好評
欣賞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的道路無限寬廣……各種力量、各種慈愛、各種多元。每當想到她的作品,又想到她寫作上的天分與成就,我就有點喘不過氣來。──艾莉絲.孟若(加拿大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安靜版的異國舞者瑪塔.哈里,神祕而暴戾的姿態……她就像把自己釘在這過度乾淨而和諧的世界面前的縱火犯。──麥可.翁達傑(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布克獎得主)
愛特伍是詩人,在她快速、明確又充滿貪婪渴望的篇章中,很少有一個句子是沒有作用的。──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詩人,普利茲文學獎得主)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澳洲學者、作家)
媒體讚譽
替未來把脈的任務,就交托給愛特伍吧! ──《環球郵報》
引人入勝的真誠作品,展現出她在二○○○年《盲眼刺客》中同樣的純粹說書天分。──《紐約時報》
始終引發挑釁的作家又一部反烏托邦之作,複雜糾結的角色生活在詭異卻又真實得令人恐慌的未來。──《科克斯書評》
奔放的想像力……一部筆鋒強勁、情感洋溢的小說,充滿了見解與巧喻。──《出版人週刊》
愛特伍的作品始終描繪並歌頌女性情誼,這樣的友誼不乏嫌隙,經歷競爭和失望後卻是依舊存在,更有寬宏的大度讓小說結局多了希望。《洪水之年》真實得令人覺得毛骨悚然。──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紐約時報》書評
愛特伍帶著殷切的牽掛與淘氣的幽默,在這本調皮而睿智的反烏托邦小說裡,處處安排了緊張的情節,故事順著當今生態災難的軌道發展,走上了可能成真的毀滅結局。──《Booklist》
《盲眼刺客》與《使女的故事》的書迷已經知道,這位加拿大現今頂尖的小說家無疑有一手講述動聽故事的好功夫,然而此書也傳達一條嚴肅訊息:看看我們正在對我們世界、自然和自身所做的事情,如果這樣繼續下去……──《華盛頓郵報》
《洪水之年》是如殭屍般的恐怖小說,更蠻勇地連續惡搞現代慣例與制度。這樣可怕的未來或將成真,如果愛特伍也能鼓勵人類提出預防之道,那麼我們要歸功於她的,可遠遠不只是對文學的讚美。──《舊金山記事報》
為了所有的物種,愛特伍無畏地尊崇生命的神聖、推崇人類對愛的追尋。──《芝加哥太陽日報》
迷人的《洪水之年》寫得正是時候!愛特伍打造出如真的未來世界,其中的人類多數近乎野獸,人性尚存者反成了亡命之徒。無論背景為何,愛特伍述說了動人的好故事,懸疑重重,變化莫測。──《今日美國報》
愛特伍的創意滿分。無論在任何背景,桃碧、芮恩和失去靈魂的友人亞曼達,都是能引發共鳴的角色,而愛特伍將她們放在這樣狂妄的場景:禿鷹如黑傘展開雙翼,去除腎臟是對惡行的懲罰,手鐲以水母製成;我們因此更加喜愛她們。──《費城詢問報》
《洪水之年》自始至終符合了讀者對愛特伍作品的期待,讀來趣味橫生,懸疑連連,滿足了讀者的本能衝動,同時又精妙細緻,保有文學的價值。──《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有資格贏得諾貝爾獎的愛特伍,在《洪水之年》中展現她驚人非凡的想像力,在具歷史關鍵的全球變遷時代,她提出對社會契約崩潰的看法,以恐怖的故事反映並預言了全球變遷。──《Elle雜誌》
這位加拿大大師級的作家以末世啟示女王的姿態逐漸現身,於《洪水之年》中再次刻畫陰鬱的景象,令讀者得到相當多的啟發。──《美聯社》
愛特伍的最新作品充溢著想像,其中描繪的苦難不遜於約伯的苦惱。她的想像雖然晦暗悲觀,但筆下女子的連結力卻讓故事添了喜悲交加的力量。──《時人雜誌》
一部具有娛樂、知識和啟發的作品,更可貴的,還激發讀者成為更好的人。──《聖安東尼奧快報》
加拿大指標作家愛特伍再度刻畫了不遠卻令人心驚的未來,在那裡,拯救世界的最佳之道恐怕是大屠殺。──《女士雜誌》
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
當代文學女王、《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耗時十年,巔峰時期代表作!
《使女的故事》製作公司 Hulu 即將改編電視影集
這故事講的完全是此時此刻。──《每日郵報》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最受注目好書
★2011年都柏林文學獎入圍
當代文學女王、《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耗時十年,巔峰時期代表作!
《使女的故事》製作公司 Hulu 即將改編電視影集
這故事講的完全是此時此刻。──《每日郵報》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最受注目好書
★2011年都柏林文學獎入圍
在近未來的世界,文明極度發展,世界被一些彼此競爭的高科技生物公司所控制,它們開發各種免疫和抗病毒藥物,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嫁接試驗,以培育供人類移植用的器官,甚至蓄意研發病毒,然後再提供藥品以牟取暴利。
在網路色情和電腦遊戲中長大的「克雷科」,是一個危險的天才,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大公司主持一個研發長生不老藥物的項目,也許是出於對人類墮落的絕望,克雷科在藥物中暗藏了一種病毒,當克雷科所設計的病毒大爆發如洪水來襲後,幾乎毀掉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一處處廢墟重新為植物覆蓋,新種生物恣意橫行。人類在騷亂中走向毀滅,只留下克雷科兒時的朋友「雪人」,在世界的廢墟上孤獨地生活著。
故事在第一部《劍羚與秧雞》畫下尾聲,到了第二部《洪水之年》轉至完全不同的視角,原來人類並未完全毀滅,除了「雪人」之外,倖存的人類還有「上帝之園丁會」的成員。那場被稱為「無水之洪」的大瘟疫發生之前,領袖「亞當一」仿效諾亞方舟,致力保全所有生命,建立了「屋頂崖伊甸園」,試圖找出新的烏托邦,但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毀滅降臨。幸運存活的人,孤伶伶面對這個世界,曾為園丁的桃碧,試圖以書寫抵抗死之欲望,並漸漸找到其他倖存者芮恩,背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名女子,各自在命運牽引下加入早已預言毀滅終將到來的園丁會。究竟她們眼中的末日為何種樣貌?而當那時刻來臨時,她們又會以什麼方式面對?
在這令人驚嘆的三部曲小說中,愛特伍再次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既熟悉又超出我們想像的近未來世界。愛特伍以她一貫犀利敏銳的筆觸、豐富多元的敘事策略,呈現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荒誕世界,反思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更深入挖掘了兩性、自然與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一個秩序崩壞的世界中人類的生存危機。這三部曲以瘟疫和基因工程塑造的黑暗未來為背景,將我們從世界的盡頭,帶至一個勇敢的新起點。
◎反烏托邦的預言家,當代文學活生生的傳奇
近幾年由於《使女的故事》影集熱播,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反烏托邦預言式小說,再次獲得世人的關注,由於川普當選後的效應,掀起了有史以來最熱烈的反應與迴響。愛特伍筆下的世界常常在多年後實現,人們因此更擔心她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世界成為現實。《瘋狂亞當三部曲》小說中全球瘟疫後的末日世界,再次提醒人類科技之中潛藏的危險,《週日郵報》評論說:「《瘋狂亞當三部曲》,證實了愛特伍在全球浩劫預言家中的首席地位。」
愛特伍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熱愛嘗試新事物,創作文類範圍廣泛,從科幻小說到推理小說,甚至連簡短的「推特小說」都難不倒她,經常利用推特與書迷互動、討論文學、針對議題發表看法,也曾經上「美國版批踢踢」Reddit 論壇聊天,即時回答讀者問題。她甚至還跨入圖像小說領域,創造出超級英雄角色。
蘇格蘭藝術家凱蒂.派特森(Katie Paterson)在2014年發起「未來圖書館計畫」,每年向一位文學家邀書,但書稿會封存在挪威的奧斯陸圖書館,直到一百年後才出版。為了確保屆時仍有充足的木料印製這些作品,該計畫在奧斯陸種下一千株雲杉樹幼苗,成為一百年後最佳印刷原料。由於愛特伍作品的特性,她成為第一位受邀的作者,交出了一部名為《草寫月》(Scribbler Moon)的作品,將由奧斯陸圖書館封存一世紀,預計2114年出版。在那之前,沒有人能閱讀這部小說,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部百年後的預言,或是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與見證。
愛特伍從1961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以來,筆耕不輟,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並囊括全球各大文學獎項,包括兩次布克獎、亞瑟.克拉克獎、星雲獎、加拿大總督獎、卡夫卡獎、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等,近年則是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堪稱當代文學女王。
◎《瘋狂亞當三部曲》是科幻小說嗎?
雖然本套小說在科幻小說界的文學成就極高,但愛特伍並不認為她的小說能夠歸類為傳統科幻小說,而是屬於「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她在作者序中說:「……和《使女的故事》一樣,繼承了歐威爾《1984》的風格,而非如H·G·威爾斯筆下的傳統科幻小說如《世界大戰》。故事中沒有星際旅行,沒有瞬間移動,也沒有火星人。也如同《使女的故事》,它所創造的一切,皆是我們已經發明或正在發明的東西。每一部小說都是以『如果』起頭,接著闡述它的原則。《劍羚與秧雞》的『如果』很簡單:『如果我們繼續走我們正在走的路,那會怎麼樣?』斜坡有多滑?我們的得救之道是什麼?誰有意志來阻止我們?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生物工程逃脫我們似乎已經啟動的大災難?」
推想小說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文學作品,但在1947年,科幻小說家海萊因才首次使用「推想小說」一詞。在二十世紀末,該術語在很大程度上只與科幻小說流派相關,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廣泛帶有推想元素的小說類別。海萊因說:「推想小說關注的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人類對科學或技術造成的新情況的反應,推想小說強調的是人類而不是技術問題。」
愛特伍將推想小說定義為涉及社會中尚未出現,但具有潛在可能的事件的文學。一般來說推想小說雖然有非現實事物,但在故事內仍追求邏輯合理性,總是帶有「如果……會怎樣?」的假設,是對當前社會的假設性改變和推演。有些作家認為各種更專門的分類要求太多,例如科幻作品追求科學合理性、奇幻總是要有魔法和想像生物,這影響了創作自由,因此他們偏好「推想小說」這個分類。
共同推薦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
伍軒宏|文學評論者、作家
李屏瑤|作家
紀大偉|作家、學者
郭強生|作家、學者
陳栢青|作家
駱以軍|作家
媒體評論
名家好評
欣賞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的道路無限寬廣……各種力量、各種慈愛、各種多元。每當想到她的作品,又想到她寫作上的天分與成就,我就有點喘不過氣來。──艾莉絲.孟若(加拿大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安靜版的異國舞者瑪塔.哈里,神祕而暴戾的姿態……她就像把自己釘在這過度乾淨而和諧的世界面前的縱火犯。──麥可.翁達傑(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布克獎得主)
愛特伍是詩人,在她快速、明確又充滿貪婪渴望的篇章中,很少有一個句子是沒有作用的。──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詩人,普利茲文學獎得主)
愛特伍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英語系作家。──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澳洲學者、作家)
媒體讚譽
替未來把脈的任務,就交托給愛特伍吧! ──《環球郵報》
引人入勝的真誠作品,展現出她在二○○○年《盲眼刺客》中同樣的純粹說書天分。──《紐約時報》
始終引發挑釁的作家又一部反烏托邦之作,複雜糾結的角色生活在詭異卻又真實得令人恐慌的未來。──《科克斯書評》
奔放的想像力……一部筆鋒強勁、情感洋溢的小說,充滿了見解與巧喻。──《出版人週刊》
愛特伍的作品始終描繪並歌頌女性情誼,這樣的友誼不乏嫌隙,經歷競爭和失望後卻是依舊存在,更有寬宏的大度讓小說結局多了希望。《洪水之年》真實得令人覺得毛骨悚然。──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紐約時報》書評
愛特伍帶著殷切的牽掛與淘氣的幽默,在這本調皮而睿智的反烏托邦小說裡,處處安排了緊張的情節,故事順著當今生態災難的軌道發展,走上了可能成真的毀滅結局。──《Booklist》
《盲眼刺客》與《使女的故事》的書迷已經知道,這位加拿大現今頂尖的小說家無疑有一手講述動聽故事的好功夫,然而此書也傳達一條嚴肅訊息:看看我們正在對我們世界、自然和自身所做的事情,如果這樣繼續下去……──《華盛頓郵報》
《洪水之年》是如殭屍般的恐怖小說,更蠻勇地連續惡搞現代慣例與制度。這樣可怕的未來或將成真,如果愛特伍也能鼓勵人類提出預防之道,那麼我們要歸功於她的,可遠遠不只是對文學的讚美。──《舊金山記事報》
為了所有的物種,愛特伍無畏地尊崇生命的神聖、推崇人類對愛的追尋。──《芝加哥太陽日報》
迷人的《洪水之年》寫得正是時候!愛特伍打造出如真的未來世界,其中的人類多數近乎野獸,人性尚存者反成了亡命之徒。無論背景為何,愛特伍述說了動人的好故事,懸疑重重,變化莫測。──《今日美國報》
愛特伍的創意滿分。無論在任何背景,桃碧、芮恩和失去靈魂的友人亞曼達,都是能引發共鳴的角色,而愛特伍將她們放在這樣狂妄的場景:禿鷹如黑傘展開雙翼,去除腎臟是對惡行的懲罰,手鐲以水母製成;我們因此更加喜愛她們。──《費城詢問報》
《洪水之年》自始至終符合了讀者對愛特伍作品的期待,讀來趣味橫生,懸疑連連,滿足了讀者的本能衝動,同時又精妙細緻,保有文學的價值。──《明尼亞波里星壇報》
有資格贏得諾貝爾獎的愛特伍,在《洪水之年》中展現她驚人非凡的想像力,在具歷史關鍵的全球變遷時代,她提出對社會契約崩潰的看法,以恐怖的故事反映並預言了全球變遷。──《Elle雜誌》
這位加拿大大師級的作家以末世啟示女王的姿態逐漸現身,於《洪水之年》中再次刻畫陰鬱的景象,令讀者得到相當多的啟發。──《美聯社》
愛特伍的最新作品充溢著想像,其中描繪的苦難不遜於約伯的苦惱。她的想像雖然晦暗悲觀,但筆下女子的連結力卻讓故事添了喜悲交加的力量。──《時人雜誌》
一部具有娛樂、知識和啟發的作品,更可貴的,還激發讀者成為更好的人。──《聖安東尼奧快報》
加拿大指標作家愛特伍再度刻畫了不遠卻令人心驚的未來,在那裡,拯救世界的最佳之道恐怕是大屠殺。──《女士雜誌》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1939 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與圖像小說。她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更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重量級候選人,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愛特伍在 1985 年以小說《使女的故事》榮獲「總督文學獎」,2000 年《盲眼刺客》獲英國布克文學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2005 年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2008 年榮膺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2016年獲英國筆會/品特文學獎。其餘作品在世界各國亦獲獎無數,幾乎囊括諾貝爾文學獎以外的所有文學大獎。
她的作品涵蓋多種主題,包括性別和身分、宗教和神話、語言的力量、氣候變遷和「強權政治」。她的許多詩歌都受到她從小就感興趣的神話和童話故事的啟發。
2017年《使女的故事》翻拍為電視影集,大獲好評,獲得第75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集,代表作《瘋狂亞當》三部曲正由 Hulu 改編劇本籌拍中。
獲獎無數的愛特伍,不只在文學領域有傲人成就,她還當過漫畫家、插畫家、編劇、劇作家和操偶師,豐富經歷、慧黠幽默和對世界無窮的好奇心,讓她的作品饒富趣味與洞見。她目前居住在多倫多。最新作品是散文集《炙手可熱的問題》(2022)。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債與償》等書。
1939 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最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同時也寫短篇故事、評論、劇本,以及創作兒童文學與圖像小說。她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更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重量級候選人,至今已發表六十多部作品,翻譯超過四十種語言。愛特伍在 1985 年以小說《使女的故事》榮獲「總督文學獎」,2000 年《盲眼刺客》獲英國布克文學獎,《雙面葛蕾斯》獲頒加拿大季勒文學獎,並獲義大利最負盛名的蒙德羅文學獎(Premio Mondello);2005 年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Edinburgh Book Festival Enlightenment),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2008 年榮膺西班牙艾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Prince of Asturias Prize for Literature);2016年獲英國筆會/品特文學獎。其餘作品在世界各國亦獲獎無數,幾乎囊括諾貝爾文學獎以外的所有文學大獎。
她的作品涵蓋多種主題,包括性別和身分、宗教和神話、語言的力量、氣候變遷和「強權政治」。她的許多詩歌都受到她從小就感興趣的神話和童話故事的啟發。
2017年《使女的故事》翻拍為電視影集,大獲好評,獲得第75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集,代表作《瘋狂亞當》三部曲正由 Hulu 改編劇本籌拍中。
獲獎無數的愛特伍,不只在文學領域有傲人成就,她還當過漫畫家、插畫家、編劇、劇作家和操偶師,豐富經歷、慧黠幽默和對世界無窮的好奇心,讓她的作品饒富趣味與洞見。她目前居住在多倫多。最新作品是散文集《炙手可熱的問題》(2022)。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債與償》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