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分類
- 1965-1966
- 9786267236000
- 9786267236185
- 9786267236581
- 9786267236871
- 9786267236932
- 9786267478110
- 9786267478202
- 9786269599134
- Didier Eribon
- Geoffrey B. Robinson
- Illegality
- Inc.: Clandestine Migration and the Business of Bordering Europe
- John Gray
- Kieran Setiya
- Michel Foucault
- 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
- Ruben Andersson
- The Killing Season: A History of the Indonesian Massacres
- thelostriver
-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 中年哲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
- 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 亞洲史
- 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
- 人文社科
- 人類學
- 個人經歷
- 傅柯
- 傑弗瑞·羅賓遜
- 其他
- 動物
- 南亞
- 台灣
- 台灣島嶼
- 同志與跨性別研究
- 哲學
- 基伦·赛提亚
- 基倫·賽提亞
- 大自然
- 女性勞動
- 尉遲秀
- 小說
- 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 戴伯芬
- 政策與移民
- 散文
- 文字
- 新寶島
- 春山出版
- 時代革命
- 書
- 末代女矿工:海山煤矿,与一位社会学者对矿工阿嬷的生命考掘
-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 杀戮的季节: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杀史
- 杰弗瑞·罗宾逊
- 東南亞
- 林瑋嬪
- 歐洲與非洲邊界
- 歷史
- 殺戮的季節: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殺史
- 民族學
- 沒口之河
- 海外
- 猫哲学:猫与生命意义
- 當代思潮
- 當代思潮/哲學
- 礦業
- 社會觀察
- 社會議題
- 約翰·葛雷
- 繁體
- 约翰·葛雷
- 翻譯
- 自然生態
- 自然科普
- 英美哲學
- 菊花如何夜行軍
- 華文
- 華文創作
- 記錄
- 譯者:陳信宏
-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Feline Philosophy: Cat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 迪迪耶·艾希邦
- 鍾永豐
- 閻紀宇
- 陈信宏
- 陳信宏
- 陳昭如
- 電影
- 非法公司:來自非洲的祕密移民如何在歐非各國形成一門好生意
- 非虛構文學
- 香港
- 馬祖
- 魯本·安德森
- 黃崇凱
- 黃瀚嶢

【預購】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戴伯芬
平常價 $35.00/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臺灣最後一代入坑工作的女礦工
逆來順受、刻苦耐勞──她一肩扛起整個家,是整座礦山的母親
記錄海山煤礦從昭和年代山本炭鑛創建至戰後李家承接的變遷史
拚死掘進、地底求生──一九八四年礦災
四十年後,傷痕仍在
獲第一季「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作品
本書是社會學者戴伯芬教授對自己阿嬤的近身素描,同時也是對戰後勞動女性生命的紀錄。
阿嬤張曾桂十六歲就進礦坑工作,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每天推著沉重的臺車,赤腳工作,穿梭於漆黑的坑道之中。夏天坑內溫度達四十度,衣服總是被汗水以及坑內積水浸溼,月經來時也無法更換衣褲,用破布墊著繼續工作,經血外露的難堪成為礦坑女性工作日常。女性進坑之外,也做坑外雜工,男人做的她們做,男人不做的她們也做,但是薪水總是遠遠低於男性,工時又經常高於男性。除了礦場勞動之外,她們也負擔起家庭中打掃、煮飯、洗衣、帶小孩、照護公婆等再生產工作。不被看見的女性礦工,是哺育整座礦場的母親。
一九五八年,媽祖坑瓦斯爆炸,張曾桂的丈夫張祿當場死亡,留下婆婆、三名幼子以及一名遺腹子,張曾桂一肩擔起養家活口的重任,沒日沒夜地工作。礦村小頭柱仔伯同情她的處境,對她照顧有加,兩人相互扶持,未有正式名分。無法白首偕老是礦場女性的宿命,六十餘歲的柱仔伯死於塵肺病,張曾桂又多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子,轉至工地持續為家人拚搏。
一九八四年,臺灣礦業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六月二十日海山礦災,七十四人死亡;七月十日煤山礦災,一○三人罹難;十二月五日,海山一坑礦災,九十三人非命。一九八九年開始,臺灣礦場陸續關閉,礦業終於走入歷史。當臺灣社會逐漸從礦災的集體創傷中復原,礦災家庭的子弟卻仍在創痛、貧病中掙扎。
本書不僅挖掘臺灣最後一代女礦工的故事,呈現戰後臺灣礦場女性的勞動與精神樣貌,也描繪從日治時期山本炭鑛至戰後海山煤礦,一段不該被遺忘的臺灣礦業變遷史。
戴伯芬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大家出版,二○二一)、《社會極化:比較新加坡、香港與臺北》(Social Polarization: Comparing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Taipei, Germany: Lambert, 2017);合著有《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群學,二○一五);編有《性別作為動詞:巷仔口社會學第二輯》(大家出版,二○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