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河居書事◎許定銘
平常價 $31.00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是我學習寫作之始,許定銘是我啟蒙老師,他批閱我的文章,撿掉錯別字,介紹我看那些書,從他那𥚃,認識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作家,讀到很多好作品。
許定銘年青時是寫創作開始的,他寫現代詩,熱愛現代文學,投身社會之後,各奔前程,他寫過報紙專欄,編過雜誌,又教書又編課本,最後連出版社和書局都開過。
發書瘟應該是開書局之後,守着一大堆書天天在看。不知那年他忽然對我說要寫香港文社發展史,《向河居書事》裏面應該有些源於六十年代文社文藝青年的千絲萬縷事件,文章裏面提及的人和刊物,複雜繁瑣,特別是時日的紀錄、作者的筆名,脈絡清晰可見,對於我這個從來對時間觀念失準,記憶力減退至只及金魚四秒記憶之人,看得瞠目結舌。
讀《向河居書事》千萬別給自己壓力,就當它是掌故,居於香港的年輕人,可以看看前人走過的路,不是居港的人,也可以了解一個殖民地的城市,怎樣𠄘傳與發展中國文學!
——路雅
作者簡介
許定銘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1962年開始寫作,早年埋首於現代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二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他在本港從事教育工作40年,開書店20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增訂版)◎許定銘
平常價 $31.00香港白話文的出現,距今不到百年,而一個時代的面貌,往往只看重最具影響力的事項,故此,有不少非重要卻對文學有實質貢獻的作家,往往為人忽略。吾友許定銘最喜歡發掘這些作家的人和事,為他們發聲。這幾十年來,他每天都不停看書;看完了就寫,他寫的不叫書評,叫書話。
許定銘的書話,涵蓋面非常闊。他發掘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名字,更重要是那些作者與當年的人和事,很多契合的微妙,對往後的文學工作者探究當時面貌,非常有價值,他寫下的資料庫,將成為重要文獻的佐證。
從版本考究成為専家,許定銘愛書如斯,相信我輩中難出其右,書已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份,沒有人可以把它從生活裏取走!做學問要博大、客觀、明辨、精通,又要不失趣味,這就是許定銘新近再版的《香港文學醉一生一世》的重要特色!
——路雅
作者簡介
許定銘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1962年開始寫作,早年埋首於現代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二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他在本港從事教育工作40年,開書店20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醉書小站◎許定銘
平常價 $26.00《醉書小站》是《書鄉夢影》的姊妹篇。二○○八至二○一二年間,我在《大公報》副刊《大公園》開專欄寫書話,欄名本來就想叫《醉書小站》,一圖配僅四五百字的短文,目的在吸引愛文學的讀者,在緊張繁忙的生活中,抽十分八分鐘歇一歇,欣賞一幀漂亮的書影,讀一段短文以調劑生活。不知何故,文章出來時,編者卻把專欄改為《醉書亭》,大概他們覺得「亭」要較「小站」來得幽雅,適合文人雅士乘涼賞風。但我對《醉書小站》念念不忘,就趁今次出單行本的機會重用原名,再請書友到站內小歇忘憂!
推薦語
每逢周日我和許定銘都在鑪峰雅集見面,談古論今,定銘兄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認識令人折服。他寫的書話和文壇掌故很受歡迎,享譽兩岸四地,七十年代第一批從內地來港尋書的文化人,都要找許定銘做他們的盲公竹。許定銘的《書鄉夢影》、《醉書小站》或者以前的書話集,都是學生和藏書家必讀的書。
——香港資深報人 鄭明仁
作者簡介
許定銘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1962年開始寫作,早年埋首於現代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二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他在本港從事教育工作40年,開書店20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假如我再次健全◎岑幸富
平常價 $23.00推薦語
當我打開書本第一頁看到這一句,「接受自己和家人的不完美,才是克服恐懼、對抗別人用取笑作為武器的最佳方法。」真的好棒,作者岑幸富,他做到。
——高永文醫生
幸富的筆調並不沉重、身體的缺陷、他勇敢面對了。往後日子、他活得精彩。他把個人經歷書寫下來、真情流露、他的作品耐看、好看、亦在於此。
——張灼祥校長
生命之所以乏力,是因為失去了夢想,不是因為失去肢體!內心的苦澀是因為失去了愛,所以空洞!假如有愛與夢想相隨,人生就是快樂健全的!謝謝阿富,感恩!
——顧紀筠女士
事實我是被幸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童真和幽默感打動。我最欣賞他能以純真的心去面對劇變,幻想電子義肢能將你變成美國電影裡的英雄人物;哀傷過程中亦懂得幽默自嘲,淚中帶笑。
——高潔梅女士(香港傷健協會總幹事)
面對人生的難關,岑氏選擇相信自己,迎難而上。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他跨越自身的框架,最終能與我們一起刷新千人弦樂同奏的世界紀錄。他在台上自信煥發,感動人心,不分傷健。推介此勵志好書給各方友好!
——姚珏 BBS,JP (國際知名小提琴家)
作者簡介
生於一九八零年,原籍廣東恩平,一九九四年移居香港。一九九六年在龍山學校小學修業期滿,一九九九年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中三畢業。二千年在職業訓練局修讀電機工程基本技術課程,投身地盤當電器學徒。因考試等同學遲到,考官不准考試,學徒計劃便劃上休止符。之後渾渾噩噩做過不同低學歷的工作,二零零二年轉快遞行當。
一個已經輸在起跑線上的平凡人,再遭遇到截肢的惡運,但仍然努力去追夢的故事。
二零一三年六月二日完成三項鐵人賽事,游水七百五十米,踏單車二十點三公里,和跑步四點八公里。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七日第一届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得主。
二零一六/一七年入圍年輕作家創作比賽。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第一届運動改變人生基金會得主及活動大使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十大傑出青年選舉二零一七—頒獎典禮晚宴》表演嘉賓。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柯尼卡美能達綠色音樂會》表演嘉賓。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完成渣打香港馬拉松,半馬拉松的比賽。
興之美學◎羅青
平常價 $21.00「興之美學」的定義與演化與「比、賦美學」比較起來,確實是中國詩中較為複雜棘手的問題,但也是中國詩學、美學中,最突出的特色。龐德對興之美學的詮釋及轉化,現在看來,其實不夠全面,也不深入。胡適及其以後的新詩人,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前後,雖然也仿效龐德,把翻譯的英美詩,收入自己的創作詩集,作為中國新詩的新方向,但卻根本沒有注意到此一詩學或美學問題,無心也無力一探究竟。至於儒家「興之美學」,所謂「興、觀、群、怨」在中國歷代是怎麼發展的,在各個時代產生了多少變化,與文學、美術、工藝等其他藝術之關係為何?都是急待深入釐清的問題,值得作進一步的分析討論。
作者簡介
羅青,本名羅青哲,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生於青島。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翻研所、美術系所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明道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英語系主任。一九九三年獲傅爾布萊德國際交換教授獎。
一九七四年獲頒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國內外獲獎無數,被翻譯成英、法、德、義、瑞典等十三種語言。畫作亦獲獎多次,並獲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美術館、臺灣美術管等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收藏。曾出版詩集、詩畫集、畫集、論文集、畫論集五十餘種。
修辭立其誠 ──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編者:王潤華、黎漢傑)
平常價 $36.00「由周策縱的高足王潤華教授和青年詩人黎漢傑合編的《周策縱訪談集》,搜集了1967到 2005年在香港、內地、台北、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的訪問和談話紀錄,時間之長、涵蓋地域之廣,信是難得。無拘無束的談話,最能見到人的性情。從周公坦誠的話語,可以窺見他為學與做人一貫的理念、關切中華民族的愛國之情和開闊的胸襟。痛快淋漓的妙語,既展現了學者的淵博識見,也表露了詩人的熱情率真。這訪談集正足以作為他著述的珍貴補充。」
——張曼儀
「我多次閱讀之後,感覺上這是一部《新論語》,屬於《論語》的文學、學術、思想的東方傳統。周教授認識到對話的力量:知識需要溝通,化解內在冰山,幫助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價值。對話是指兩個或多個人之間進行的交談,人類知識與文化從對話裡誕生。」
——王潤華
「周策縱教授治學嚴謹,是二十世紀的國學大師,精通中國古典文學、詩學、語言學、紅學,又是重要的中國現代史學者、書法家、詩人;是一位具有赤子之心、風骨錚錚的知識份子典範。」
——鍾玲
作者簡介
周策縱(1916-2007),湖南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系和歷史系終身教授,為知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代表作有《五四運動史》、《中國浪漫文學探源》、《海燕》等,一生中英文著述頗豐,計有40餘本專著和180餘篇論文出版刊行,並有多篇隨筆、散文、詩詞等作品傳世。
王潤華,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資深副校長,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已出版文學創作包括《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王潤華詩精選集》、《重返詩鈔》(詩集)、《秋葉行》、《重返集》、《榴槤滋味》(散文)等創作。學術著作有《王維詩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華文後殖民文學》等。
黎漢傑,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即將出版《香港文學書目續編》(主編)。
家安的棒棒糖◎周潔茹
平常價 $21.00女作家周潔茹最新散文作品集,《記憶中的食物》,《現在地》及《在香港寫作》。作為一個從內地漂泊到美國,又回到香港定居的寫作者,周潔茹筆下的生活五味雜陳。書中記述與故人重逢,追憶往事和愛情,周潔茹以文學審美的視角,觀望自己的生活軌跡,飽含豐富的女性私人化體驗。她品嘗親情、友情、愛情與文學創作帶來的幸福與甜蜜,悲傷與苦澀,世情萬象、人情冷暖都在生活細節中一一展現。
作者簡介
周潔茹,江蘇常州人,中國七零後代表作家之一。有長篇小說《小妖的網》、《中國娃娃》、《島上薔薇》;小說集《我們幹點甚麽吧》、《你疼嗎》、《到香港去》;隨筆集《天使有了欲望》、《我當我是去流浪》、《一個人的朋友圈》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香港,《香港文學》執行總編輯。
客棧倒影◎蔡益懷
平常價 $26.00本書所收的文字,似乎都與行旅有些許關連,雖非有意為之,倒應合了某種冥冥的安排……文中固然承載了種種見聞,是真實經歷與經驗的記錄,但一進入文字之中,這些都不再是現實本身,相反只是投映在文字之湖的倒影。
——蔡益懷〈羈旅人生的倒影〉
本書文字均環繞作者生活所得的所思所感。筆端在自傳、遊歷,寫人,感懷之際,往往流露出作者的至情至性。小書共分四個部分:輯一【都巿田園】,是居港歲月的點滴留影,份量不多,但也是人生不同階段的真實見聞與心言;輯二【人在天涯】,是旅途見聞,記錄過往一些行蹤,雖說類近遊記,但所記必有所寄慨,與自身不可分割;輯三【與你同在】,懷人記事,師友親朋,所寫必為作者尊崇欣賞,所言也必出於自家心田;輯四【天地見證】,是一組見聞錄,從當年四川地震災區的第一現場採寫回來,不是報導而是見證,當年以筆名見刊於《明報》,權當以文字的形式獻上的一炷清香,為死者也為生者。
作者簡介
蔡益懷﹙筆名許南山、南山﹚,文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家,著作有︰小說集《前塵風月》、《情網》、《隨風而逝》、《裸舞》、《東行電車》,文學論文集《港人敘事》、《想像香港的方法》、《拂去心鏡的塵埃》、《本土內外》,文藝學專著《小說,開門》、《妙筆生花》等。著作曾獲豐子愷散文獎、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亦蜿蜒◎惟得
平常價 $26.00——蔡益懷〈遍閱人情 備嘗世味〉
惟得小說的主題,一直集中在家庭當中的關係糾葛。閲讀他的文字,你不會看到火紅激烈的思緒,但那淡淡的人情世故,總是在一般小說所謂矛盾衝突的臨界前終止。這種寫法,更像傳統中國短篇小說的散點透視,通過一段迂迴的情節,展現各人的心理幽微,誠如蔡益懷的推薦序所言:「頗有張愛玲手筆的神韻,實在是當代香港小說中難得的別致之作。」
小說摘要
〈停電〉作者簡介
惟得,散文及小說作者,也從事翻譯,現居加拿大。一九七〇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多刊於《大拇指週報》,並任該刊書話版編輯。一九八〇年代初為《香港時報》及《號外》撰寫專欄,一九八四年赴美求學,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大學,一九九〇年代重新寫作,文稿散見《明報》、《信報》、《蘋果日報》和香港電影資料館叢書,近年著作多發表於《香港文學》、《城市文藝》、《大頭菜文藝月刊》及《別字網志》,小說〈十八相送〉收錄於《香港短篇小說選二〇〇六—二〇〇七》(二〇一三年),小說〈長壽麪之味〉收錄於《香港短篇小說選二〇一三—二〇一四》(二〇一八年),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二〇一四年,素葉出版社);散文集《字的華爾滋》(二〇一六年,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出版社);電影散文集《戲謔麥加芬》(二〇一七年,文化工房)。
書鄉夢影◎許定銘
平常價 $26.00推薦語
「許定銘先生一直致力於發掘和闡釋稀見的香港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學史書刊,香港文學史因他而更為豐富多采,中國現代文學史也因他而更為鮮活生動。《書鄉夢影》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所評述的書刊即便是專業的研究者也未必瞭然,探幽抉微,引人入勝。」
——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中文學刊》執行主編)
作者簡介
許定銘常用的筆名有陶俊、苗痕、午言、向河等,在香港受教育及成長,1962年開始寫作,早年埋首於現代詩、散文及小說的創作,近二十年專注於「書話」的評介,他在本港從事教育工作40年,開書店20年,畢生與書結緣:買、賣、藏、編、讀、寫、教、出版,八種書事集於一身,花甲以後自號「醉書翁」。
四月練習◎黎漢傑
平常價 $20.00「他不只寫貧苦無告的小人物,也寫其他掠過眼前而觸動心神的人,如〈書店的背影〉叫他猜測主人公可能是那位白髮蒼蒼的小說家,流露出親切和欽佩之情。當然,人物素描中以他描繪雙親的最動人。我很喜歡〈媽媽〉這一首,在瑣碎平常的家事中見出母子之情,筆調帶點幽默,卻不失溫馨。」
——張曼儀(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副教授)
「黎漢傑的視野並不限於家庭,〈小丑鐘〉呈現百貨公司的眾生相、〈清水寺印象〉掃視誰也不起勁的旅遊景點,翻閱兩張〈故宮明信片〉,駕臨金鑾殿的不再是龍袍而是人龍、應該服務群眾的大水缸與公廁像爭寵的六宮粉黛。再讀〈福音〉,來來去去重複幾句似是而非的道理,黎漢傑眼中的世界,帶點啟示錄的精神錯亂。」
——惟得(著有短篇小說集《請坐》、散文集《字的華爾滋》)
「流動的詩句,倏忽的形象,文字在紙頁死硬不動,卻在讀者心中,形成一面塗鴉,像是自己的處境,又不是自己。那其中,有心臟在跳動着,如此真確、如此虛妄。」
——鄭順聰(曾任《重現臺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
跨地域推薦 【香港】張曼儀、惟得、梁璧君、朱少璋、陳永康;【臺灣】蘇紹蓮、鄭毓瑜、蘇家立、莊子軒、夏夏;【海外】王潤華、心笛
作者簡介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著有《詩經譯註》及個人詩集《漁父》、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即將出版)。
保家不必衛國◎謝淏嵐
平常價 $23.00這本書,講的是英治以前的香港,最少人談及的部分。不講盆菜,不講拜山,也不講婚嫁習俗和宗教傳統,而改談鄉約、械鬥、戰爭、盜寇、村際地緣政治。除了新界的鄉村,還要涉獵海盜、商業警衛隊、殖民體制下的團防局等,希望可以提供閱讀香港的一個新角度。
作者簡介
謝淏嵐
畢業於聖保羅書院(20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8),將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繼續學習歷史。研究興趣主要為香港戰前社會、軍事及前代史。曾撰寫數篇香港史文章,刊於香港輔仁媒體、香港01、臺灣「故事」網站及澳門期刊《僑》。目前正在學習東南亞及澳門歷史,以及進行關於1887年中國越界執法,在深水埗綁架香港居民案件的研究。
翁靈文訪談集◎翁靈文
平常價 $36.00一篇又一篇資料翔實的訪談,呈現一個時代讀書人的面貌。
内容圍繞書房的珍寶,直達愛書文化人的心靈殿堂。
作者簡介
翁靈文,祖籍江蘇常熟。
戰前赴港,初執教於培英中學,後擔任大地影業公司電影《孤島天堂》及《白雲故鄉》副導演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回內地,投身抗日救國劇團,身兼編、導、演多職,輾轉於雲貴川廣泛開展抗日宣傳。
1947年應大中華電影公司朱旭華先生之邀赴港,負責宣傳部工作。同年加盟永華電影公司,負責創業版電影《國魂》、《清宮秘史》宣傳工作。
50年代中期,轉投中國聯合影業公司,負責宣傳部工作。
5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先後於邵氏兄弟公司和《電影圈》、《香港影畫》、《讀者文摘》等雜誌,負責宣傳及編輯工作。
1981年初,任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公關部高級公關主任,1991年改任公司顧問直至2002年退休。同年8月病故,享年89歲。
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葉德平
平常價 $26.00坑口鄉事委員會主席
成漢強 BBS, MH
將軍澳村為該區最早創立之聚落,早於明代中葉之地圖上已有記載。
蕭國健教授
「坑口」一名,源自孟公屋村附近一條水坑。該水坑直通大海,而「坑口」位處於水坑的出口,故以之命名。開埠初期,坑口居民仍以務農、捕魚為主。後來因為地利因素,坑口逐漸出現各種工、商業運作,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必定是「坑口墟」。時至今日,坑口墟也隨着社區變遷而消失,坑口的發展也越趨多元化。
作者簡介
葉德平,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碩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專研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現任職講師,為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業餘於《香港商報》、《教協報》等報刊,撰寫歷史文化專欄。近年,致力於香港歷史、鄉土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推廣工作,論文與講座不絕,又負責多個研究計劃,並著有《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合著)、《戰鬥在香港──抗日老兵的口述故事》(合著)、《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合著)等專書。
南山夜語——藝文隨筆集◎蔡益懷
平常價 $26.00中國古代有源遠流長的詩話傳統,文人學士談文說藝,寓學理於閒談中,隻言片語,微言大義,內容豐富多采,形式活潑多樣,蔚為大觀。本書作者於創作、著述、編輯之餘,以現代視角、今人筆法,隨事生說,積累了若干藝文心得感言,大有上承古風續寫現代詩話的意味。此書共收錄八十多篇藝文小品,為作者近十年間的隨筆精選。全書分兩輯,「藝文絮語」與「編後漫筆」,前者為求道心得與創作雜感,其中不乏對文化文學現象的現實回應;後者為文學雜誌的編後寄語,記錄了不同年代與社會時期的所思所想。二者各有側重,特點為一,都於隨性輕快的漫話中閃現卓識與洞見。
文如其人,集中小品乃作者為人為學為文的心跡墨痕,所言所語皆不虛誑,一如作者所說︰此中有真言。
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但願文友都能從這本小書中領受到作者的幽幽文心、拳拳盛意。
作者簡介
蔡益懷(常用筆名南山、許南山),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人, 八十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與評論,結集出版的著作有--小說集︰《前塵風月》(香港︰獲益,1994);散文集︰《客棧倒影》(香港︰初文出版社 2017);文論集︰《港人敍事》(香港作家協會,2001);學術專著︰《小說,開門》等。
我的世紀◎許榮輝
平常價 $23.00作者簡介
許榮輝
曾在香港新聞界長期擔任新聞翻譯工作,作品入選劉以鬯先生主編的《香港短篇小說百年精華》。
十二月初夏◎張偉男
平常價 $18.00作者簡介
張偉男,一九五二年生,臺灣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自初中起熱愛文學及電影。在香港唸中學時期與同班同學創辦衞影會,該會曾於七十年代與市政局合辦多屆全港實驗電影展。歷任各電視台翻譯員、編劇及節目採購主任等職。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五年任職TVB字幕及翻譯部門主管。一九九四年移民墨爾本至今。移民初期,曾任職墨爾本中文報刊編輯長達七年。
早年詩及散文創作散見港、臺各文藝刊物。自一九七八年起,同時在《年青人周報》、《青年周報》、《星島晚報》、《快報》、《電視周刊》等撰寫專欄。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三年二月前後五年多在《年青人周報》以筆名阿男不間斷撰寫專欄「第三眼」。
曾在臺灣出版翻譯書籍:《現代電影風貌》(新潮文庫 志文出版社)及《電影經驗》(書林出版社)(此書與黃建業合譯)。
悶雷◎盧文敏
平常價 $23.00在本選集中,情慾詭秘式的奇情故事,佔了一半以上。裏面的男主角基本都是有為青年,但在情和慾面前,不是喪失理智就是遭逢禍變。而在另一部份小說中,我們看到的小說作者,卻是以社會觀察家的眼光和社會寫實主義的筆法,描繪當年社會低下層的生活困境。例如〈折翼〉,作者以白描式的,有點漫畫化的筆法去描繪他的人物。這種用同情的眼光述說生活底層中不幸人們的故事,也許是受了五四以來「為人生而藝術」的一套人道主義創作方法所影響。
作者簡介
盧文敏
原名盧澤漢,祖籍廣東新會,另有筆名孟浪,老偈,白水晶等。一九三九年生於香港,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一九五五年開始在各大報刊投稿發表。曾創辦《文藝沙龍》及主編《學生生活報》。業餘更從事報刊長篇小說及雜文寫作。
已出版詩集《燃燒的荊棘》及長中篇小說《隧道亡魂》,《魔域翡翠》等三十多本(包括國內外的合集),最新出版有短篇文藝小說集《陸沉》,編輯中有詩人路雅十人詩選中之《盧文敏詩選》。
消遣繁華◎李浩榮
平常價 $26.00作者活躍於香港文藝界,結交甚廣,書中紀錄了他與眾多著名作家、教授的訪問片段,或聽講心得,當中包括余光中、陶然、鍾玲、何福仁等。內容除了有關文學的輕鬆討論,亦遍及社會、政治、宗教等方面,行文間帶出不少名家逸事、趣聞,走進名家的生活,讓我們看見枝枝妙筆之下更親切的一面。縰然並非學術專論,其中討論仍往往言輕意重,細細讀之,必能如作者般從中覓得不少感悟。
作者簡介
李浩榮,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學士,香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文科碩士,現職中學教師,曾任《明報月刊》、《明報.明藝版》特約記者、《香港作家》特約編輯、第五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2019)小學組評審。曾獲獎項: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第三十六屆青年文學獎兒童文學公開組「傑出少年作家獎」;2010年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亞軍;2010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冠軍;第二屆華語校園網絡文學大賽新詩組冠軍;2017年大學文學獎新詩組亞軍;第四十四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
海角·孤舟◎麥華嵩
平常價 $23.00此書以〈海角〉與〈孤舟〉兩個故事交錯串聯而成,兩者表面雖不相關,但實際上都在描寫一個混亂的人類境況。〈海角〉戰禍連年,一群人被世界遺忘在大地與汪洋相接的一隅,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故事從人與人之間的無盡爭執,寫到邦與邦之間的殘酷戰鬥。〈孤舟〉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戰禍之中,以安史之亂為背景,以孤舟作主要線索串聯敘述,描寫潦倒漂泊的杜甫以及他遇上的人物,同時也用詩句為引喻,沉思身處亂世的無力感。兩個故事都運用不同角色的視點切入,像萬花筒般折射對人情世相的感悟。
作者簡介
麥華嵩
麥華嵩,1972年出生於香港,作品包括古典音樂評論、散文及小說。著有古典音樂小史及隨筆集《永恒的瞬間》,散文集《觀海存照》、《聽濤見浪》、《眸中風景》,短篇小說集《浮世蜃影》,長篇小說《回憶幽靈》、《繆斯女神》、《死亡與阿發》、《天方茶餐廳夜譚》等。
時日悠悠◎馬吉
平常價 $26.00《時日悠悠》文章的編排以散文作主體,小說次之,新詩再次之:一開始是一組《浮生六記》式的生活散記,寫兩口子新婚的日常,及妻子懷孕,養出孩子,一家三口過的家庭樂;然後是一組逝去歲月的追憶,寫青少年時代的愛戀及人生的嚮往;然後是一組小說創作,有刻意創新,也有寫實的社會百態;最後寫父母在生死線上的掙扎;新詩則隨內容穿插於各組中。
作者簡介
馬吉,香港出生,早年是文學青年,第一份工就加入作家徐速主持的高原出版社,當助理編輯;後又參加過、創辦過寫作協會,並曾率隊到北京「魯迅文學院」短期進修。他中學時期已開始投稿,作品散見於《華僑日報》、《星島日報》、《星島晚報》、《香港時報》、《大拇指周報》、《素葉文學》、《博益月刊》、《文學世紀》等。文章曾收錄於好些合集之中,如《我們的城市》(小說集,關麗珊編,香港普普工作坊一九九八年四月)、《一九九八年度香港散文詩選》(秀實等編,香港文學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本事青春──台灣舊書風景展刊》(台灣舊香居二O一四年三月)等。著有書話集《書緣部落》(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五月)。
悉尼隨想◎迅清
平常價 $26.00迅清的香港情懷,不同於古代遊子離鄉別井,因關山遠隔、鴻雁傳書不易所萌生的思鄉愁緒;也不是五、六十年代南來作家,受制於政局時勢,因還鄉機會渺茫而對鄉土情懷揮之不去的鬱結。他筆下對香港的縈念,緣於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長期孕育,自然留下地域與人文深刻的烙印,但絕不是流於自虐式的依戀。除了迅清個人品性外,不能不歸功於航空業的發展蓬勃和互聯網的無遠弗屆:只須坐九個鐘頭民航機,便可以飛越重洋,重臨故地探親訪友。退而求其次,也可以透過通訊軟件,以文字、語音甚至視像來即時聯繫。難能可貴的是兩地都享有通訊自由,通過互聯網,對瞭解各方資訊,幾乎全無間隔,天涯就在咫尺,正應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俗諺。迅清本書,既云《悉尼隨想》,立足悉尼/澳洲,自然以寫當地風物人情時勢為主,對香港讀者,初讀時,或許感到隔了一重;再三細味,自可知道他很多時透過悉尼/澳洲近事,月旦人物,觀照世相,不忘由此及彼,以雙城(悉尼、香港)來互相參照,隔山打牛,往往切中要害。
作者簡介
迅清,原名姚啟榮。
前《大拇指》書話版及文藝版編輯。詩集《迅清詩集》於二〇一五年由石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曾為中學校長,現居澳洲悉尼,於悉尼大學商學院從事網上多媒體教材製作工作。目前多作攝影和錄像創作,詳細資料見博客imagewings.com.au。
《悉尼隨想》大部分文章選自作者於「852郵報」的每週網誌。
失重練習◎文滴
平常價 $18.00作者簡介
文滴,現為平面設計師,但更沉醉攝影和新詩。詩作作品曾刊於《明報》、《字花》、《聲韻詩刊》、《香港文學》、《詩++》和《小說風》等。作品曾入選香港不同選集,例如:《80後十位香港女詩人:詩性家園》、《2011香港詩選》、《2012香港詩選》、《2013香港詩選》、《2014香港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