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種兩性關係
- 2015
- 25週年紀念版
- 50首
- 83
- 84
- 85
- 85期
- 9786263106215
- 9789865933166
- 9789865933180
- Aislinn Emirzian
- Alvin Pang
- and Get to Work
- Carlos Bulosan
- CATHY BIG
- Charlie Glickman
- Christina Rossetti
- culture
-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 Die neue Ordnung auf dem alten Kontinent
- Divinus Deus suivi de Le Mort
- Edward W. Said
- eL
- Eric Mader
- Find Inspiration
- Food Dictionary
- Georges Bataille
- 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
- G兵日記
- hezt
- Histoire de l'œil
- HUGO
- IDIOCY
- interview
- Jack Gilbert
- Jack Saul
- Jamais vu
- James Thurber
- John Berger
- Jérôme Garcin
- lo-fi
- LP小說選
- LTD
- Lyu Wen Cui
- Margaret Atwood
- Mason Currey
- Math Paper Press
- Michael J. Sandel
- Mr. Adult
- Mr. Pizza
- Muji
- My Life and Hard Times
- Nevil Shute
- Nouvelles Mythologies
- On the Beach
- Philipp Ther
- Playlist
- politics
- power
-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Raymond Carver
- Raymond Carver on Writing
-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 Roland Barthes
- Sake
- Taiwan: A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 Tanikawa Shuntaro
- 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
- The Lost Boy
- The Sins of the Cities of the Plain
- Thomas Wolfe
- To Call Myself Beloved
- Wasted Lives: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 Ways of Seeing
- WhyNot
- Wislawa Szymborska
- Wisława Szymborska
- Zygmunt Bauman
- ยิ่ง
-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 一個人的私家菜
- 一座星系的幾何
- 一往而深
- 一首詩的時間
- 一鳴驚人短篇小說集
- 三十個哲學家和他們腦子裡的怪奇東西
- 三體
- 三體 III:死神永生
- 三體 II:黑暗森林
- 三體II
- 三體III
- 上流肉販
- 上裸男孩
- 上野千鶴子
- 下部隊
- 不可預期
- 不安厭世與自我退隱
- 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
- 不測之人
- 不為什麼
- 不說話的孩子
- 且在人間
-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 世界的聲音
- 世界經典文學
- 世紀末的華麗
- 中國史地
- 中國大陸
- 主婦的午後時光
- 主婦的午後時光:15段人生故事Χ15種蛋炒飯的滋味
- 九彎十八拐
- 亂髮
-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云與樵
- 五十首
- 五四
- 亞文諾
- 京江醉竹居士
- 京都
- 人人皆撒旦
- 人文史地
- 人物速寫
- 人體雕塑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任明信
- 伊格言
- 似陌生感
- 但唐謨
- 何致和
- 余婉蘭
- 余秀華
- 作家傳記
-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 來不及美好
- 倫敦男妓自白書
- 假牙
- 假牙詩集
- 偽博物誌
- 偽所羅門書
- 偽詩集
- 傅國湧
- 傑克‧紀伯特
- 傑克紹爾
- 傑洛姆‧嘉赫桑
- 備忘錄
- 傳奇莫言
- 傳記
- 傳說
-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 像那天
- 光天化日
- 光觸媒
- 克里斯提娜·羅賽蒂
- 兒子的大玩偶
- 內佛·舒特
- 全譯版
- 兩性關係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八卦貓
- 八尺雪意
- 公共哲學
- 其他
- 再見
- 冯啟明
- 冷海情深
- 冼文光
- 凱特文化
- 出版
- 出版社
- 出鬼
- 分不開的偽愛迷思
- 別人怎麼對你
- 利文祺
- 到海巢去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 創刊號
- 劇本
- 劉慈欣
- 劉芷妤
- 功勞只有你記得
- 勵志
- 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
- 十四年
- 半簿鬼語
- 卍
- 南方從來不下雪
- 卡洛斯·卜婁杉
- 卡繆
- 印刻
- 印卡
- 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
- 厭女
-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 古典小說
- 古典文學
- 只為等一個你
- 叫我自己親愛的
-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 台灣
- 台灣小說
- 台灣文學
- 史書美
- 吉本芭娜娜
- 同在一個屋簷下
- 同婚十年
- 同志
- 同志小說
- 名的起源 (WHAT GIVES US OUR NAMES)
- 向光植物
- 向羅蘭巴特致敬
- 向高牆說不
- 吞火
- 吳介民
- 吳俞萱
- 吳岱穎
- 吳明益
- 吳沚默
- 吳繼文
- 吳莉君
- 呂少龍
- 呂文翠
- 周天派
- 周若鵬
- 命子
- 哀悼日記
-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哲學
- 唐澄暐
- 唐澄暐、活人拳
- 唐辛子
- 商周出版
- 商禽
- 商禽詩全集
- 問津
- 問津:時間的支流
- 啟明
- 喧囂過後
- 喪禮上的故事
- 喬治·巴塔耶
- 單人旅行
- 單德興
- 單車失竊記
- 困難
-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 在你背後
- 在逃詩人
- 地犬
- 地球編年史
- 坂本龍一
- 城市書房
- 基本書坊
- 報廢物
- 塗翔文
- 夏丏尊
- 夏志清
-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 夏慕聰
- 夏曼
- 夏曼 · 藍波安
- 夏雪
- 夜光拼圖
- 夜梟
- 夜行性動物
- 夢中書房
- 大人先生
- 大便老師
- 大師兄
- 大樂文化
- 大藝出版
- 大虛構時代
- 大象席地而坐
- 大阪
- 天下文化
- 天河繚亂
- 天長地久
-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 夫夫
- 夫夫:你要先去愛,一定會找到幸福的入口
- 失去論
- 失物風景
- 失落的國度
- 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
- 奇幻
- 奧山志乃
- 女神自助餐
- 奶浮
- 好黑
- 如何獨處
- 如何獨處:偉大的美國小說家 強納森‧法蘭岑的社會凝視
- 如果出版社
- 如此人生
- 妖獸
- 姜學豪
- 姿與言
- 婀薄神
- 婚戀私語
- 媲美貓的發情
- 嬰兒宇宙
- 嬰兒涉過淺塘
- 字花
- 季安揚
- 孤星子
- 孤獨六講
- 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 安卓珍尼
- 安德列·艾席蒙
- 宋易
- 宜春香質
- 家事哲學
- 寫作資源
- 寫給青年的三十二堂中文課
- 寶瓶文化
- 尉光吉
- 對號入座
- 導演胡波最後遺作
- 小令
- 小兒子
- 小叔
- 小叔愛工頭
- 小妖魔市
- 小寧
- 小林繩霧
- 小玄
- 小西
- 小說
- 小說集
- 小銘
- 就爽前列腺
- 山裡山外
- 島國
- 島嶼派
- 島/國
- 崎雲
- 崔舜華
- 工作記事
- 巴特
- 巴瓏
- 布勒
-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 帝國
- 帝國下的權力與親密
- 席德進
- 席德進四○至六○年代日記選
- 幻城微光
- 廖偉棠
- 廖宏杰
- 廖炳惠
- 廖炳慧
- 廚房
- 廢棄社會
- 弁而釵
- 引領我們重回古典純粹的深情時光
- 張國強
- 張小虹
- 張愛玲
- 張愛玲學校
-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 張甲麗
- 張芬齡
- 張詩勤
- 張貴興
- 張錦忠
- 強納森.法蘭岑
- 待續
-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 後話文字工作室
- 徐嘉澤
- 徐珮芬
- 從冷戰衝突到政治轉型
- 從布爾喬亞的價值迷思到21世紀大眾符號解讀
- 從文學看歷史
- 復刻版
- 心理
- 心理師透視40個愛不了
- 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卡缪与《异乡人》
-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
- 思辨
- 性別
- 性別研究
- 性愛
- 恣睢麻利
- 悲傷
- 情不知所起
- 情慾列車
- 情趣
- 情非得體
- 惡女書
- 惡意的郵差
- 惡鄰依依
-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
- 愛特伍
- 愛默生家的惡客
- 感官世界
- 我們的戒菸失敗
- 我們的時代
- 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
- 我們靜靜的生活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
- 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我沒有飼料喂你的鳥
- 我為你灑下月光
- 我的不正經人生觀
- 我的青春小鳥
- 我紛紛的情欲
- 戒斷曖昧
- 戰國廁
- 把砒霜留給自己
- 掙扎的貝類
- 搖搖晃晃的人間
- 撒迦利亞‧西琴
- 撕掉羞恥印記
- 擊壤歌
- 攝影
- 攝影紀實散文
- 攝影詩集
- 放生
- 政治
-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 故事總要開始
- 散文
- 散文詩
- 文化
- 文化史
- 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文史名家智解70款婚戀私語
- 文國士
- 文學
- 文學回憶錄
- 文學研究
- 文學與文化研究
- 文學評論
- 文學阡陌
- 文學雜誌
- 文心
- 文集
- 文青之死
- 新加坡
- 新加坡文藝協會
- 新加坡草地裡的男生
- 新文潮
- 新文潮文學社
- 新星球
- 新神話學
- 新經典圖文傳播
- 新經典文化
- 新編傳說
- 新蒲崗地文印記
- 新訓篇
- 於是我坐下
- 旅者
- 旅行的困境
- 旅遊指南
- 旋轉門
- 日子持續裸體
- 日本
- 日本文學
- 日本酒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
- 明代禁毀男色小說選套書:《弁而釵》、《宜春香質》、《龍陽逸史》(共三冊)
- 明媚如是
- 易文及同代南來文人
- 是一個人的戰場
- 是誰在深夜說話
- 時代精神
- 時代精神書屋
- 時光隊伍
- 時報
- 時報出版
- 時差的贈禮
- 晒T恤
- 暴民之歌
- 書
- 曼谷
- 曾淦賢
- 曾珍珍
- 曾繁裕
- 曾翎龍
- 最後
- 最後一堂創作課
- 最後一期
- 最後抱他的人
- 最快樂的一天
- 會飛的手
-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有鹿文化
- 木心
- 木心談木心
- 未完
- 未完待續
- 朱天心
- 朱天文
- 朱宥勳
- 朱家安
- 朱惠足
- 朱翎漫遊仙境
- 李天葆
- 李奕樵
- 李屏瑤
- 李崇建
- 李智良
- 李曼·法蘭克·鮑姆
- 李永平
- 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
- 李漁
- 李維怡
- 李良波
- 杨照
- 東華創英所
- 林夢媧
- 林幸謙
- 林文月
- 林文義
- 林水福
- 林煜軒
- 林禹瑄
- 林立青
- 林蔚昀
- 林詠心
- 林達陽
- 枚德林
- 枚綠金
- 枻出版社編輯部
- 柏森
- 查理·葛利克曼
- 柯志傑
- 格十三
- 格非
- 梁莉姿
- 梅森·柯瑞
- 棄子圍城
- 楊士堤
- 楊小濱
- 楊建東
- 楊智傑
- 楊照
- 樂園輿圖
- 橘書
- 機器與憂鬱
- 權力
-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
- 歐洲1989
- 歡迎光臨風和日麗唱片行
- 歷史
- 死神永生
- 殖民地
- 殖民地台灣小說中的種族關係
- 殺鬼
- 比句點更悲傷
- 毛毛有話
- 水ㄤ
- 水某
- 水母與搖滾
- 水煮魚文化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永無止境的現在
- 求孕
- 江灝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汪其楣
- 汪民安
- 汪用和
- 沈俊傑
- 沈信宏
- 沈嘉悅
- 沉默之島
- 沒有名字的世界
- 沒有時刻的月臺
- 沒用的東西
- 法國
- 法國哲學
- 法國社會精英的新時代趨勢觀察錄
- 法國翻譯
- 波希米亞行路謠
- 洛夫
- 洪世民
- 洪嘉
- 洪均榮
- 洪曉嫻
- 活人拳
- 流俗地
- 流浪者張德模
- 流蘇
- 浮蕊盪蔻
- 浮雲與剃刀
- 海外
- 海明威
- 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 海洋心情
-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 海浪的記憶
- 消滅眾神
- 游俊豪
- 湖面如鏡
- 湯瑪斯·沃爾夫
- 漫畫
- 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 漫遊者
- 潔癖
- 潘家欣
- 潘朵拉的任意門
- 灰矮星
- 灰花
- 為了測量愛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 烈火
- 烏亮如夜
- 無一不野獸
- 無印良品
- 無法歸類
- 無用人口
-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詮釋與批評
- 無知者
- 煮雪的人
- 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
- 狂言三國
- 猴杯
- 獵影伊比利半島
- 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
- 王定國
- 王德威
- 王志元
- 王意中
- 王春明
- 王榮輝
- 王鼎鈞
- 玻璃
- 現代化
- 現代歐洲的關鍵時刻
- 理論
- 琉璃脆
- 瑞蒙·卡佛
- 瑪格麗特
- 瑪格麗特 ‧ 愛特伍
- 瓊美卡隨想錄
- 瓦舍小品
- 甘耀明
- 生活10講
- 生活十講
- 生活哲學
- 田原
- 男人這東西
- 男性P點高潮
- 男男自由行
- 画哲學
- 畢飛宇
- 異質詩社
- 異鄉人
- 當代台灣文學光譜
- 當代思潮
- 當代愛情詩選
- 當代馬華小說選
- 當時間開始
- 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
- 白先勇
- 白痴有限公司
- 皮卡忠
- 皮囊下的底頻寫真
- 盛世
- 盧勁馳
- 目前勉強
- 相聲
- 看海的日子
- 眼睛的故事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
- 瞇
- 知識分子論
- 短詩300首
- 石室之死亡
- 硬漢
- 硬漢有時軟軟的:向銀幕硬漢學習柔軟心法。男人該know,女孩兒更該懂的「硬漢軟軟學」!
- 社會科學
- 神來的時候
- 神在
- 神戶
- 神神
- 神話學
- 禁果宅配便
- 秀威
- 秀陶
- 科幻
- 租書店的女兒
- 種族
- 種族關係
- 窮中談吃
- 窺
- 窺夢人
- 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
- 第43屆青年文學獎文集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0期
- 第83期
- 第84期
- 第一期
- 第一部
- 第七期
- 第三期
- 第三部
- 第二期
- 第二緝
- 第二部
- 第五期
- 第五部
- 第六期
- 第四期
- 第四部
- 等待一朵花的名字
- 簡媜
- 簡體
- 米哈
- 紀大偉
- 紀實
-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 約翰·伯格
- 紅字團
- 純真的擔憂
- 素履之往
- 給我的詩
- 給美君的信
- 經典代表作
- 經典文學
- 綠野仙蹤
- 縫身
- 繁體
- 繩縛本事
- 續集
- 羅智成
- 羅樂敏
- 羅毓嘉
- 羅浥薇薇
- 羅蘭巴特
- 美麗蒼茫
- 群像
- 翁德明
- 翻譯
- 翻譯小說
- 老爸的笑聲
- 老闆謝過就忘了
- 而又彷彿
- 耳朵
- 聖神·死人
- 聯合文學
- 聯經
- 聯經出版
- 聲音與象限
- 職場冷暴力
- 肉與肉的相遇
- 肉蒲團
- 肥瘦對寫
- 肺像
- 胡人說書
- 胡欣
- 胡遷
- 膚淺
- 臉譜
- 臥斧
- 自傳
- 致美好的灰色
- 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 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 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
- 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 與謝野晶子
- 與電影過招
- 舒國治
- 舞鶴
- 色戒愛玲
- 艾堤安 ‧ 達文多
- 艾德華·薩依德
- 艾絲琳·埃米吉安
- 艾莉亞
- 芭達雅
- 花街樹屋
- 苦天使
- 苦集滅道
- 莊安祺
- 莎喲娜啦
- 莎喲娜啦 · 再見
- 莫言
- 華文
- 華文世界首度全譯版
- 華滋出版
- 華語武俠類型電影論
- 菲利浦·泰爾
- 萬
- 落失男孩
- 葉聖陶
- 葉韋利
- 董啟章
- 蒙馬特遺書
- 蔡仁偉
- 蔡惠伃
- 蔡登山
- 蔣公會吃人
- 蔣勳
- 蕭寒
- 薔薇邊緣
- 薩依德
- 薩依德訪談集
-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
- 藍波安
- 蘇偉貞
- 蘇東坡
- 蘇煒祥
- 虛構的海
- 衣若芬
- 衣錦夜行
- 被黑洞吻過的殘骸
- 裸命
- 西方哲學
- 西班牙三棵樹
- 要有光
- 親子關係
- 觀看的方式
- 解憂電影院
- 解讀新自由主義之下的舊大陸與新秩序
- 計程車司機
- 許慧貞
- 許赫
- 評論
- 詩
- 詩國革命新論
- 詩精
- 詩經演
- 詩集
- 詹姆斯·瑟伯
- 語凡
- 說食畫
- 談寫作
- 諸天的眼淚
- 諸子之書
- 謝旭昇
- 謝旭昇詩集
- 謝曉虹
- 譚以諾
- 護家盟不萌
- 谷崎潤一郎
- 谷川俊太郎
- 谷川俊太郎詩選
- 谷蕾
- 象形
- 豹變
- 貓
- 貓頭鷹
- 貞男人
- 負子獸
- 賀淑芳
- 賴小路
- 賴香吟
- 赤道風
- 走動的樹
- 走著瞧
- 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
- 走過愛的蠻荒
- 越娟
- 跟著寶貝兒走
- 跳水的小人
- 身體不知道
- 軍犬
- 辛波斯卡
- 辛波斯卡詩集
- 辛波絲卡
- 迷圖
- 迷宮毯子
- 逗點
- 逗點文創結社
- 這一切都是幻覺
- 通往天國的階梯
- 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
- 遊戲自黑暗
- 過剩消費
- 道德
- 達瑞
- 遠流
- 遠處的拉莫
- 選擇性緘默症
-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 邁可·桑德爾
-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那城那人那貓
- 邱妙津
- 郝譽翔
- 郭強生
- 郭詩玲
- 都是你教的
- 鄒芷茵
- 鄧力軍
- 鄭哲涵
- 鄭毓瑜
- 鄭聿
- 酒的遠方
- 醉西湖心月主人
- 重新計算中
- 野原KURO
- 金子美鈴
- 金子美鈴詩選
- 金庸傳
- 鍾國強
- 鐘怡雯
- 長河
-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開洞吧男孩
- 關天林
- 關西
- 阿布
- 附近有人笑了
- 陪你去看蘇東坡
- 陳仲耘
- 陳允石
- 陳冠中
- 陳千憓
- 陳夏民
- 陳婉容
- 陳少
- 陳志華
- 陳文慧
- 陳昌遠
- 陳栢青
- 陳淑瑤
- 陳玠安
- 陳義芝
- 陳育萱
- 陳育虹
- 陳苑珊
- 陳蓁美
- 陳雨汝
- 陳雪
- 陳黎
- 陳黎跨世紀散文選
- 陳黎跨世紀詩選
- 陸上怪獸警報
- 隱匿
- 隱身衣
- 隼人
- 雨花雲蕊舊月落
- 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
- 雲山
- 雲端的丈夫
- 雲雀叫了一整天
- 電影
- 電影評論
- 靈感
- 靈/性籤
- 韓麗珠
- 音樂
- 音樂使人自由
- 音樂評論
- 頂天地
- 顏崑陽
- 風箏家族
- 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 騙你的
- 食字餐桌
- 飲食
- 餡餅盒子
- 香港
- 香港文學
- 馬來西亞
- 馮傑
- 馮翊綱
- 駱以軍
- 騷夏
- 魚麗之宴
- 鳥嘴人
- 鴻鴻
- 麥樹堅
- 麥田
- 麥田出版
- 黃俊麟
- 黃啟團
- 黃大米
- 黃寶蓮
- 黃岡
- 黃春明
- 黃柏軒
- 黃益中
- 黃羊川
- 黃遠雄
- 黃錦樹
- 黎紫書
- 黑暗森林
- 黑眼睛文化
- 黑色的歌
- 黑色鑲金
- 黑雨將至
- 齊格蒙·包曼
- 龍應台
- 龍陽逸史
島嶼派◎周天派
平常價 $28.00竟此成為迷路的人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備受矚目的年輕詩人周天派第一本詩集
─── 知名詩人、散文家、小說家、翻譯家、學者 傾心推薦 ───
管管‧楊澤‧陳黎‧劉克襄‧孫維民‧柯裕棻‧廖偉棠‧陳雨航‧陳子謙‧鄒佑昇
好評推薦/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 • 評審評語】
詩人周天派這本詩集,乍看樸實無華,不見現代詩中慣見的,繁複的長句,跨句,在我們的閱讀經驗裏,似乎就少了一番氣勢。
的確,周天派詩寫得太乾淨了,除了遣詞命意明白易懂,他的機智,幽默也有點乾,甚至乾得很,英文說dry humor,不無讚美之意。他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縱使這在以黏膩,濕潤為尚的現代詩壇並不討好。
相對於其他人,他一點也不多產,但警策之作不少,既幽默又機警。其中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
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 詩人楊澤
管窺蠡測未見全局;是詩之境界,多言多錯。
詩之妙;永遠在虚無縹緲間,讀之餘味無窮,一說就破,焚琴煮鶴死在當下。
就如戀愛,展轉反側不能成眠。
好詩讀之如中毒,永難痊癒。好詩如伏羲創的八卦别無分號,千秋獨樹。
周天派某些小詩就給我中了毒,是詩毒,願意中,但是詩毒難醫也!
─── 詩人管管
多年前我在東華大學創作所教現代詩研究課時,以早慧之姿出現在我面前的周天派,已然是我的詩友兼老師了,他們幾位新銳年輕詩人課堂內外給我相當多的激發。如今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用他〈基礎詩歌〉這首詩的標題來說——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從〈夢想〉(「我們走在迷人的路/竟此成為迷路的人」)這樣的迷人警句,到〈生活〉就是「生吃活人」這種耀眼、醒目的「陰影的謎語」,我們彷彿咀嚼著一塊帶著獨特海的方糖、砂糖味道,鹽味、甜味參雜的「島嶼檸檬派」——其簡稱,就是在此令我們垂涎的《島嶼派》,或周天派。
─── 詩人陳黎
《島嶼派》的作品,有的輕盈,像一口迷你水果派;有的厚實,像靜坐千年的島嶼。周天派的小詩機智幽默,每一行都是敏捷的閃電,每每直指人心,也直指笑穴。有時候他的小詩也見柔情,而當他寫得再長一些,抒情的後勁就更重凌厲。
愛情的苦甜、時間的暗傷都是他一再回頭的主題,有時候寫得輕重難分。例如小詩〈舊識〉寫重遇喜歡自己的女生,詩人感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現在她已有兩個小孩」。其中既有歲月的蒼涼,也藏著真誠得近乎滑稽的抱怨︰以前我們甚麼都沒做!居然甚麼都沒做!
人生得意需盡歡,讀詩大概也一樣。讓我們對號入座,迎接他在〈愛河〉的熱情邀請︰「我已經跳下去了,/你怎麼還在堤岸?」
各位讀者,還不趕緊來涼快涼快?
─── 詩人陳子謙
●
周天派出生於檳榔嶼喬治市,幼時在熱帶島嶼水上木屋傾聽海浪成長,十九歲赴臺留學,自此以臺灣島(高雄)為半個家鄉,畢業後至另一小島工作,每隔一段時日浪遊各地島嶼……寫詩逾十年,等一個機緣,終於結輯一冊《島嶼派》。
詩集分為七輯,收錄西子灣時期,花蓮小村時期,浪遊時期等不同階段六十餘首作品。
編排設計上,每一輯以數首小詩作序曲,亦為輯與輯之間的間奏,小詩合計四十首。
希望讓人讀起來有些意思,又不致太齊整,留些許空間放杯水,起身伸懶腰,聽一聽風聲海聲,看一看窗外光景,或攜帶出遊至遠近島嶼,分幾次讀,這樣剛好。
全書作品共百餘首,最末加上一首隱藏曲目(hidden track)。
●
詩人並不多產,然而不覺亦寫了十數載,首部詩集在語言,內容與形式上顯見廣泛而豐實的探索,真摯而深刻的詩心,且仍自成一派,贏得不同世代知名詩人、作家、學者齊聲推薦!
周夢蝶詩獎學會評審,臺灣詩壇祭酒楊澤更是讚譽:「周天派的詩完全不同於台灣時下的主流寫法,章法。既幽默又機警,有些寫景的句子尤其生動明亮極了,意象簡單,思考卻十分精要,精采,令人印象深刻。此集堪稱洗練,節制而有深意,珠玉之篇(gems)甚多,甚耐細讀,多嚼幾遍後,原汁原味自現,是一部有人生歷練經驗的作品。」
享譽國際詩壇的詩人、翻譯家陳黎亦如此褒揚:「天派這本獲獎的處女詩集《島嶼派》氣派問世,讓我再次眼前一亮。這些詩作清晰地告示著一種嶄新、晶亮、精鍊的詩風,並且儲蓄著眾多帶給閱讀者生之氣力與體悟的養料,曼妙地成為某種可以作為我們生活基礎的詩歌/詩意手冊。」
《島嶼派》選收不少令人擊節歎賞的小詩,散文詩與讀畫詩,確屬近年各地中文詩集所稀見,值得讀者關注。
倘若你是知音,當能聽見其中清朗嘹亮,純淨澄澈的獨唱,在一頁頁翻閱中召喚內在島嶼的海洋奏鳴曲。
帶這本《島嶼派》,到任何你想望的地方吧。當你以指尖翻閱世界如浪,願每一片浪花都懂你,願今日的你懂得過去,願你從明天起,做一個隨時出發,隨心安住的人。
願這本詩集,陪伴你於檳榔嶼,臺灣島,南丫島,海之京都,馬爾代夫,加勒比海,西班牙,大溪地,塔斯馬尼亞,西西里,冰島,北極……
作者簡介
周天派
Skypie
出生並成長於檳榔嶼姓氏橋水上木屋,十九歲赴臺留學。
海的孩子,色盲,麥兜粉絲。
喜歡小孩,詩,孟克柔,飛機餅乾。
偶爾在刷牙或騎車時,會想寫詩,想到美好與被傷害過的。
得過幾個不大不小的獎,愛過幾個不對不錯的人。
周天派,畢業於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中山大學中文系,
孔聖廟中華中學,輔友小學,春田花花幼稚園。
曾獲臺灣周夢蝶詩獎首獎,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新詩首獎,
《幼獅文藝》YOUTH SHOW與「菁世代」推薦創作者,
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南洋商報》與《光華日報》副刊年度詩人,
新加坡全國詩歌節創作賽雙語首獎等。
著有詩集《島嶼派》。
facebook @ piepoem
【預購】嘔吐(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法國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沙特(Jean-Paul Sartre)(譯者:嚴慧瑩)
平常價 $35.00如果你讀到這本日記,請了解我沒有發瘋,只是深陷在嘔吐的危機之中。
自由並非牢籠之外的清新空氣,錯亂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在文化界颳起旋風的傳奇之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沙特自認寫得最好的一本書
卡繆、西蒙波娃、白瑞德等重量級思想家震顫注目
阮若缺(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歐洲語文學系法文組教授)專文導讀
▍本書特色
1.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高度讚譽:「具有原創性、充滿自由及探求真理的精神,為這個世代立下深遠的影響。」
2. 《嘔吐》出版於一九三八年,是沙特的第一篇長篇小說,那時他三十三歲,在此之前已發表過兩本哲學論文,是被學界寄予厚望的新星。
3. 小說以日記體裁寫成,後世認為是沙特自述其青年時代思想形成的自傳式作品,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青年沙特的思考過程。
▍內容簡介
該到哪裡去呢?能到哪裡去呢?
無論你我,都有可能成為孤獨的「嘔吐者」……
撿拾紙片是個平凡無奇的怪癖,歷史學者羅岡丹卻因此開啟了人生的一連串災難。他在撿拾的那個瞬間被觸動了,變得開始害怕觸碰物體,那溫吞噁心的感覺很快地擴散到五感,接著,連原本熟識的人,看起來也開始變得陌生。羅岡丹再也無法好好過生活。更糟的是,不只是原先的日常、就連那些視日常生活為理所當然的人都讓他渾身不適。無論走到哪裡,羅岡丹總感覺被困在令人作嘔的人事物之中。就在此時,他遇上了多年前的愛人……
《嘔吐》出版於一九三八年,是沙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融合敘事與深沉哲思,廣受時人注目,諸如卡繆、西蒙‧德‧波娃、白瑞德、莫多克等思想、文學界重量人士均曾發表正面評價。全書以日記體的形式,透過虛實交錯的文字記述羅岡丹疏離於世界的生命情狀,以及他對於存在的懷疑與思考,後世認為這是沙特自述其青年時代思想形成的自傳式作品,更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作。《嘔吐》出版至今,仍以其在文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面向的重要性備受討論,而沙特「存在先於本質」的思想核心也成為每一個「嘔吐者」在黑夜中前行時,一盞象徵自由的明燈。
▍《嘔吐》裡的隻字片語──你也曾經有過這種感受嗎?
1. 物體沒有生命,不應該觸動到人。我們使用它們,之後放回原位。我們生活裡充斥著它們,它們供我們使用,僅僅如此。但是對我,它們觸動我,這難以忍受,我害怕接觸到物體,彷彿它們是活生生的動物。
2. 以前──就算安妮離開我很久之後──我的思考是為了她。現在,我的思考不為任何人,甚至不再在乎字詞。字詞從我身上流過,或快或慢,我不固定在任何一點,任由它流淌而過。大多時間,我的思考無法攀附於字句,渾沌如迷霧。它們形成模糊而有趣的形狀,隨即沉沒,被我忘卻了。
3. 思想,是我讓它持續,讓它展開。我存在,我想我存在。喔!這彎曲的蛇形彩帶,這存在的感覺,我緩緩地展延它……要是我能克制自己不去思想該多好啊!
4. 這麼多年來,這是頭一次有個人讓我覺得感動,我想多了解這個人,我對他遭受到的困難、他是否有太太或是單身一人感到興趣。這完全不是出於人道,正好相反,只是因為他創作了這首曲子。
5. 一本書,當然首先會是令人厭煩而勞累的工作,它無法阻止我存在,以及感覺我存在;但是書總會有寫完的時候,書將在我身後,它的光芒將稍微照亮我的過去,那麼,或許通過它,我能夠不帶厭惡地回顧自己的人生。
▍經典軼事──沙特、《嘔吐》與仙人掌毒鹼
一九三五年,沙特參與了一場當時十分流行的藝術家與科學家聯合實驗,初次接受醫生注射仙人掌毒鹼。針對他當時的現象學研究,透過迷幻藥可以幫助他得到全新的視角──放下概念的框架,只關注事物本身。至今許多關於施打仙人掌毒鹼的文獻與經驗,堪稱是現象學研究的功臣之一。沙特很少直接寫這段經驗,只在筆記中簡短描述,這些筆記後來被收錄在《想像力》中。據沙特說,這種經驗很難觀察,當下只感到自己被迫沉沒在一種「「感官的毒霧」之中,這種感覺彷彿對他進行肉體上的攻擊,是一個充滿怪異的、極端近景的世界,其中一切都令他感到厭惡。他說自己在施打該藥物之後,有段時間一直看到身邊都是陰魂不散的螃蟹,即使知道這些螃蟹是想像出來的,他還是會跟它們說話,並且在講課時要求螃蟹們安靜。最終,他不得不向拉康尋求心理治療幫助,得到的結論竟是:螃蟹可能意味著,他害怕變得孤獨。孤獨與螃蟹後來都成為沙特作品的題材;例如在《嘔吐》》中男主角失去了對世界、對周遭人事物的認同,眼中所見處處是平凡事物分解成醜陋的樣貌、黏稠的狀態,以及各種迫近的景觀等等,造成使人不適、暈眩的感官經驗。儘管如此,多年後沙特仍然對仙人掌毒鹼的效用持正面態度,認為施打該藥物之後所看見的世界是多彩的藝術。
▍當代知識份子、媒體讚譽
《嘔吐》賦予了意識一種非凡的獨立性,並全然地賦予現實意義。──西蒙波娃,《歲月的力量》
一部經久不衰的作品,離不開深刻的思想。而這種經驗與思想、生活與對生活意義的反思之間的秘密融合,造就了偉大的小說家。——卡繆評論《嘔吐》
這很可能是沙特最好的書,因為這本書完美結合了知識分子和創造性藝術家。——美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威廉·白瑞德
哲學小說這個類型的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例子……本書是一個年輕人力量的展現。
——英國著名小說家、哲學家艾麗絲·默多克
沙特非凡地宰制了二十世紀法國的知識生活……被譽為「存在主義的教皇」,也是一位公認的巨星 ——《紐約時報》
沙特小說中寫得最好、最有趣的一部。——《大西洋月刊》
法國存在主義思想開山鼻祖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卻拒領的的一代大師
法國著名作家及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一九〇五年出生於巴黎,年少時曾於號稱法國思想搖籃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求學,後至柏林師事胡賽爾及海德格現象學。二次大戰期間參與巴黎的反德活動,也持續發表小說、劇本著作。
一九四五年,他與西蒙‧德‧波娃等人創立《摩登時代》(Les Temps modernes)雜誌,刊載各式文學作品與批判性的分析文章,以其戰鬥風格在新聞、政治,思想以及文學圈皆引起騷動。五〇年代後,沙特的思想逐漸左傾,曾訪問中國、古巴,發表〈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一文,並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一九六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拒絕領獎。沙特一生從未停止積極參與政治社會運動,到了晚年仍持續支持驚動全歐的六八學運,並在一九七三年,雙眼近乎失明的情況下,擔任左派報紙《解放報》(Libération)的主編。
沙特在文學與思想上的成果十分豐厚,除《嘔吐》以外,重要作品包括:《想像力》(L''imagination)、《牆》、《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蒼蠅》(Les mouches)、《可敬的娼妓》(La putain respectueuse)、《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等。
台灣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目前定居巴黎,專職文學翻譯。譯有《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獨子》、《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誰殺了韋勒貝克》、《反抗者》、《如果麥子不死》等書。
【預購】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楊佳嫻
平常價 $33.00台灣第一本同志散文書寫精選,
自1982~2019,橫跨近四十年性別穿脫與生命叩問——
為什麼關於愛,關於家和自己,
要有一個固定的模樣?
★ 兼容各世代情感移徙,書寫身體、傷痕、欲望、自我認同,與現世價值體制的扞格碰撞。
王盛弘|白先勇|朱天心|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李屏瑤|李桐豪|何景窗|阮慶岳|吳億偉|邱妙津|周芬伶|席德進|許正平|張亦絢|張娟芬|陳克華|陳怡如|陳俊志|陳栢青|陸珊瑚|游善鈞|楊隸亞|廖梅璇|賴香吟|謝凱特|騷夏|羅毓嘉—— (按姓氏筆畫排序)
——楊佳嫻(詩人、作家、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從流浪孽子到毗鄰結婚座的女子漢,
自死亡鬱結到內衣廣告前的躊躇惘然;
他/她們在愛欲裡或掙扎或輕舞,
剝除性別外衣,隱遁的靈魂終將現身——
八、九○年代的同志是隱形的,是與柏樹一同蒼翠枯黃的病體陪伴,或者如同懵然離家、與父輩割裂的那些青鳥遊子;而後,熱情的豐沛與衝撞依然,在體制枷鎖內,稍一不慎便被燒成了灰⋯⋯
跨過新的世紀,當自由成為眼前忽遠忽近的身影,他/她們仍試著探尋、掙脫年復一年的綑縛,走出理所當然被定義的「男」或「女」。在赤身的情感面前,明白且深刻經歷了:「如果不是愛讓我們變成怪物,就是愛讓我們發現自己。而我們也只是怪物而已。」
本書反映台灣近半世紀同志生活變遷,以及同志散文的書寫脈絡。當男與女並非一刀切的俐落分明,身體界線已然模糊,沒人該削足適履塞進不屬於自己的模具。
深入同志日常,走過親族磨耗拉扯、權威體制角力拚搏,游離於戀慕和欲求的惶惑,甚而直搗內核聲聲「我是誰」的身分追問⋯⋯新世紀以來,台灣同志從性暗櫃走向公眾視野;面對社會傾軋,仍試圖收拾一地破碎,哭笑中繼續果敢迎身。這本散文集收集了他/她或堅忍或脆弱的身姿,在世代累疊的摸黑探問、衝撞擦傷之後,仍蘊生出汩汩傾瀉且難以斷流的溫柔力量。
【預購】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凌性傑, 范宜如
平常價 $28.00永遠的男孩詩人凌性傑X個性風文青女俠范宜如 翻玩生活,
32篇重磅選文,情挑五感絕美盛宴!
★從現代文學作品尋覓生活品味之作,讓中學以上的文學愛好者透過讀本體察生活,同時深化語文理解能力,各則選篇後附有專文賞析。
★提供另一扇日常視窗:描繪音樂(馬世芳〈巨龍之眼,美麗之島〉、房慧真〈鍾永豐:龐克樂手杜甫穿越過來了〉)、跨文化思索(黃麗群〈如果有一天你去金澤〉、王盛弘〈奈良有鹿〉、盛浩偉〈廁所的故事〉)、在電影中造夢(毛尖〈姊姊〉、孫梓評〈牯嶺街‧少年‧我〉)、生活暗面的反思自省(李欣倫〈致那些被棄的〉、胡晴舫〈無所謂快樂〉),含納傳統散文、短篇雜文、人物採訪等各式書寫。
◎內容簡介
32位重量級作者,打造最痛快多元的日常體驗──
毛尖│王盛弘│王聰威│言叔夏│吳岱穎│吳億偉│李欣倫│李長聲│李清志│阮慶岳│房慧真│柯裕棻│胡晴舫│馬世芳│孫梓評│徐國能│郝譽翔│張讓│張雍│張曼娟│許悔之│盛浩偉│郭強生│黃文鉅│黃麗群│楊子葆│廖偉棠│蔣勳│劉崇鳳│鍾文音│鍾怡雯│簡媜 (按姓氏筆畫排序)
凌性傑──
「日常的艱辛與甜美,提供了書寫者想像的憑藉,從中創造出一片心靈領地。然而,日常也最難寫,要把吃飯穿衣睡覺寫得耐人尋味,除了要有過人的品味能力,也要擁有從塵埃裡開出花朵的文字魅力。我們無法改變日子的轉速,唯一能做的是,用更美好的心理時間去面對日子流逝的狀態。」
范宜如──
「生活究竟是什麼呢?做好或做不好都是他人之眼,但美可以包容一切──如果美是一種讚嘆,一種悲憫,或是同情的共感。隨著寫作者提供的觀看視野,提醒我們,縱然生活未必美好,但我們總可以駐足日常,做自己生命中的麥田捕手,接住生而為人都可能有的困頓及困惑。以散文的黃金之心,穩穩地站在生活的土壤之上。」
突破文體與美學界線,生活不再索然無味──
探訪蘭陽平原,回到雨神眷顧的所在;
打開媽媽的便當,一塊紅燒肉讓人掉入「家」的核心;
舞臺上〈美麗島〉拉出蒼涼年代,同時逼落無聲的淚水……
異鄉白芒雪域寒氣鑽透骨血,最美的也是最致命的記憶;
走進奈良魔幻時刻,搖擺的鹿尾巴為人貼心指路;
龐克樂手杜甫穿越至今,捲入當代政治風雲;
從牯嶺街走進電影殺人場景,那是被牛皮紙封存的少年時光;
眼前屬於金澤的瞬間如車禍般橫衝直撞而來!
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老鎮呢?
說了很多,但自己又感覺什麼也沒有說完……
關於「美」,在這三十二篇文章中有其各自塑形。即便枯淡如時光棄物,也煥發著無可忽視的色澤。從視聽感官到各種身體膚觸,化為電流直通全身,那些翻玩美感的經驗,就這樣被深深融進身體、戳記在心底。我們不只有一種看待美的方式,就如同生活不該讓人輕忽;攀著文字的繩索往前走,投身日常祕境,鑽探藏身裂隙的美麗渣滓,或許書寫和閱讀,就是美的最佳詮釋。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現任教於建國中學,著有《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男孩路》、《島語》、《海誓》等書;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石曉楓合編)、《青春散文選》(與吳岱穎合編)。
相關著作:《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島語》《島語(限量親簽珍藏版)》《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海誓》《男孩路》《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范宜如
臺灣宜蘭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立敦化國中教師、韓國啟明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現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明代文學、空間與文學、報導文學。著有《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合著有《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文學@臺灣》、《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等書。
【預購】國學潮人誌2:古人超有才——10位最具才情的古潮人,成敗起伏的生命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求生姿態、不同的「潮」◎宋怡慧
平常價 $30.00宋怡慧
【預購】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勞倫斯.卜洛克(譯者:傅凱羚、新新)(全新增訂版)
平常價 $33.00從創作到出版的八百萬種可能
【全新增訂本上市!】
「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勞倫斯.卜洛克
◎最新收錄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
◎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親身分享
◎從開始動筆到付諸出版,比《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更一目了然,一本到位
▍內容簡介
從紙本時代到網路時代,有兩件事情是不變的:
一、 寫小說沒有公式
二、 身為創作者的根本目標,就是讓作品被看見
◎從自我定位到架構情節
1. 正確的自我定位──不為讀者而寫,而是準確找到自己天生適合的創作。
2. 撰寫大綱──為別人的小說整理大綱,練習用作家的洞察力來閱讀。
3. 好人物使讀者欲罷不能──鍛鍊描寫人物性格的技巧,愈能引起讀者共鳴,故事的誘惑就愈強大。
4. 偽造是小說的核心──運用個人經驗、知識、熟悉的背景重新排列組合,用細節能打造具有說服力的情節。
◎數位時代的出版途徑
1. 務必出版電子書和有聲書!這兩類消費者的數量正不斷上升。
2. 別指望「自費出版社」,小說家付錢給出版社出自己的書,這件事就是不合理。
3. 若預算有限、有特定目標讀者,且不考慮利潤,那麼自己來做一本書,其實不難!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初版發行於一九七八年,書中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大受讀者歡迎。在最新增訂本中,更收錄了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卜洛克曾說:「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本書將讓新手備受鼓舞,讓老手重拾自信,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與出版之路!
▍更多卜洛克的創作與出版建議
◎比起短篇小說,新手更應該寫長篇小說。
因為:需要的技巧比較少、比較不依賴高明的點子,而且是磨練各種寫作技巧的好機會。新手作家別要求自己以第一本小說獲得認可或金錢利益。
◎就算想到好點子,也可能必須適時地放棄。
一個點子如果能夠發展成一本書,不代表你就得將它寫成一本書,它可能根本就不是你擅長的創作類型。若受其商業潛力迷惑,可能就會看不清這個真相。
◎電子書與紙本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逛書店的人變少了,電子書、網路書店已經是行銷的新戰場。然而,讀者們最珍惜、最讓人感到愉悅的還是實實在在的紙本書,尤其是質感優良的精裝本。最重要的是,紙本書往往能夠刺激電子書的銷量。
◎自費出版要考量宜大籮筐事情。
出版社提供文字編輯的服務,也意味著你的作品可能被大改特改。然而,由於寫作是寫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校對時有可能充滿盲點。若要自行出版,你也許會需要一名編輯,或者至少一名校對人員,以確保文章用字遣詞的一致性。
▍延伸閱讀
★第四版草稿:普立茲獎得主的非虛構寫作獨門技藝,從蒐集題材、彰顯主題、布局架構、採訪技巧、自我懷疑到增刪裁減,定稿前的8大寫作鍛鍊
約翰·麥克菲──著 劉泗翰──譯
「寫作的本質,就是修改。」
《紐約客》逾半世紀專欄作家、「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
約翰·麥克菲於普林斯頓大學授課半世紀,啟發無數媒體人的寫作講堂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菲力普・普曼──著 王翎──譯
「創作者,請竭盡所能地保護你的故事!」
「黑暗元素三部曲」全球狂銷17,000,000冊、《塵之書》二部曲問世3天熱賣超越《使女的故事》續集
最受歡迎小說家菲力普・普曼與他的故事藝術
★鬥陣寫作俱樂部:《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拆解逾30部知名小說,從打造小說質地、建立作者權威到加強故事緊張感,全方位專業作家教戰手冊
恰克‧帕拉尼克──著 黃鴻硯──譯
「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一場團體戰!」
亞馬遜讀者4.8星好評、榮獲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讀物、與《史蒂芬.金談寫作》齊名的暢銷小說寫作書
邪典教主恰克‧帕拉尼克解剖社群時代的創作攻略
作者簡介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筆耕近六十載 風靡全球大師格調
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紐約水牛城,人生大半定居紐約市內,其創作也多以紐約為背景。創作逾八十載,是全球知名的推理小說大師。代表作為「馬修‧史卡德系列」、「雅賊系列」等。
卜洛克以類型小說為寫作框架,又自闢蹊徑,將「冷硬派」書寫推向全新境地,一向關注稠密的紐約市獨有的蒼涼與孤獨,透過犯罪事件寫出人間詩意,已臻純文學所及之高度,也使他獲得「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美譽。
卜洛克一生獲獎無數。他曾七度榮獲愛倫坡獎、十次夏姆斯獎、四次安東尼獎、兩次馬爾他之鷹獎、二○○四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以及法、德、日等國所頒發推理大獎。二○○二年,繼一九九四年愛倫坡獎當局頒發終身大師獎之後,他也獲得夏姆斯終身成就獎。二○○五年,知名線上雜誌Mystery Ink警察獎(Gumshoe Award)同樣以「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對犯罪推理小說的貢獻。勤奮筆耕,自一九五七年正式出道以來,已著有超過五十本書以及多部短篇小說,除上述代表作之外,還有「密探系列」、「殺手系列」等。他總樂於分享自己豐富的寫作經驗,另著有《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預購】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兩冊不拆售)◎王德威(譯者:王德威等155位作者)
平常價 $85.00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文學史敘述。
第一本最創新, 多元,好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策畫主編
歐美、亞洲、中國大陸、香港、台灣155位學者、作家執筆,184專文探索近四百年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文學議題與現象。
/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
依編年順序,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與制式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55位作家學者,184篇文章,構成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敘述。全書採取編年順序,個別篇章則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由此衍伸、串連出現代文學的複雜面貌。
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耶穌會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於當代作家韓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火星照耀美國」。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裡,中國文學經歷劇烈文化及政教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藉此,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本書一方面採取編年模式,回歸時間/事件的素樸流動,向中國傳統史學論述源頭之一的編年史致意。另一方面各篇文章就選定的時間、議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這兩種方向所形成的張力貫穿全書。全書各個時間點所形成的脈絡——及縫隙——促使我們想像文學史千頭萬緒,與時俱變。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書中草蛇灰線的布置,進而觸類旁通,把中國現代文學的故事接著說下去。這本文學史不強求一家之言的定論,而在於投射一種繼長增成的對話過程。
如何在「隨機」和「有機」、「掛一漏萬」和「以小觀大」、「一家之言」和「眾聲喧嘩」之間,發展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架構,是本書編者最大的挑戰。在編輯過程中,主編王德威和眾多作者就預先規畫的主題和個人專業興趣來回協商。《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一次方法實驗,對「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的創造性思考。
一場文學與歷史的對話。
打破「文學」定義,跨越「現代」界限,挑戰「中國」的實與虛。
本書對「文學」的定義不再根據制式說法,所包羅的多樣文本和現象也可能引人側目。各篇文章對文類、題材、媒介的處理更是推陳出新,從晚清畫報到當代網上遊戲,從革命啟蒙到鴛鴦蝴蝶,從偉人講話到獄中書簡,從紅色經典到離散敘事……不僅如此,撰文者的風格也各有特色。按照編輯體例,每篇文字都從特定時間、文本、器物、事件展開,然後「自行其是」。夾議夾敘者有之,現身說法者有之,甚至虛構情景者亦有之。這與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全書看似眼花繚亂,實則熱鬧之下自有門道。這裡所牽涉的問題不僅是文學史的內容範疇而已,也包括「文」與「史」的辨證關係。長久以來,我們習於學科建制內狹義的「文學」定義,論文類必談小說、新詩、戲劇、散文,論現象則是各色現實主義外加革命啟蒙、尋根先鋒,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敘述聲音,甚至流露八股腔調。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仍然謹守上世紀初以來的規範,忽視與時俱進的媒介、場域和體材的變化,未免固步自封。
一部眾聲喧「華」的文學史。
以包容的格局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
本書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地,華裔與非華裔的跨族群身分間接說明眾聲喧譁的特色。過去兩個世紀華人經驗的複雜性和互動性如此豐富,唯有在包容的格局裡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才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對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多所體會。
全書涉及人物——
從徐志摩,沈從文,魯迅,張愛玲;余華,莫言,阿來,顧城到韓寒,貓膩……
從賴和,呂赫若,葉石濤,郭松棻到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齊邦媛;
從舞鶴,朱天文,朱天心,李昂,李永平,張貴興到夏宇,邱妙津,駱以軍,吳明益,夏曼藍波安……
從李安,覃樟柯,蔡明亮,鄧麗君,羅大佑,崔健到李小龍,梅蘭芳,三毛,金庸……
本書探討類型——
小說,詩,評論,報導文學,環保生態文學,左翼文學,馬華文學;圖文書,成長小說,方言小說,羅曼史,武俠小說,推理科幻奇幻文學;演說文章,墓碣文,國文教科書,網路詩歌;文明戲,地方戲,黃梅戲,先鋒戲劇,話劇;翻譯,印刷術,木刻藝術,電影,報紙……
本書涉及事件——
五四白話文運動,晚清維新,太平天國之亂,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殺,抗日,國共內戰,二二八白色恐怖,大躍進,文革,香港回歸……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不同風格處理文本內外現象。內與外、古與今、雅與俗交錯,呈現一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豐富畫卷。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著有《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Fictional Realism in 20th 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y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述》,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 Why Fiction Matt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等。
相關著作:《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下)》《華麗島的冒險》
譯者簡介
王德威等155位作者
本書作者(依姓氏筆劃排序,作者簡介請見書末)
方秀潔(Grace S. Fong),王仁強(Richard King),王安憶,王宏志,王敖,王斑,王智明,王蒙,王德威,王曉玨,王璞,王麗麗,古艾玲(Alison M. Groppe),古柏(Paize Keulemans),田曉菲,白安卓(Andrea Bachner),白睿文(Michael Berry),石井剛(Ishii Tsuyoshi),石靜遠(Jing Tsu),伊維德(Wilt L. Idema),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安敏軒(Nick Admussen),安德魯 F. 瓊斯(Andrew F. Jones),朱天心,江克平(John A. Crespi),何曼,佘仁強(Kyle Shernuk),余華,吳文思(John B. Weinstein),吳盛青,吳漠汀(Martin Woesler),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宋明煒,宋偉杰,李如茹,李娟,李浴洋,李海燕,李惠儀,李雯心(Casey Lee),李奭學,李歐梵,李潔,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杜愛梅(Amy Dooling),汪暉,沈雙,阮斐娜,周文龍(Joseph R. Allen),周成蔭,周慧玲,周蕾,林姵吟,林培瑞(Perry Link),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金環,哈金,姚錚(Steven Yao),施開揚(Brian Skerratt),柏右銘(Yomi Braester),柯夏志(Lucas Klein),柯雷(Maghiel van Crevel),洪子誠,胡志德(Theodore Huters),胡纓,若岸舟(Andy Rodekohr),唐小兵,唐麗園(Karen L. Thornber),夏曉虹,奚密,孫康宜,徐蘭君,殷海潔(Heather Inwood),涂航,班傑明.艾爾曼 (Benjamin A. Elman),馬克.本德爾(Mark Bender),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高嘉謙,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張建德(Stephen Teo),張英進,張誦聖,莊華興(Chong Fah Hing),莊愛玲(Eileen J. Cheng),莫言,許潔琳(Géraldine Fiss),陳大為,陳小眉,陳平原,陳建華,陳思和,陳國球,陳婧祾,陳琍敏(Tarryn Li-Min Chun),陳毓賢(Susan Chan Egan),陳榮強(E. K. Tan),陳綾琪,陳廣琛,陳濟舟,陳麗汶(Jessica Tan),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傅朗(Nicolai Volland),勞倫.哈特利(Lauran R. Hartley),彭小妍,童慶生,舒允中,費南山(Natascha Gentz),賀麥曉(Michel Hockx),賀瑞晴(Kristine Harris),黃心雅,黃淑嫻,黃愛玲,黃詩芸,黃樂嫣(Gloria Davies),楊小濱,楊海倫(Helen Praeger Young),葉月瑜,葉凱蒂(Catherine Vance Yeh),葉維廉,董啟章,廖炳惠,劉秀美,劉奕德(Petrus Liu),劉劍梅,蔡建鑫,蔣暉,蔣維國,鄧津華(Emma J. Teng),鄧騰克(Kirk A. Denton),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黎子鵬(John T. P. Lai),橋本悟,諾曼.史密斯(Norman Smith),錢理群,錢廣昌(Clint Capehart),錢穎,應磊,戴沙迪(Alexander Des Forges),戴樂為(Darrell William Davis),謝永平(Pheng Cheah),鍾秩維,韓子奇(Tze-ki Hon),韓南(Patrick Dewes Hanan),韓倚松(John Christopher Hamm),韓嵩文(Michael Gibbs Hill),韓瑞(Ari Larissa Heinrich),簡夏儀(Har Ye Kan),魏愛蓮(Ellen Widmer),魏豔,羅福林(Charles A. Laughlin),羅鵬(Carlos Rojas),關詩佩(Uganda Sze Pui Kwan),蘇文瑜(Susan Daruvala),蘇和(Dylan Suher),蘇真(Richard Jean So)。
【預購】孤島通信◎宋尚緯
平常價 $29.00在島上低吟複述如何被棄守、拋棄、遺棄,
捕捉綿密入裡的人生晦澀,奮力匍匐夾以喘息而過,
這樣才能感受到肉身在世的意義。
∥詩人宋尚緯首次出版個人散文集,訴說他怎麼定下存在的反詰語氣。
∥獨家量身打造孤島怪,穿梭在書裡頁間,一起和孤島怪在孤島通信、說自己說他者。
「宋尚緯很有意識、醒覺地在處理一個子題:他、文字、世界這三者之間,如何彼此牽孿?三者往往交匯於『人之存在』。」——吳曉樂
吳曉樂——專文作序
李屏瑤、徐珮芬、陳雪、黃麗群、楊佳嫻、潘柏霖、盧郁佳——回信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宋尚緯的文字有兩面性——一面是蜿蜒的詩意;一面是橫空直下的率性,如一把兩面銳利的小刀直直切開人性軟爛處。
他書寫人性、人生的細碎低落處,站在爛泥中央求生存,告訴你自己要的自己去掙。
我漸漸知道我不能只是我,有太多無法直說的話,
於是我需要痛苦,唯有痛苦才能讓我找到更多語言。
——宋尚緯
宋尚緯擅常摹寫有形無形的陰暗痛楚,與人生行至途中被棄守的殘缺、病痛的難耐,或者人活於世難免撞見的大奸小惡。更常見的是他對自己的嘲諷,在一連串看似滿不在乎的語句中,在諸多貌似狠烈決絕的衝撞下,藏著他對世界的沉思與奮力爭取來的生活餘裕,也包容了在這些之中被輾壓與打磨的。
人是倚賴經驗的動物,經驗累積組成了自己。
說到底,你是否知道你所面對的真實是什麼?
虛構和真實的界線只看你站在哪一面,
要知道自己是如何看待世界,在這之前得決定屬於你自己的真實。
本書分作三輯,宋尚緯有意識地在「自我、他者、文字」周旋迴繞,從容談論生活傷痛、身體困境、寫作觀點、旅行所感與曾和身心症奮鬥的過程,而這份從容是他用肉身心靈具體搏鬥來的。
輯一「每個人都是孤島」訴說生活與生命裡的各種深淺傷痛,對社會的詰問;對人際連結的思索。輯二「孤島的囚籠」寫下他人的惡意嘲笑與作者對內在與外在的病痛所下的註解——肉體與生命的反芻,人之渺小不可抗。輯三「囚籠外的世界」說著寫作與文學在他生命的意義,寫作讓他逼視痛苦,唯有直視傷痛才有辦法治療自我,即使它們非常刺眼。
=精采摘錄=
∥現世孤獨
雖然我常常說人需要學會面對自己的孤獨,但人又確實無法獨活。最近幾個月,面對任何事情,最常浮現我腦海的就是,如果過得這麼痛苦,那為什麼還要繼續。我自己的答案是,所有使你痛苦,但你卻無法放下的,要不是你無法割捨,要不就是當你在深淵的時候,對方曾陪著你走進人間。
∥感情觀
在感情中如何面對自己比如何面對對方要來得難多了。我們都必須承認,自己只是一個脆弱的人,必須承認現實──自己脆弱,而且不堪一擊,更重要的是,我們時常自己打敗自己。許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將對方看得比自己還重,但其實不是的,我們仍然是在意自己的感受。有的時候我們耽溺於那樣無私奉獻的自己,有的時候我們使自己是個悲劇演員,但其實不是,我們大多時候是輸給了自己的軟弱。
∥談人性
人非常擅長用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來檢討他人,每個人都超愛擠別人臉上的青春痘,一邊擠還要一邊罵說你怎麼這麼不知羞恥,並以此為樂。
∥寫作觀
寫詩,或者說寫作,並不是一件全然「藝術」的事情,它包含了社會實踐以及溝通。不是指藝術無法溝通,而是對我來說,藝術的功能性,溝通的面向比實驗、超越更為重要一點。
宋尚緯
一九八九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創世紀詩社同仁,著有詩集《輪迴手札》、《共生》、《鎮痛》、《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與《無蜜的蜂群》。
相關著作:《孤島通信(作者親簽收藏版)》《孤島通信(作者限量親簽版)》
序
1.
我沒有夢想。
一直以來並沒有特別思考過夢想這件事,也是這樣跌跌撞撞從年幼一路長到現在過三十歲了,也沒有特別注意過,直到最近看到社群網站上的一個流行問答是「各年齡階段的夢想是什麼?」有些人從國小一路回答到大學畢業,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我才開始思考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才發現自己好像從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麼過。很長一段時間我並不記得自己幼年時候的事,成年後透過自己的方式逐漸整理破碎的自己,用反推的方式大概能理解幼年的自己發生了什麼。但許多事情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後它就已經是你的歷史了,與有無記載無關,是這件事確確實實成為你個人的年輪,刻印在你的生命裡。
我從小就很會騙人,騙別人也騙自己。仔細想想,其實自己也知道自己在騙人,但說的當下我都相信自己說的是真的。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家裡的長子,但其實我還有一個哥哥,出生後沒多久他就夭折了,我已經不記得母親是怎麼告訴我這件事的,而我也並不確定自己當時是如何理解的,但最近我回憶起小學四、五年級的我,當時我跟同學說我有個哥哥,去做神仙還是佛祖了,然後那個時候的我,只要遇到痛苦的事,就會在內心中和當時在我認知裡已經去當神仙的哥哥祈禱,希望痛苦的事趕快過去。
這其實是件很愚蠢的事情,現在的我回過頭看也不能確定當時的我究竟在想些什麼,但這只是我生命中眾多荒唐故事的其中一件事而已。另外一件我還稍微有印象的事情,是我小時候去了一個類似園遊會的地方,裡面有許多攤販,我去玩了跳舞機,然後我又逛了一圈買了一桶水,之後拿回去跟母親說「這是我去玩跳舞機贏到的獎勵」我猜測當時的我應該是希望被母親誇獎,或者是我極為需要被稱讚,即使那個稱讚是假的也沒有關係。這些事情一直到我成長到有足夠的餘裕面對自己的時候,才能夠回過頭看看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2.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裡面寫克里斯多福‧諾蘭在一場演講裡面提到了《全面啟動》的結局,諾蘭說:「在電影結束時,柯伯與他的孩子重聚,這時的他處在他個人的現實之中。他不再關心這是不是現實,這給了一個可能:也許,各種層面的現實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這讓我想到2017年我看到的一則新聞,裡面提到說有個教授提出一項計畫,他希望減少因環境所帶給雞的心理壓力,所以他希望透過VR裝置給予雞一個虛擬的空間,讓雞活得更快樂、更自由。對雞來說,透過VR看到的世界是幻境還是真實世界?雞如果認為所見為真,牠相信了自己就在牠所看見的世界裡,那就會回到諾蘭想談的事──什麼才是真實?
我現在剛過三十歲,二十五歲以前我覺得自己過得非常痛苦,其實平心而論,的確是也沒有什麼好快樂的,常常聽人在說,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我是那種所有都毀了的人,但這麼多年,其實也習慣了。我是說如何面對我所身處的現實這件事。每篇雞湯文都會告訴你,「不要抱怨」、「要努力」、「正向的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謝自己所有的一切」,我就想問問大家,真的有人能夠毫無怨言且沒有經歷轉折的去面對曾使自己痛苦的一切事物嗎?
三十歲的我要說理解了什麼人生的大道理,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說穿了我們所能理解的事物不過也就是與我們生命有關聯牽扯的事物而已。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別再使自己痛苦了。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告訴自己:「我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難。嘴上說說每個人都會。尤其人類是這樣的動物,我們時常口是心非,嘴上說著快樂,心中卻業火煎熬。我曾以為人生苦短,痛苦卻很漫長,但後來我告訴自己,我希望自己的快樂多於痛苦,至少我希望自己是平靜多於煎熬,即使像一攤平靜的水,也比身處地獄要好得多。我偶爾還是會羨慕其他生得一副好皮相的人,但就只是羨慕而已,我不會痛苦,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痛恨自己。
說穿了,我們所面對的真實到底是什麼?
現在的我已經不太在意自己面對的真實到底是什麼了,我不希望自己痛苦,所以我做了許多努力,都是讓我能在痛苦的時候保有優雅的餘裕。我希望自己在面對傷害的時候能夠冷靜面對,我希望自己在面對曾經的創傷時,至少能像平靜的湖水一般,漣漪難免,但別有浪潮。
以前我常聽到一句話,「改變你的看法,你可以改變你的世界」,當時我覺得這是一句非常不負責任的話,多年後我是這麼想的,改變看法是可以改變世界的,但前提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
真實究竟是什麼,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3.
我一直在想,這一本究竟算是什麼文體,我自己將它定義成雜記,我知道是散文,但在心裡的某個角落,我一直覺得彆扭。對我來說,散文好像是更充滿故事,更挖掘內心,甚至更獵奇的。
我所說的獵奇是指特殊經驗的部分。我覺得散文與小說之所以難寫,很大一部分在於特殊經驗的成立,而我並不是一個擁有特殊經驗的人,又或者應該說,我並不喜歡將我的特殊經驗寫在作品中讓人了解。
有一陣子台灣的文學圈對散文類的文學獎有一個爭辯是,散文的真實與虛構,裡面談到許多人對散文其實是有一個主題的優劣比較的,要不寫病痛,要不寫長輩離世,或者寫他人的絕症,散文比賽像是賣慘軍備競賽。當然我們知道就實務上來看文學獎比賽,評審考慮的並不只是情節,只是綜合評比,最後得出的結論,讓大家覺得有這種狀況存在。
我不免會想到,那對我來說,散文到底是什麼,寫作到底是什麼?
有時在書寫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我母親曾告訴我,不要將自己的脆弱交給他人。我知道他在擔心什麼,將脆弱交給他人,等同將攻擊自己的武器放到它人的手上。但對我而言,寫詩與寫散文其實是一樣的,我如何將自己的防衛一點一點的卸除,將自己放在讀者的面前,我如何透過語言文字,為自己的痛苦妝點,但又更直接地陳述,讓其他和我有相似困擾的人能夠理解,並且知道,自己並不孤獨,並不是只有自己陷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境況裡。
文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整理自己的工具,我並不希望將文學藝術營造成高聳的巨塔,我在《共生》的序裡寫我希望自己能夠拯救過去曾失望、痛苦的自己;在《鎮痛》的序裡寫沒有人的藝術只是脆弱的沙堡;在《比海還深的地方》我寫我已經不再那麼需要詩來整理自己了──我已經不再需要用他人看不懂的方式來陳述我的痛苦了;在《好人》中我寫無論痛苦還是傷心,時間都會繼續往前走,我只是試圖看清楚痛苦並跨越過去;在《無蜜的蜂群》我說大家都該離開沒有蜜的蜂巢──我們不該再留戀只會使我們痛苦的地方了,別在令自己痛苦的地方找棲身之地。
我偶爾還是會想到母親告訴我的,不要暴露太多自己的弱點給他人,因為他人只會嘲笑你,不會幫助你。我當時是這麼想的:如果我不斷地鍛鍊自己的內心,直到那些弱點不再是弱點,到那個時候,我也不在乎那些我不在乎的人,是拿著那些弱點攻擊我還是傷害我。我可以幫助更多有相似痛苦的人,我可以讓其他和過去的我一樣無助的人明白,自己並不孤單。而我現在還是這麼想的。寫作對我來說是在孤島說話,我們偶爾也會聽到來自其他孤島的聲音。散文也好,新詩也罷,都是我說話的工具,只是陳述的方式不同。當我們能看見的孤島越來越多,我們會逐漸地不再只是孤島。
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散文,我想像中的文學。
【預購】BL進化論:男子愛可以改變世界!日本首席BL專家的社會觀察與歷史研究◎溝口彰子(譯者:黃大旺)(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平常價 $32.00第一手文化、性別研究 揭開男男魅惑人心的祕密
ˇ中村明日美子手繪唯美書衣,雙封面深情呈現
ˇ橫跨50年BL發展歷史 ˇ超過80部BL作品介紹
ˇBL名作《純情羅曼史》、《同級生》、《野性類戀人》、《東京心中》全解析徹底明白BL的魔力!
「BL不斷追求和提示的,是對所有人來說自由且宜居的社會適應方式。作者懷著愛意,冷静的分析了這項事實。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下定决心熱愛BL。」——三浦紫苑(直木賞得獎作家)
BL(Boy's Love),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由戀愛發展出來的各種故事。從森茉莉在七○年代的美少年小說作為「BL始祖」,到現在各種漫畫、小說、動畫、電影,BL提供多重的樂趣,滿足了各式各樣的想像。
然而,喜愛BL的妳/你是否曾經想過:
為什麼BL的讀者與創作者,幾乎是異性戀女性?
BL故事中的女性為什麼反而經常缺席?
為什麼「攻」在侵犯「受」以後,「受」仍會愛上「攻」?
「我才不是同性戀,只是喜歡的人剛好是男生!」這句經典告白,其實流露出恐同意識?
甚至,曾有男同志公開批判BL愛好者,掀起一場激烈論戰?
BL研究者溝口彰子從BL的歷史說起,從耽美幻想到與現實接軌,BL創作中蘊含的性別意識,以及在社會風氣影響下的變革。也正是這些思想上的互相激盪,催生出更多不受性別規範、具包容性的作品,成為一個持續「進化」的活動!
溝口彰子 Mizoguchi Akiko
重度BL愛好者。視覺與文化研究博士。目前任教於學習院大學研究所、共立女子大學、多摩美術大學、法政大學、明治學院大學與早稻田大學等校。
溝口自大學畢業後就從事時尚、美術相關職業,同時也致力於日本LGBT族群活動,於東京中野區設立女同志/女雙性戀社團「LOUD」,並創辦東京國際同志影展。她於一九九八年前往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研究所進修,接觸到酷兒文化理論,決意研究BL以及女性的性別意識。
本書是溝口第一本著作,系統地回顧總結了從二十世紀六○年代起至現在的BL文化發展、創作者和受眾的意識,以及在社會中立場地位的變化。
繪者簡介
中村明日美子
二○○○年出道的漫畫家,作品多為異色魔幻風格,代表作為《同级生》、《J的故事》、《哥白尼的呼吸》等。其中,《同级生》及衍生系列數次入榜日本年度漫畫指標「這本BL不得了!」並改編為動畫電影。除了漫畫之外,中村也跨足時尚雜誌插畫,以其一貫大膽前衛的風格征服觀眾。
譯者簡介
黃大旺
先天性表演者。高雄路竹人,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市。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譯著包括關谷英里子《商務英語不NG:關鍵單字這樣用就對了》系列(博碩)、大竹昭子《日本寫真50年》、藤原新也《東京漂流》、平野甲賀《我的手繪字》(臉譜出版source書系)、飯澤耕太郎《私寫真論》(田園城市)等。
【預購】神獸、怪物與人類:想像的極致,反映人心與社會價值的幻想動物 Imaginary Animals: The Monstrous, the Wondrous and the Human◎伯利亞‧薩克斯(Boria Sax)(譯者:顏冠睿)
平常價 $59.00 獅鷲、麒麟、龍、不死鳥、狼人、狐妖、菲比小精靈……
幻想動物從何而來?為何存在?
在想像與真實之間,蘊藏了人們那些希望、恐懼與抱負?
為什麼人會創造幻想動物?甚至是讓人不安的怪物?
為什麼它們往往具備人類特徵?
為什麼蛇常常是妖,而鴿子是聖靈?
為什麼西方龍往往代表邪惡,東方龍卻象徵祥瑞?
本書透過230幅插畫與精采故事,探索各種幻想動物,
從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神獸、怪物,到現代奇幻文學中的各種奇異生物。
作者結合各地神話傳說、宗教文本、民間傳統故事和文學藝術創作,
涵蓋多種文化中的幻想動物,
包括西方的獨角獸、中國的麒麟、日本的鬼怪、埃及的聖甲蟲與印度象頭神等等,
從神學、人類學、心理學、醫學等角度,
探究人類為什麼會創造這些幻想動物,
它們的起源、形象與演變,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角色與象徵意義,例如:
•麒麟出現預示著明君降臨與國泰民安
•神聖的獨角獸只會依偎在貞潔的處女腿上
•代表帝王的中華龍絕對是黃色或金色,而且有五個爪子
•狐妖跟人一樣充滿七情六慾,演繹各種愛恨情仇
•代表野蠻原始的米諾陶被雅典城邦創建者忒修斯斬殺,象徵文明終究戰勝野性。
作者以豐富文獻與嚴謹考究為基礎,
展示這些幻想動物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周圍的世界。
它們化為「怪物」,將我們內心的恐懼與黑暗具像化;
它們化為「神獸」,為我們的夢想與希望賦形。
它們反映人類的心理狀態、社會價值與世界觀,
同時不斷挑戰我們的想像力,引導我們超越傳統信念和期望的限制。
本書不僅是一場視覺上的饗宴,也是一次知識和想像力的盛宴,
適合所有對幻想動物及其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伯利亞•薩克斯 Boria Sax
美國作家、講師,於默西大學(Mercy College)開授文學線上課程。擅長結合學術、敘事和抒情風格,探討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第三帝國的動物》(Animals in the Third Reich)、和《渡鴉之城》(City of Ravens and Dinomania)。
譯者簡介
顏冠睿
自由口筆譯者,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博士生、會議口譯組碩士畢業。
【預購】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暢銷新版】: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王磊
平常價 $28.00 你嚮往穿越回古代當古人嗎?如果你真能穿越,那麼回到哪個朝代最幸福?
你追了很多古裝電視劇,但你真的知道古人如何吃喝拉撒睡、平常又是怎麼過日子?
本書從真正的庶民生活角度切入,融合歷史考證,帶你看古人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生活智慧!
古人沒有衛生紙要怎麼上廁所?古人到底刷不刷牙?
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我們聽得懂古人說話嗎?古代從事哪個行業最賺錢?
為什麼古人酒量這麼好?古人可以娶幾個老婆?古代能離婚嗎?
古人有夜生活嗎?古代有快遞嗎?古代沒有冷氣要怎麼度過炎炎夏日?
別擔心,讓本書告訴你這些古人的日常生活瑣事:原來,古人自有好辦法!
本書作者是位中學歷史老師,歷史底蘊深厚不說,
最難得的是擁有幽默的天賦把歷史講成一個又一個好笑的段子,
用最日常的生活瑣事解答了你對古人生活的所有疑問,
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覆蓋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每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背後,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撐,既漲知識也長見識,
讓你一面捧腹大笑,一面能具體想像古人真實的生活細節,滿足你對古人的一切好奇。
原來,古人是這樣過日子!我們許多的日常用語、習俗,原來是這樣演變流傳而來!
=本書特色=
★ 5大類主題,66個話題,近40張珍貴史料插圖,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帶你看清最真實的古人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汪栢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呂 捷(歷史老師)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王磊(講歷史的王老師)
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著有《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第二輯》(皆由麥田出版)。
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學生們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但平時的歷史教學很少涉及這方面內容,於是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傳播這些知識。
從二○一八年五月起,他以「講歷史的王老師」為名,在大陸抖音APP開設「講歷史的王老師」欄目,專門介紹有關古代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歷史知識,涉及衣食住行、戀愛婚姻、風俗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腦洞大開的問題,乾貨十足的知識點,再加上王老師作為東北人所特有的幽默講解,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聽完。
相關著作:《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第二輯】:從隋唐到清初,帝國的極盛到遲暮》《歷史原來這麼有故事:從文明起源到魏晉南北朝》《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從衣食住行到婚戀職場,古人自有好辦法!》《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
【預購】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譯者:王秋月)
平常價 $36.00 在這世界的大多數地方,
貧窮的對立面並不是富有,而是「正義」。
「我們用來衡量正義的真正標準,這足以象徵我們的社會、法律、公平與平等原則的指標,並不是我們如何對待在我們當中有錢、有權力、享有特權與備受敬重的人。真正能夠衡量我們社會品格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對待那些貧窮、不受喜愛、遭到起訴、被定罪和被判處死刑的人。」——布萊恩·史蒂文森
就無法理解到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所處時代中最優秀且影響力最大的律師之一,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對我們述說仁慈的補救潛力。成立司法平等倡議會時,布萊恩.史蒂文森還是個聰慧的年輕律師,這個法律單位致力於為窮困的人、遭誤判的人,以及遭我們的刑事司法系統困於最難觸碰到的人辯護。他最剛開始承接的案例之一是華特.麥可米利安,一名為不是自己犯下的罪遭判死刑的男子。這起案件將史蒂文森捲入一場政治陰謀與法律邊緣策略的騷亂之中,自此永遠改變了他對於仁慈與正義的理解。
那起案件發生在阿拉巴馬州門羅維爾,一個因《梅岡城故事》聞名的小鎮。一九八六年,該地最繁榮的城區發生了一起搶劫謀殺案,一名年僅十八歲的白人女性被發現陳屍在洗衣店內,震撼了整個小鎮。
冤案主角華特.麥可米利安是非裔美國人,他的婚外情對象是名白人女性,此舉完全違反了當時美國南方對於跨種族戀情的禁忌,以致儘管沒有案底,卻為他招來巨大且致命的麻煩。案發後不久,他旋即遭警方以另一假託的指控逮捕,盤問少女命案的細節。在遲未偵破的時間和輿論的壓力下,警方刻意忽視對華特有利的證據,並設計捏造完全不足採信的證詞,草率地將謀殺罪名加諸其身,將他送入死牢。
甫踏入法律行業的布萊恩.史蒂文森協助這起案件時,受到來自執法人員的諸多刁難,甚至是來自法官的嚇阻,讓他見識到我們所以為的正義,原來也有不完美之處……
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用我們所做過最糟的事來定義。
你我盡皆需要他人的仁慈與恩典。
【本書特色】
※全書共有十七章,分為兩條故事線:單數章以被錯誤定罪的「華特案」故事為主軸,雙數章則是穿插作者在過去三十年間,曾為許多受虐或遭忽視的未成年犯罪者、弱勢者、精神異常者等的辯護案例;除了爬梳當事人的過往經歷,也談論不論是在過去或現行社會,我們輕易就能將一個人定罪,甚至允許自己在恐懼、憤怒、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建立準則,而這些準則又創造了多少不正義。
※作者於TED的演講「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迄今累積超過816萬點閱人次,《紐約客》將這場演講評選為TED最了不起的演講TOP5。
【各界讚譽】
張娟芬、羅秉成──專文推薦
李茂生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
李崇建 作家
林明傑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邱顯智 人權律師
馬躍.比吼 紀錄片導演
高榮志 司改會執行長
劉櫂豪 台東縣立法委員
蔡慶樺 天下獨立評論作者___齊聲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和許多律師的寫作一樣,布萊恩‧史蒂文森筆下這些涉入重大刑案的人,令人嘆息、揪心,但很難令人痛恨。因為他的近距離接觸,使得他筆下的罪犯,首先是一個「壞掉了的人」,然後才做出某些傷人的事。……本書藉著一個一個故事所呈現的視野,卻是一個重要提醒:唯有探求犯罪的原因,才能減少犯罪。——張娟芬
★如果無辜的人被判有罪,沒有人是自由人。史蒂文森的愛與不忍有關,「眼睜睜地看著其他人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時,每一個人都脫不了責任」,這恰恰應照了馬丁‧路德所說的「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會威脅到其他地方的公正。——羅秉成
★身為人權律師的作者在本書中闡述他如何為那些在美國的警察、法庭和監獄等司法體系下遭受忽視的男女,以及非裔族群長期在美國歷史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極力抗爭。雖然歐巴馬成為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一位非裔總統,但情況仍是極為險惡。作者極力呼籲司法須以愛為動機而以正義是工具,並要求死刑的執行須顧慮到少數民族與幼年者,倘若司法的死刑誤判率是九分之一,那麼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這個高機率的錯誤?
國內近年對於捷運隨機殺人、犯案後聲稱具精神患疾、與砍殺女童等案件而引起對死刑的熱烈討論,每次民調均有八成國人不贊成廢除死刑。個人身為犯罪學者常感於這類問題極難在單一學門中有所定論,好比犯重罪者的身心與環境致因孰輕孰重可能就存在著個別差異,最好的周全顧慮則是國人須釐清人本價值與人身安全何者重要,加害人權益與被害人權益何者重要,若均非單項選擇,那麼適當的比重考量應可經共識後遵循再來遵循。
雖然國內比起美國較無嚴重種族歧視問題,犯罪率也相對較低,對於本書所提的呼籲仍是值得仔細思考的。——林明傑
★每個片段都跟《梅岡城故事》一樣動人,在某些面向上甚至更為突出……為弱勢而戰有時會使人屈從,這本書給予這種拯救作為一份令人內心翻騰的證明。——《紐約書評》
★啟迪人心……一部風格獨特、重要且清楚易懂的作品……史蒂文森不只是一名優秀的律師,也是才華洋溢的寫作者跟善於說故事的人。——《華盛頓郵報》
★這是個由一名傑出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暨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獲獎者所提供的精采故事,描寫他創設了捍衛美國社會中邊緣人權利的法律實踐故事……資金不足又長期因幫助上門請求協助的人而疲憊不堪,他的組織為了替男人、女人及孩童發聲而不辭辛勞地工作。同時,史蒂文森也遭遇了自己的個人危機。「你不可能有效地打擊權力濫用、貧窮、不平等、疾病、壓迫或不公正,同時還能使自己維持著完好無缺。」他這麼寫道。但是,他從絕望中走出,相信唯有體認到破損,個體才能開始理解用仁慈與同理心去鍛造不完美的正義的重要性。相當感人,必定要讀。——《科克斯書評》
★關於死刑,這本書寫得如此深刻打動人心、淒美又充滿力量,或許是能把這主題寫得最好的一本書。——《金融時報》
★司法系統內的不公是我們時代的一大課題……這本書將布萊恩.史蒂文森畢生的努力以及在美國因種族不公造成的重度傷害放進故事中,這兩項影響為故事帶來新的面貌。你不用讀太多內容,就會開始為這個男人喝采。史蒂文森力抗萬難,在最高法院前爭論了五次之多,讓數十名因為誤判或刑期過重的人得以回復自由之身……這本書頌揚的不是他的高尚,但正因他的情操,閱讀時,也提醒著我們該為了所有尚待完成之事而採取行動。書中用戲劇化的例子清晰呈現一名男子如何拒絕靜靜坐看夢魘成真,它告訴我們,魔鬼終將被征服,我們真的可以造成改變。《不完美的正義》一書會讓你很沮喪,但也會讓你充滿希望……史蒂文森長年來對於「刑事司法系統」感到憤怒,而我們都因此受惠。——泰德·柯諾瓦(Ted Conover),《紐約時報書評》
★一個吸睛甚至令人為之震撼的故事……自始至終,史蒂文森都在那些片刻裡維持著優雅、寬容、鼓舞人心且充滿善意的態度。——《波士頓環球報》
★精采絕倫……(史蒂文森)分享的經驗具有普世價值。——《費城詢問者報》
★很有價值且令人懾服……應該要列進法學院的必讀清單中。——《西雅圖時報》
★一場針對我們國家妨礙貧窮及弱勢者伸張正義,且對他們進行不人道處罰的種種方式的激情控訴。——《書單》
★在芬奇.阿提克斯之後,美國南方就沒有出現過如此無畏、意志堅定且造成深遠影響的律師了。儘管傳奇,芬奇終究只存在於小說之中,然而布萊恩.史蒂文森卻是活生生的人物,他執行著上帝的工作,為窮困、受壓迫、無法發聲、脆弱、被社會遺棄以及失去希望的那些人挺身而戰。《不完美的正義》是他啟迪人心又充滿力量的故事。——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知名懸疑小說家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我個人心目中的英雄之一,也許也是當今活著的人中最有啟發性跟影響力的正義鬥士,而《不完美的正義》是部非凡脫俗的作品。談論正義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所指的是什麼?這本書裡的故事,可能使你改變答案。——蜜雪兒·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新黑人》(The New Jim Crow)作者
★這是一本炙熱、感人又令人憤慨的回憶錄……布萊恩.史蒂文森真可說是美國的曼德拉。數十年來,他和法官、檢察官與警方作戰,為那些貧困、黑皮膚或兩者兼具的人發聲……當不公義發生在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身上時,我們很難察覺;這本書清楚解釋了我們自己世代正在發生的不平等。我們得覺醒,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國家需要一個曼德拉。——紀司道(Nicholas Kristof),兩屆普立茲獎得主
★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美國的年輕版尼爾森.曼德拉,帶著勇氣與信念為人人捍衛正義的優異律師。——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從社會正義的前線捎來我們這個時代最急迫的聲音之一。布萊恩.史蒂文森是現代世界裡真實生活中的芬奇.阿提克斯,他致力於拯救無辜卻被判處死刑的人,也企圖拯救這個國家本身。這是一本充滿力量與勇氣之書,勵志且懸疑。一部啟示錄。——伊莎貝爾·威克遜(Isabel Wilkerson),《他鄉暖陽》(The Warmth of Other Suns)作者
★我們美國的刑事司法系統已淪為惡魔的工具。布萊恩.史蒂文森艱困且辛勤地努力多年,帶著卓越技巧與適度的情緒把事情做好。像是「重要的」或是「有說服力的」這樣的形容因為過度使用而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力量,但閱讀這本書會使人找回它們的意義,也找回對人性的希望。——崔西·季德(Tracy Kidder),《愛無國界》(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作者
作者簡介
布萊恩·史蒂文森 Bryan Stevenson
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為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致力實現司法正義精神──試著挑戰不正義、幫助被誤判的罪犯、對抗刑法審判時的偏見和歧視、終結對小孩判終身不得假釋的審判;並試著處理死刑這個議題;試著降低監獄人數,結束大量判刑的情況。已成功讓數十位死囚獲釋,多次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論。由於堅持不懈為有色人種、貧窮階級的差別待遇奮戰,而獲得廣泛的美譽。
曾獲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這個獎通常肯定以活躍、激勵人心的方式追求公平正義、力求更和平社會之人。他也是平等司法倡議小組(Equal Justice Initiative)創辦人,現任執行總監。2012年曾獲美國著名雜誌《史密森尼》(Smithsonian)頒發美國創造力獎(American Ingenuity Award)社會進步獎。
相關著作:《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電影書衣版.同名暢銷原著)》《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譯者簡介
王秋月
台大經濟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用安靜改變世界》、《是湊巧還是機率?》等書。
【預購】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Unshrinking: How to Face Fatphobia◎凱特‧曼恩(Kate Manne)(譯者:柯昀青)
平常價 $34.00為何現代人不分胖瘦,都對體重增感到如此恐懼,罪惡滿懷?
肥胖不是醫療議題,是關乎正義的社會議題◢◤◢◤
▼生活中,胖孩子的瘦父母會被假設飲食起居照護不周,而受到指責和羞辱。
▼校園裡,教師經常認為肥胖兒童有學業上的挑戰,卻忽略嘲笑、霸凌等造成拒學的社交影響。
▼職場上,其餘條件相同時,肥胖求職者較難獲得僱用。肥胖女性受到的工資懲罰高於肥胖男性。
▼社會面,肥胖者背負耗費公共醫療資源的汙名,與此同時,吸菸、酗酒或熬夜則只被視為個人行為。
▼醫療上,肥胖病患較容易因假設病況「減重就會改善」,而延遲醫療或遭到誤診。
▼司法上,肥胖女性不會遭到性侵的迷思和隱形歧視,可能使加害人被輕判。肥胖如何從一個單純的外在條件,變成對一個人在智識、性格、乃至道德上的判斷依據?
曼恩以本書揭露自己長年與內化的「體重羞恥」拉鋸的生活。她發現,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從種族到貧富到性取向,每一個類別中的隱性偏見都在減弱,除了一項例外:體型。曼恩將個人故事與其擅長的嚴謹研究、標誌性的尖銳分析結合,對各種肥胖汙名一一提出反證,揭露人們是如何以「健康」之名合理化體型歧視,進而導致我們對一個人的吸引力、毅力、智力做出毀滅性的假設,以及這如何與其他壓迫系統相交叉,甚至造成工資差距、醫療忽視、教育成果不佳。
曼恩提出一種新的「身體反思性」政治——徹底重新評估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的目的:它只為我們存在,不為其他人。當談到肥胖恐懼症,解決辦法不是更愛我們的身體。相反,我們必須瓦解控制和約束我們的力量,重塑世界以適應各種體型的人們。
鄭斐文│性別政治與身體社會學研究者
許菁芳│作家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蔡宜文│社運工作者、蔡宜文的多元宇宙Podcast主持人
蔡培元│《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
張慧慈(小花媽)│作家
◢◤不畏重量推薦◢◤
國外書評
▎曼恩的文筆動人優美,又帶有嚴謹的研究倫理。本書從頭到尾都清楚地彰顯出她的豐富知識與她綜整各方知識的深厚功力。她靈活穿梭於個人敘事與文化分析之間,充分地證成了個人確實即是政治——如果你恰巧擁有肥胖身軀,更是如此。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讓我們得以敏銳地意識到,肥胖的生活經驗與肥胖恐懼並非普世皆同,而是深受社會身分的影響與交織。——羅珊・蓋伊,《飢餓:你只看見我的身體,沒看見我內心的痛》作者
▎鞭辟入裡!勇敢大膽、發人深省。透過嚴謹的學術研究與個人經驗梳理,曼恩徹底剖析並解構了帶有多重面貌的肥胖恐懼。——科克斯書評
▎在這個對瘦癡狂的世界,肥胖始終被視為失德一般的存在。透過無可挑剔的研究、引人入勝的文字、振奮人心的誠實,此書成功消除了許多肥胖者不應承受的羞辱。作者曼恩對這個世界提出犀利的分析,提醒我們肥胖體態不是偏差、並非異常,且始終不應被如此看待。本書內容扎實,屬於本世紀每一個人都應精讀的經典讀物——若我們期待能創造一個對肥胖者抱持更多尊重、更少輕蔑的世界,更是如此。
——埃薇特・狄翁/《無重之有:為我強韌的身體與靈魂創造空間》作者
▎我相信,就肥胖這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難題之一,曼恩提出了極其明晰的分析。她透過科學、論理與生命經驗,向讀者呈現了肥胖恐懼的道德詆毀意義,直接挑戰了社會普遍認為是肥胖本身失德的有毒論述。
——艾蜜莉·納高斯基/《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作者
▎我所成長的世代向來認為「天底下最美妙的滋味莫過於苗條」,由衷感謝凱特・曼恩催促我們步入下一個「不畏重量」的世代。本書精采剖析了當代的節食文化,不僅讀來津津有味,同時是本溫柔卻堅定的指南,助人擺脫肥胖恐懼的籠罩——從個人到集體,再到社會層次。說曼恩是寫了本「重量級」的曠世巨作,應該不會太誇張吧?
——潔西卡・德菲諾/部落格Unpublishable版主
▎這是一本精采的自我民族誌著作,巧妙交揉了確證無疑的研究文獻與曼恩本人的生命故事。本書精實豐富的學術知識與精準的文獻引用,實在讓我倍感興奮,印象深刻。
——德蕭恩・L.哈里森/《野獸腹中:反肥胖與反黑人的政治》作者
作者簡介
凱特‧曼恩(Kate Manne)
康乃爾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她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並曾任哈佛學會的初級研究員,曾為《紐約時報》《波士頓評論》《赫芬頓郵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政客》等各出版品撰寫評論。英國《前景》雜誌近日將她評選為「世界十大思想家」。
著有《不只是厭女:為什麼愈「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愈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
相關著作:《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譯者簡介
柯昀青
臺大政治系學士、臺大社會學碩士,現職為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倡議主任、兼職譯者。譯有《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女性主義改變科學了嗎?》《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審判數學:在法庭中數字如何被運用及濫用》等書。
【預購】漢字王國:從打字機鍵盤、拼音系統到電腦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走向現代的百年語言革命(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石靜遠(Jing Tsu)(譯者:吳煒聲)
平常價 $45.00《紐約時報》百大選書
《華盛頓郵報》最佳非虛構作品
英國學院圖書獎全球文化類決選
康鐸歷史圖書獎、巴美列.捷福獎非虛構類入圍
中國漢字的近代現代化歷程
北美漢語研究圈重量級學者 石靜遠教授 最新力作
多張歷史圖片、七場奠定中國現今漢語樣貌的關鍵變革
曾被預言必將滅亡的「方塊字」,
如何駕馭字母思維打造的通訊工具,成為當今重要語言?
綜觀科技演進與歷史洪流 一部近代漢語的百年發展史
★《甲骨文》何偉、《英語帝國》大衛‧克里斯托、《等待》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自然》等各大國際媒體好評如潮★
★亞馬遜網路書店4.5分高分評價★
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黃大展(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圖書館主任)、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謝承諭(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顏擇雅(作家、出版人)、蘇席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 漢藏語系僅次於世界上分布最廣、母語人士最多的印歐語系,是世界主要語系之一。其中又以漢語為最大的一脈分支。當漢語使用者欲追本溯源、深究漢字的變革與發展,本書作為一本別具獨創性的中國漢語文化史著作,將橫跨語言、政治、歷史與文化,引領讀者共同遊歷漢字現代化的進程。
● 從一九〇〇年統一發音,讓南腔北調的各地民眾得以跨越方言鴻溝相互理解;一九三八年編目索引系統的問世,有效提升中文典藏資料庫的管理與檢索;到一九五八年簡體字與漢語拼音更加速人們的識字率與學習效率;再到一九七九年奠定電腦中文輸入法的基礎,讓中文融入電腦、跟進世界科技的發展局勢。本書涵蓋漢語百年的七次變革,漢字的流變受到國際時局的牽動,漢字打字機鍵盤設計、中文通訊電報編碼的問世、電腦中文輸入法的推出,亦不斷帶動技術進展,為現今的漢語建立深厚基礎。
● 本書作者石靜遠為當今北美漢語學圈的重要學者,曾藉此書入圍普立茲獎非虛構類決選名單,也廣獲哈佛學會、古根漢基金會等學界讚賞。與王德威、史書美同為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大師,對華語語言及文學研究深具貢獻。
▍內容簡介
今日所謂的標準「官話」如何從大量地區方言統整而成?
原本以羅馬字母設計為主的打字機,如何打造能夠拼湊出九千多個漢字的輕巧鍵盤?
世界第一台中文計算機,竟然與林語堂有關?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本書分為七章,細數百年來十逾位重要人物前仆後繼推動的七場語言變革。從「統一讀音」如何由一張字母表使南腔北調的溝通成為可能,一路論及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影響中文電報問世,並促成編目索引系統。投注超過三十年研究心力的作者石靜遠引用大量文獻、搭配近二十張珍貴圖片,回溯漢字現代化歷程裡眾多關鍵時刻,包括簡體字普及、拼音系統的奠定,以及數位化時代打造字元集與背後的政治角力。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本書出版後榮獲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二〇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選書與《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非文學好書,更廣獲王德威、何偉、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國際媒體與專家好評
《漢字王國》透過引人入勝的原創性地緣政治觀點,講述了中國是如何藉由漢語的保存和現代化,以及普通話融入全球交流,而得以成就如今的國際地位。──普立茲非文學類決選評語
《漢字王國》是一本引人入勝、與時俱進的作品,深入挖掘語言的歷史,以預測中國未來在世界上的崛起。──《科克斯書評》,星號推薦
這是一部深度挖掘中文書寫語言龐大而複雜字符,將其轉化為現代通訊技術的歷史。石靜遠揭示了中文語言與政治之間迷人的相互作用。中國迷和語言愛好者將會被深深吸引。──《出版者週刊》
石靜遠的人文、大局觀讓一個在資訊技術史上原本晦澀的線索變得生動而引人入勝。──《書單》雜誌
在《漢字王國》中,石靜遠向我們介紹了一群令人難忘的人物。她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故事:一個同時被改變卻又深深傳統的國家。──《甲骨文》作者何偉
石靜遠輕鬆穿梭於博學多才之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迷人且感人的故事。這是幾代先驅者激情奮鬥的故事。這是一個絕望的奮鬥、不懈的奉獻,最終,取得了勝利的故事。──《等待》作者哈金
《漢字王國》是對現代中文語言深入、發人深省的敘述。這是一本細緻研究、寫作精美的書。──王德威,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我很少讀到關於現代中國的書如此富有資訊量、啟示性且令人愉悅。──《瘋子、教授、大字典》和《愛上中國的人》作者西蒙.溫徹斯特
這本書是一份絕對的享受。這本令人驚嘆、經過精心研究的書是中文字的偵探故事。石靜遠巧妙地將語言歷史學者的技藝與故事講述者的藝術融合在一起=。──《英語帝國》作者大衛.克里斯托=
正如《漢字王國》所言,語言傳達著世界。──《紐約時報》
石靜遠生動地講述了中國資訊技術系統與語言革命的交叉歷史。這本書是一部豐富的、引人入勝的、學術嚴謹的敘述,講述了中文是如何從十九世紀難以學習的文字,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語言。──《科學》
一本迷人的書。──《經濟學人》
《漢字王國》記錄了那些為使漢字與現代生活兼容並蓄而努力不懈的發明家。──《衛報》
石靜遠教授對中文的謎團和美麗的熱愛,展現於這本結合了歷史和語言學的著作。──《星期日泰晤士報》
博學而文筆優美。──《泰晤士文學增刊》
一個深刻叙述了那些透過詞典、圖書館和印刷技術創造現代中國的人們他們的故事。──《旁觀者》
發人深省。──《自然》
有趣而易讀。──《亞洲書評》
充滿開創性的。──《物理世界》
石靜遠Jing Tsu
◎二○一六年古根漢獎得主
◎現任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教授
◎北美華語語系文學研究的重量級學者
◎文化史學家、現代中國文學專家
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與比較文學系的石靜遠教授,是北美漢語研究圈的重要學者之一。她除了是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委員會成員,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顧問委員會及美國華人博物館董事會的成員。其教學方向主要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華語語系文學,研究興趣廣泛涵蓋離散與華語語系研究、區域研究、比較文學和中國科技史。石靜遠與史書美、王德威等三位教授均提倡成立「華語語系文學」,以期華語文化圈多元的創作風貌能從而獲得彰顯。
石靜遠豐碩的學術成果廣獲學界讚賞,包含哈佛學會、德國洪堡基金會、美國梅隆基金會、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及古根漢基金會等組織的殊榮及讚譽。著有《失敗、國家主義與文學:中國現代文化認同的建構》(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中國離散境遇裡的聲音和書寫》(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等;曾主編《全球華文文學》(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明交通大學和淡江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預購】動物關鍵字——30把鑰匙打開散文中的牠者世界◎黃宗慧(Iris Huang), 黃宗潔(Cathy Huang)
平常價 $39.00 動物的傷心和痛苦總是牽動我的心,即使是虛擬的龍,我也不願牠流眼淚……
如果作家是動物的信差,這本書將是最動人的情書。
三十篇散文,三十把開啟一座座牠者世界的鑰匙;這些寫給動物的情書,期盼能從中找到一把鑰匙,為動物打開一道通往沒有眼淚的大門。
◎特別推薦——
平路/小說家
張徐展/當代藝術家、動畫導演
番紅花/作家
黃美秀/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楊佳嫻/作家、學者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對我來說,這本書不折不扣地,是寫給動物的情書。
因為仍然有那麼多讓我在意的動物議題,不斷牽動著情緒。我必須繼續為動物而寫,為動物「說理」。同時,也為了安頓自己——以及像我們這樣的人——對動物的情感。——黃宗慧
這麼多年來,我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試圖為動物推開一道不同的命運之門。《就算牠沒有臉》如此,《動物關鍵字》亦是如此。這本書希望能夠不僅止於賞析或點評作品,而是從選文中看到更多元的人與動物關係,並進一步開展出關於動物議題的思考。——黃宗潔
八個虛擬文學動物園區:同伴動物區,離世動物區,觀賞動物區,虛擬動物區,經濟、實驗動物區,城際動物區,野生動物區,動物視聽館
三十把開啟一座座牠者世界的鑰匙:悶、中陰、不安、尼莫、共構、哀悼、好奇、利他、迷宮、除害、效益、祕術、路殺、移情、記疫/憶、結案、銅像、創傷、虛擬、關係、羈絆、個體化、環世界、成為親族、假裝是魚、能力主義、離世溝通、動物機器、無脊椎動物、多餘的共同住民。
本書收錄三十篇讀者未必會與動物書寫聯想在一起的作家作品,彰顯了動物的日常性與動物主題的豐富性。不管是心痛送別、追憶悼念自家貓狗;或是為收容所裡被賤棄的生命感到不平;亦或在緬懷自己的寵物倉鼠時也不忘為人人喊打的老鼠立傳;甚至身為魚販卻同時也是在海生館裡最用心看待魚的遊客……每篇作品,都是作家們寫給動物的情書,在在傳遞出對動物的無盡情意。
各篇之後,更有主編黃宗潔、黃宗慧從文章所觸及的面向,以一個關鍵字為「鑰匙」進行延展、評析與對話,呈現對生態保育、動物研究、環境人文等領域的思索。
全書讓我們從選文中看到更多元的人與動物關係,從評析中進一步開展關於動物議題的思考。這是三十位作者共同書寫給動物的情書。動物不識人類文字,這些情書要能「抵達」,終究要靠在意牠們處境的我們。
當人類幾乎遺忘如何和平共處,或者互相陪伴的重要時,這本書無疑如暮鼓晨鐘般,給予我們啟發與省思。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常自嘲以動保為主業,教書為副業。學術研究專長為精神分析與動物研究,個人研究興趣為家中貓與龜的日常生活點滴。曾任《中外文學》總編輯、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著有《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編有《台灣動物小說選》;合編有《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合譯有《拉岡精神分析辭彙》。與黃宗潔合著之《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曾獲書評媒體Openbook 2021好書獎(年度生活書類),第44次中小學讀物選介人文社科類精選之星,並入圍2022台灣文學金典獎。
相關著作:《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黃宗潔(Cathy Huang)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著有《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生命倫理的建構:以台灣當代文學為例》、《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編有《成為人以外的:台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孤絕之島:後疫情時代的我們》;與黃宗慧合著《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曾獲書評媒體Openbook年度美好生活書、年度生活書獎。書評及動物相關論述文字散見《鏡文化》、《鏡好聽》、《新活水》等專欄。
相關著作:《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
【預購】寫給每個人的地球簡史:八堂四十億年的極簡地理課 A Brief History of Earth: Four Billion Years in Eight Chapters◎安德魯·諾爾( Andrew H. Knoll)(譯者: 蔡承志 )
平常價 $32.00† 美國國家科學院沃爾科特獎和湯普森獎 † 古生物學會獎章 † 沉積地質學會摩爾獎章
† 倫敦地質學會沃拉斯頓獎章 † 國際生命起源研究學會奧帕林獎 † 瑞典皇家自然地理學會斯文伯格倫獎,深獲學界肯定的地質與古生物學家──安德魯.諾爾Andrew H. Knoll 如詩之作
這是關於我們家園的故事。
有關地球的一切都是動態的。
倘若我們可以倒放磁帶,地球和它所維繫之生物體的故事,充滿了足以媲美好萊塢片的曲折劇情──彗星和流星輪番轟擊;翻攪的岩漿覆蓋地表;有毒氣體讓大氣窒息;大陸形成又被撕裂;冰川作用週而復始;在這個充滿活力的舞台上,生命不知如何便站穩了腳跟,最後還改造了我們這顆星球的表面……
我們周遭山脈、海洋、樹木、動物如何形成?黃金、鑽石、煤炭、石油、我們呼吸的空氣哪裡來?恐龍為何制霸地球卻又消失,最後是人類留了下來?而人類目前對這顆星球所做的一切,將決定誰的未來?
你對自己腳下的土地了解多少?
想來不可思議,你所站的地方可能曾經在滾滾的熔岩熱浪中烹煮,被高聳的冰積層壓碎,被落在附近的流星撞擊搖晃,可能壟罩毒氣,為海水淹沒,或是有可怕的怪物漫遊而過……可能符合以上大部分情況,甚至全部。
我們的星球家園和遍布其表面的生物故事,比任何好萊塢大片都要壯闊得多,情節曲折足以與暢銷驚悚片相媲美。但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將整個謎團拼湊成一個連貫的敘述。
憑藉數十年的實地研究和對尖端科學的最新了解,地質學家安德魯.諾爾提供了一本嚴謹而易於理解的地球傳記,描繪了我們地球四十六億年的史詩故事。將二十世紀的氣候變化置於深刻的背景下,對我們曾經走過之路和即將去往何處,做出一番必要的審視。
這本書是一張請柬,邀請各位來領略一段漫長歷史,看這顆星球如何走至當前現狀。循此過往,進一步理解人類活動如何在二十一世紀逐步改造世界。反思這場持久的教訓,我們將體認當下片刻是多麼短暫、脆弱又寶貴。
◇◇◇◇寫給地球公民的八堂通識課◇◇◇◇
▎化學的地球 ▎物質的基礎:元素的生成
▎物理的地球 ▎大陸板塊,海洋、高山各種地貌的生成
▎生物的地球 ▎生命的起源
▎氧氣的地球 ▎生物所以能夠呼吸、生存的起源
▎動物的地球 ▎物種起源、演化,從簡單到多樣性
▎綠色的地球 ▎植物和動物的競爭與合作
▎災難的地球 ▎生命的滅絕與重塑,環境的破壞與再生
▎人類的地球 ▎一個物種,改變了全地球
這裡,曾經是他們的世界,現在是你的。
你繼承的不只是世界,也是責任。
孫維新|國立臺灣大學 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郭陳澔|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系教授
蔡政修|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教授
高文媛|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林郁梅、楊善茜|北一女中 地球科學科專任教師
葉昭松|建國中學 地球科學科專任教師
陸子鈞|《科學人》內容長
雷雅淇|台灣科學媒體協會理事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專業推薦
「地球歷史的奇妙昇華,來自一位世界領先的地質學家:安德魯.諾爾寫了一部引人入勝、機智、可讀性極強的出色作品,貫穿我們地球的四十五億年,從三葉蟲和恐龍到人類起源,再到我們日新月異的現代世界。」——史蒂夫‧布魯薩特,紐約時報暢銷書《恐龍的興衰》作者
「儘管規模宏大,這位哈佛地質學家和自然歷史教授的入門讀物,不僅讓看不見的四十億年變得可以理解——他的專業知識還讓它變得有趣。」──多倫多《環球郵報》
「數十年來一直處於發現和研究的前沿,安德魯‧諾爾一直是我們這個星球上領先的科學家之一。在這本書中,諾爾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四十六億年的偵探故事,揭示了我們在太陽系中這個家園的起源和內部運作。在這些書頁裡,你會發現一些深刻的事物: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是如何奠基於地球之上。」──尼爾‧舒賓,《解碼40億年生命史:從化石到DNA》作者
「我們星球的形成和開始的壯麗編年史,難以置信但令人敬畏的相互作用創造了生命,賦予了多樣化和豐富性,以及大規模滅絕和復甦。諾爾巧妙地呈現我們家園的極端條件與暴力,週期和演變。」──書單雜誌(星級評論)
「以簡潔靈巧的方式涵蓋了我們星球從最早形成到現在的歷史弧線。」──福布斯雜誌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繪了這顆行星的歷史,從一開始,透過礦物、地理結構、大氣、大大小小生命形式的發展:一顆從岩石碎片中形成的小行星圍繞著一顆普通的年輕恆星旋轉。」──美聯社
「巧妙地濃縮了地球的歷史……萬物歷史的專家級入門書。」──柯克斯評論
「歷史上這個時刻迫切需要的書......諾爾匯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事實,以清晰易懂的敘述方式講述我們星球的故事。」──「科學探究者」新知網
「滔滔雄辯的行動號召。」──CNN.com
以對前寒武紀古生物學和生物地球化學有卓著貢獻而聞名:曾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東格陵蘭島、西伯利亞、中國、納米比亞、北美西部、澳大利亞發現了早期生命的微化石記錄,並且是最早將埋藏學和古生態學原理應用於其解釋的學者之一。他對生物礦化、古植物學、浮游生物進化和大規模滅絕有著長期的興趣,並使用生理學作為概念橋樑,將環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與生物歷史的古生物學記錄整合起來。
近二十年來,他一直在美國航空總署火星探測漫遊者任務的科學團隊中任職,亦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哲學會和美國微生物學會的重要成員。曾獲東京由日本天皇和皇后出席頒發的國際生物學獎、克拉福德地球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沃爾科特獎章和湯普森獎章、古生物學會獎章、倫敦地質學會的沃拉斯頓獎章、國際生命起源研究學會奧帕林獎、瑞典皇家自然地理學會斯文伯格倫獎。
另著有《年輕星球上的生命:地球前三十億年的進化》(Life on a Young Planet: The First Three B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on Earth),為古生物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並獲美國最古老的學術榮譽學會Phi-Beta-Kappa頒發「最佳科學圖書獎」。
譯者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得主。累計譯作八十餘本,包括:《眺望時間的盡頭》、《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重返人類演化現場》、《詩性的宇宙》、《大轉折:百年科學匯流史》、《伊波拉浩劫》、《下一場人類大瘟疫》、《最後一個知識人》《大氣:萬物的起源》等書。
【預購】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中世紀地理座標上最神祕的符號、航海傳說及寰宇冒險 Sea Monsters o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Maps◎切特·凡·杜澤 Chet Van Duzer(譯者:馮奕達)
平常價 $45.00對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觀看地圖的人而言,歐洲地圖上的海怪代表真實危險;但在現代人眼中,無論海怪是奮力划水、翻攪浪中、襲擊船隻,或是單純展現自我、供我們欣賞,都是老地圖上耐人尋味的元素。
本書詳細研究中世紀地圖中所出現的各種海怪,並認為這些都是製圖師對出現過海怪的區域進行標註以警示航海者,也就說當時的大海中可能存在有各種各樣具有攻擊性的奇異海洋生物。儘管如此,也有人認為由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並不知道諸如鯨魚、鯊魚、海象以及烏賊等海洋生物,再加上製圖師的誇大渲染,所以這些海洋生物也就成為了所謂的海怪。
本書同時收錄了許多出現海怪的古代地圖,以此證明海怪是真實存在的,作者表示:「雖然這些海怪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它們就是如圖所見……事實上這些古代航海圖中所描繪的海怪在當時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如當時的百科全書中就收錄有許多奇異的陸水雜交生物,只不過在航海圖中被製圖師美化,所以今天看起來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而當時的地圖繪製有無海怪,也是評估地圖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愈多海怪價格愈高的地圖,流傳至今在研究生物之外,亦增加了藝術與趣味。海怪地圖代表的是中世紀的航海經驗、圖像交易、繪畫風格的演進、對海上生物的研究,都可從本書看到。
插圖精美……對地圖、怪奇動物學、民間傳說、神秘動物研究與動物學史有興趣的人,一定會想一探究竟。──《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本書以各種驚人的海怪圖案為特色,圖案盡數出自十至十六世紀間製作的海洋地圖。──《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魔腦」(Brainiac)專欄
書裡滿是迷人故事與製圖學細節,一般讀者能樂在其中、收獲良多,對學者來說則是一份研究透徹的參考資料。──亞歷山德羅.斯卡菲(Alessandro Scafi)《倫敦時報文藝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簡直就是你夢寐以求的那種究極怪癖級咖啡桌讀物,所以我才這麼愛這本書。──艾登.弗拉克斯─克拉克(Aidan Flax-Clark),《拉帕姆季刊》(Lapham’s Quarterly)
內容權威、包羅萬象的研究。作者是研究歷史地圖學的萬事通,精準掌握比較的方法,一絲不苟專注細節。──瑪麗娜.華納(Marina Warner),《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地圖學者切特.凡.杜澤,在大英圖書館出版社鼎力協助下,共同打造了一本了不起的新書。本書將自動成為海怪研究的權威。這本漂亮的書雖然是高品質學術研究的產物,但卻非常易讀、可親,不需要任何預備知識。──《書香奧德賽》(BibliOdyssey)
書確實相當迷人,而且能激發想像力,讓任何在船邊盯著閃閃波光看的人,知道有任何可能潛伏其中。──山姆.列維林(Sam Llewellyn),《海事季刊》(Marine Quarterly)
這本大英圖書館精美出版品裡裡外外的海怪,肯定能讓今日的讀者嘖嘖稱奇。對於這些結實有力、傻裡傻氣、長角生翅的恐怖怪獸,在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觀看地圖的人心中造成什麼印象,作者也提供了無價的見地……。作者提醒學者,有時候不妨讓眼睛飄向邊緣,從不同的歷史角度看中世紀人對周遭海域的看法。對於歷來遭忽略的製圖裝飾元素來說,本書是非常關鍵的分析,讓我們在了解中世紀及其後的人對於大海、對於海中奇幻生物的看法時,更添不可或缺的深度。──西卡羅萊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的維琪姬.愛倫.薩博(Vicki Ellen Szabo),《航海研究期刊》(Nautical Research Journal)
作者為個別海怪的系譜學,以及在地圖上擺放海怪的繪畫技巧提供卓越的深入觀察。製作出這麼一本帶來視覺震撼的作品,作者與大英圖書館皆值得人們大加讚賞。──《歷史地理學》(Historical Geography)
切特.凡.杜澤是當今重要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地圖史學家。他發表許多關於製圖史的學術專著和論文,著有《為國王的世界:1550年的皮埃爾.德塞里耶地圖》(2015)、《末日之圖:一部十五世紀手稿中的專題地圖與世界的終結》(2016年,合著),以及《耶魯的亨里克斯.馬泰勒斯世界地圖(c. 1491):多光譜成像、淵源、影響》(2018)。他同時也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為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提供多光譜成像服務的拉扎洛斯項目(Lazarus Project)的董事會成員。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等書,以及若干談二戰戰後殖民地戰犯與日本去帝國化的論文。
【預購】天香(新版)◎王安憶
平常價 $43.00 榮獲第四屆「紅樓夢獎」首獎
媲美《紅樓夢》的雅情氣度,
書寫上海第一人——王安憶,重量級上海傳奇經典。
「我要研究的是,一戶這樣的大戶人家,究竟是怎麼落敗的?我寫了他們對奢華的無限追求,表現在很多細節描摹上,但我無意把他們放在道德中去進行衡量,說到底聲色犬馬的一切,我是喜歡的,它是道德之外的一個世界。」——王安憶
【故事簡介】
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至康熙六年(一六六七)的上海興起造園風氣,申姓仕紳家族也隨俗打造一座「天香園」,園中種桃、製墨、養竹、曡石……
天香園的主人申明世之長子柯海,與南宋康王一脈的徐家之女小綢結髮,卻因柯海納江南的閔女為妾,夫妻之間感情從此決裂,形同陌路;而小綢因與申家次子鎮海的媳婦情同姊妹,在性格厚道的鎮海媳婦穿針引線下,弭合小綢與閔女之間的嫌隙,三人遂以閔女巧奪天工的繡藝奠定「天香園繡」名號之基;而柯海兄弟鎮海因具與世無爭的淳厚性格,於妻子閔氏辭世後,遁入空門;而鎮海之子阿潛託付予小綢撫養成人,後娶了杭州的希昭為妻,卻在一個傾聽「弋陽腔」戲曲的月夜之後,無聲無息地跟著唱曲人隱沒在人世裡……
這是一個男性缺席而由女性頂天持家的故事,究竟三代的女人具備何種功夫,得以讓香火延續?
天香園中的「好男好女」各自經歷怎樣的曲折,方頓悟出生命自在花開花落的平凡幸福?
【本書特色】
《天香》的結局沒有大痛苦、大悲憫;有的是大家閨秀洗盡鉛華後的安穩與平凡。傳奇不奇,過日子才是硬道理。《天香》文字婉約如詞、情節幽深如鏡,如此動人心魄的巨作,是部反璞歸真與渾然天成的小說。不慍不火的敘事且不鑿痕跡地耙梳生命之奧義,一路細細品讀,玉潤珠圓的字裡行間,啟示我們體悟得生活與人世,看似平淡實則深刻的生存況味。
生命之所以精彩與重要,是因為懂得欣賞那些被忽略的細枝末節微小事物。
我們不得不撫掌承認,大器、華實、優美的《天香》,說穿了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世故人情!
作者簡介
1954年生於南京,翌年隨母親遷至上海,文革時期曾至安徽插隊落戶。曾任演奏員、編輯,現專事寫作並在復旦大學任教。
《長恨歌》榮獲九○代最有影響力的中國作品、1998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0年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1年第六屆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富萍》榮獲2003年第六屆「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長篇小說二等獎;《天香》獲2012年第四屆紅樓夢文學獎;《紀實與虛構》獲2017年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2011年入圍第四屆曼布克國際文學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2013年獲頒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著有《紀實與虛構》、《長恨歌》、《憂傷的年代》、《處女蛋》、《隱居的時代》、《獨語》、《妹頭》、《富萍》、《香港情與愛》、《剃度》、《我讀我看》、《現代生活》、《逐鹿中街》、《兒女英雄傳》、《叔叔的故事》、《遍地梟雄》、《上種紅菱下種藕》、《小說家的讀書密碼》、《啟蒙時代》、《月色撩人》、《茜紗窗下》、《天香》、《眾聲喧嘩》、《匿名》、《鄉關處處》、《考工記》、《一把刀,千个字》等。
作品被翻譯成英、德、荷、法、捷、日、韓、希伯來文等多種文字,是一位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的中國作家。
相關著作:《富萍》《一把刀,千个字》《考工記》《鄉關處處》《匿名》《眾聲喧嘩》《天香》《茜紗窗下》《月色撩人》
【預購】現實與詩意:馬華文學的欲望◎黃錦樹
平常價 $38.00第三部現象級研究論文集
懇切探討華文世界與馬華文學的文學想像,與如何實踐。
只要想成為學科,一切學科都必須認為自己有邊界和某種內在規則,即使這些是隨時間變化的。沒有甚麼比民族自大和學科短視的組合更能讓學生停止創造性地思考。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椰殼碗外的人生》
●關於本書
三十年來,沒想到我似乎成了最「關心」馬華現實主義文學的留台學者……我認為它應視為另一種「中國性」的體現。「本土」、「主體性」也者,是「馬華文藝的獨特性」更符合時代學術話語的一種抽象轉譯。
——《現實與詩意》自序
本書共分三卷,收錄十六篇文章,集結作者數十年的深度思索。
卷一涉及華文文學作為一種「民族文學」的反諷式重探。「馬華文藝的獨特性」和它自身的悖論,從華人史的角度看馬華小說視野如何窄化,重探「馬共小說」及「非詩」的馬華文藝獨特性,在在都關涉馬華文學所關涉的各種「現實」。
卷二則是尋找馬華文學的「詩意」。從數十年的馬華新詩史裡上下求索,熱帶華文小說作為香港現代主義的前世,馬華現代小說的時差與時延,馬華文學裡民國的形影神,一種自我解構的南洋史詩,野故事。
卷三始於對「華語語系」的批判性反思,繼而漫遊於南方華文文學加拉巴哥群島的空想,馬華文學裡的橡膠樹回憶,花蹤作為馬華文青取暖的唯一爐火,文學性的政治。
全書完整收錄黃錦樹對現代華文文學的獨到觀察,是探討現代華文文學議題不可忽視的重要觀點。
馬來西亞華裔。一九六七年生,一九八六年來台求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一九九六年迄今任教於埔里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榮獲多項文學獎。
著有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烏暗暝》、《刻背》、《土與火》、《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猶見扶餘》、《魚》、《雨》、《民國的慢船》、《大象死去的河邊》;散文集《焚燒》、《火笑了》;論文集《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謊言或真理的技藝》、《文與魂與體》、《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等。
相關著作:《大象死去的河邊》《時差的贈禮》《烏暗暝》《論嘗試文》《火笑了》《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刻背(全新修訂版)》《猶見扶餘》
【預購】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譯者:申昀晏)
平常價 $29.00女性主義經典《性/別惑亂》、政哲《非暴力的力量》作者,當代西方公共領域重要異議之聲
後九一一時代的政哲思考/評論集萃
※ 當重大社會事件襲來(例如國家軍隊發生虐囚事件、虐待照片廣為流傳),知識分子該如何思考與介入?
※ 社會因爭議性公共議題而爭論不休(例如以民主之名的「民主國家」、進步的性政治、與伊斯蘭宗教規範之間相互衝撞),哲學家能向我們提供什麼獨特細微的切入點與討論議程?
※ 而我們,在這個數位媒體的攝影時代,能如何重新構思「框架」,辯詰我們身處世界的生命政治與時間性?
※ 當代世界該如何在「肯認」、文化多元主義與身分政治的討論之上,不讓討論陷入僵局?
本書主要由五篇回應當代戰爭的文章組成,聚焦於呈現我們的情感和倫理傾向是如何受到選擇性的差別框架所規範。延續作者在後九一一時代的思考主題,更進一步探問且主張:若某些生命沒有一開始就被認識為生命,其傷痛或消逝也就不會為人所認識;如果特定的生命不被稱之為生命,或更根本的、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特定的認識論框架中被視作生命,這些生命便不曾完全地活過,遑論消逝。
▋▋▋ 眾聲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陳 瑄( 陳 穎 )|台師大、世新大學講師,影評人、譯者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國家人權委員會諮詢顧問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閱讀生命政治》作者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鄭斐文|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戴遠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約聘助理教授
【看見無人弔唁的生命】 戰爭持續進行——這並非僅止於譬喻,而是此時此刻、日以繼夜正在發生的事實。
透過巴特勒的詰問,我們也許會驚覺自己用以思考的框架——將某些生命視為「可活的」、「可弔唁的」;哪些是不值得活的、甚至從來沒有活過的「生命」,這些「戰爭的框架」究竟如何產生作用。
而恰恰是當我們清楚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事態就有可能出現縫隙,成為造成改變的起點。
《戰爭的框架》平裝版於二〇一〇年集結出版。面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火,美軍在關塔那摩灣與伊拉克的虐囚照片曝光流出、「第一世界」公共知識分子為了該如何回應英美霸權與開啟戰火而辯論不休,種種「震驚」讓巴特勒寫下這幾篇文章。儘管世界局勢變化快速,但戰爭、性政治與宗教不寬容依舊是今日社會的重大分歧與嚴重課題,巴特勒的評論言猶在耳,需要我們細讀審思。
【預購】草莓與灰燼◎房慧真
平常價 $30.00散文中的運詩人——房慧真,
自光與暗之間窺探,走往文明岔出的荒蕪廢墟;
那些在現世煽動的偏見殺伐、湮滅於璀亮核爆的碎散靈魂,
皆化作一朵朵善惡共生的俗世花蕊,
在浪裡浮沉,於字裡託身。
★房慧真多年散文精萃,以其明澈冷眼深情凝視,單刀切入光潔表象的暗中風景。
★融合生命書寫、城市觀察、顛簸旅記,以及直面歷史屠殺現場的人文論述;〈草莓與灰燼〉一文更榮獲2016年度散文獎。
楊佳嫻專文作序——
「房慧真不只是讓我們看到當代最有才華的散文作者的寫作技術,也看到她如何開展歷史與人性的視野,甚至讓我們悚然自省,是否你我也在懵懂中洗去他人如洗去灰,心安理得吞吃甜豔草莓。我把〈草莓與灰燼〉當作情感教育,也當作倫理教育──什麼是惡?什麼是庸常中的惡?骯髒與潔淨、人與非人,界線在哪裡?」
/
這本書,帶著人們逼視被層層抹去的,裸命者的眼神——
街上的浪人與貓、匯聚流離故事的破落公寓,
酒店街沾染脂粉氣的夜夜營生、印度德里與螺馬同命的女性身影;
網路社群以正義為名的血光角力,蛇昂首吐信、蛤蟆沁出毒液,
對映近百年前納粹如齒輪運作的毒氣室與屠殺日常,
她說:「要讓普通人成為劊子手,首先要讓他們相信,
要殺的不是人類,而是一隻可以踩在腳下的害蟲⋯⋯」
在她筆下光與暗互為表裡,那些風光明媚總不乏髒漬點綴;
也或許,文明所演進的繁華都來自犧牲,
鏡頭聚焦至人們刻意無視的卑微暗處,
被荒棄的不只是肉體,還包括倖存者的靈魂。
「太陽越毒辣、世態越炎涼,
隔著玻璃帷幕隔著電視螢幕旁觀他人的痛苦,
誰也不想離開冷氣房。」
房慧真的散文除了描摹形色各異的邊緣人、旅途中的顛簸處,自身成長歷程與記者生涯所窺見的斑駁衰朽,更深入歷史現場,將視線延伸至納粹集中營、德國百萬大驅離的牲口列車;直擊車諾比核災血肉如塵灰翻飛,同時青草仍瘋長,花怒放,水自流。作者自鮮麗潔淨的表面窺見向陰之處,如同草莓上無法漠視的灰燼,大多時候燦亮與毀滅同時並存。
本書凸顯了文明與罪愆互會交織的對比:在七彩爆炸雲朵揚起的塵灰中、在光潔城市的腐臭巷弄,皆帶出現世被美好掩映的頹然暗面。
全書分做「浮世」、「畸人」、「顛簸」、「回眸」、「盡頭」五輯。由「向外觀照」往「內部凝視」逐漸收束,邊走邊看眼下所收納的城市背陽風景:黯淡的場所、畸零的浪人,繼而顛簸行旅間穿越黑暗大陸、抖落滿身塵沙,一步一步走向內在的文明黑洞,沒有光的所在。從由隔著一段距離純粹觀看,到進入真正的黑暗之心、文明的盡頭。由路邊的小塵埃到草莓上覆蓋的人骨灰燼、核災後人形的瞬間灰飛煙滅。
「在災難前,文字無以描摹,
彷彿任何描述都成了褻瀆,
只能直觀地『看見』。」
【預購】二級玩家(Ready Player Two)◎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譯者:黃鴻硯)
平常價 $33.00亞馬遜年度百大暢銷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好書
挑戰全面升級!
《一級玩家》 系列作強勢登場!
如果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會到極致享受,你還願意醒來嗎?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科幻小說與奇幻
★逾三萬次讀者4.3星高分評價
★Goodreads逾100,000名讀者評分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娛樂週刊》、《每日郵報》、《連線》雜誌、CNN、英國水石書店──國際重量級媒體一致好評
★高踞亞馬遜科幻類有聲書暢銷榜逾300天
▍本書特色
- 《星際大戰》、《魔戒》、《哈利波特》之後最令人屏息的重磅娛樂經典
- 融合懷舊的電玩、電影元素,與未來的想像
- 對當代VR虛擬實境技術的超前想像
▍第一集銷售佳績
- 全球千萬書迷引頸企盼 史蒂芬‧史匹柏親導改編電影、泰.謝里丹主演,創下五億八千餘萬美金的亮麗票房
- 《紐約時報》No.1 長達87週盤距《紐約時報》排行榜 、58國熱銷、翻譯為37種外語版本
▍內容簡介
「身分認證成功!歡迎來到綠洲!」
如果再也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擬,
有如天堂般的感官享受,是否也可能逐步把我們逼入地獄?
韋德贏得「綠洲」創始人哈勒代的比賽後,獲得巨額財富,成為「綠洲」新一代繼承人。就在韋德漸漸與夥伴疏遠,也對生活感到茫然之際,他意外發現哈勒代留下的一項全新科技ONI,直接與用戶大腦連接後,能以近乎真實的感官知覺體驗「綠洲」裡的一切活動。這項科技一經發布立即引起風潮,為韋德賺進大把鈔票。沒想到當ONI在線使用者達到7,777,777人,哈勒代沉寂已久的網站竟又出現了新的謎語,暗示所有玩家去尋找「賽蓮靈魂」的七個碎片,神祕的是,這次任務的獎賞竟無人知曉。
就在此時,「綠洲」的另一位創建者莫洛遭到強大人工智慧綁架。韋德一行人這才發現,人工智慧竟已經與越獄的邪惡「六數人」領袖索倫托搭上線!他們被迫在有限的時間內解開謎題,找齊七個碎片,否則人工智慧就會駭入ONI科技,破壞玩家的大腦,讓「綠洲」線上的五億用戶一起陪葬……面對更複雜的謎題、更強大的敵人,韋德與夥伴再度攜手合作,他們能不能克服眼前的挑戰呢?
最後一個任務:請拯救五億條人命。
準備好登入了嗎?
倒數計時,三﹑二、一……遊戲再度開始!
▍各界對《二級玩家》系列的讚譽
迷人之作。彷彿《巧克力冒險工廠》加上《駭客任務》。——《今日美國》
令人上癮的作品。是星際尋寶遊戲,也是浪漫的真誠之作——CNN
令人愉快。給大人的哈利波特。──《赫芬頓郵報》
時間在一場接著一場冒險中無聲無息地蒸發——《娛樂週刊》
一部聰明又有趣的驚悚片,既頌揚又批判網路文化。——《舊金山紀事報》
讓人翹首期盼的經典《一級玩家》的續集,充滿機智和新的發明,是高強度遊戲冒險和八〇年代流行文化的大膽混搭。──英國水石書店
科幻小說作家約翰‧史卡奇恰如其分地將《一級玩家》形容為「阿宅聖典(NERDGASM)」──對這款關於奇幻文化的狂熱奇幻神器,這個形容再好不過了。……作者能夠將他最喜歡的玩具和遊戲融入到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中。──《紐約時報》
一部好玩、好笑、極具娛樂性的小說。 ……這本小說中,大量的八〇年代瑣事令人愉悅。……但即使是需要谷歌來查詢何謂 「Commodore 64」、「Inky」、「Blinky」、「Pinky」 和 「Clyde」 的讀者,也能享受這場懷舊盛宴。
──《克利夫蘭公論報》
對於那些已經開始懷念二十世紀後期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寶藏。但對於喜歡好書的人來說,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讀物。——《連線》雜誌
宅的最高境界!非常有趣,也非常成功的作品。——《每日郵報》
一本超級棒的作品!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意細節......我為克萊恩的大膽想像大感愉悅。──瓦基新聞報
迷人而富有想像力。……當遊戲玩家必須在虛擬世界中解開謎題,並智勝頑固的敵人以拯救真實的敵人時,讀者也參與了這場毫不間斷的瘋狂之旅。──泰瑞‧布魯克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沙拉娜創世紀系列」作者
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
暢銷書作家、編劇,同時也是一名父親,以及全職GEEK。他目前與家人住在德州奧斯汀,乘坐DeLorean汽車穿梭時空,也收藏相當多經典電玩。
他的代表作《一級玩家》出版至今風靡全球讀者,銷售突破一百七十萬冊。小說問世後,榮登《今日美國報》年度百大名人榜。克萊恩同時參與由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一級玩家》同名改編電影編劇工作,該電影全球票房超過五億美元。其後,他出版小說《一級艦隊》,銷售成績亦十分亮眼,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一百週。
隨著《一級玩家》續集《二級玩家》出版,克萊恩除了再度引起國際閱讀現象,也帶起一波電玩、電影懷舊風潮。知名電玩平台Roblox搭配小說設計同名線上尋寶遊戲,吸引超過一千三百萬位玩家共襄盛舉。克萊恩受訪時曾表示,《二級玩家》改編電影拍攝也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相關著作:《一級玩家(史蒂芬.史匹柏親導同名電影原著小說)》《二級玩家(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一級艦隊(《一級玩家》作者全新獨立作)》《一級玩家(電影書衣海報珍藏版)》《一級玩家》
譯者簡介
黃鴻硯
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副店長,文字工作者。翻譯、 評介、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企畫相關展覽。漫畫譯作有《竹光侍》、《惡童當街》、《少女樁》、《荔枝光俱樂部》等,文字書譯作有《圈外編輯》、《二十四隻瞳》、《九個故事》、《法蘭妮與卓依》、《抬高屋梁吧,木匠;西摩傳》、《革命的那一天》等
【預購】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譯者:郭寶蓮)
平常價 $33.00《今日美國》盛讚:「迷人之作!」
史蒂芬‧史匹柏親導同名改編電影全球票房超過5億美元
這個故事展現了為什麼人們會不想活在現實世界,卻也同時呈現我們會因此失去什麼。它具有強烈的警世意味,也是一個精采刺激的冒險故事!──史蒂芬‧史匹柏
這場虛擬遊戲比真實人生更加險惡,想要活命,就必須一路領先!
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停留榜上超過100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逾40,000次讀者4.7高分好評
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最佳作家、最佳科幻小說,評分近100,000筆
《出版者週刊》《連線》《紐約每日新聞》《每日郵報》《芝加哥讀者》《克利夫蘭公論報》等國際重量級媒體齊聲讚歎
麻州大學年度新生推薦閱讀課外讀物
▍強勢橫掃各大媒體選書獎項
★2011年邦諾書店科幻類最佳小J說
★2011年哈德遜書店最佳小說
★2011年《圖書館期刊》最佳圖書
★2011年《娛樂週刊》十大好書
★2011年蘋果電子書科幻 / 奇幻類最佳小說
★2011年Audible.com年度最佳有聲書
★201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
▍本書獻給以下讀者
★給生於80年代、長於80年代、對80年代抱著懷舊與熱愛的你
★給眷戀經典老片、反覆重看被旁人嫌無聊、一聽到片中台詞就忍不住自動說出下一句台詞的你
★給深深著迷電玩遊戲,為了破關可以熬夜到天亮的你
★給熱中於「冷知識」和「尋找彩蛋」,為之樂此不疲的你
★給渴望因為一本精采小說而心跳加速、屏住呼吸、徹夜難眠的你
▍內容簡介
一筆巨額遺產點燃全球玩家的美夢!
三把鑰匙,三道門,一場引爆世界危機的競賽即將展開!
二〇四〇年,全球大部分的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登入「綠洲」。
經濟大蕭條,能源嚴重枯竭,各地災荒四起。為逃避這一切,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虛擬實境遊戲漸漸取代了現實生活,無一不備的「綠洲」名副其實地成為人們身心的烏托邦。
有一天,所有玩家都收到「綠洲」創造者哈勒代的死訊。這位全球首富在遺囑中宣布:勇奪「程式彩蛋尋寶競賽」冠軍的人,就可以繼承他兩千四百億美金的遺產。這場全球性的競賽規則很簡單:只要在遊戲中找到三把鑰匙,打開三道門,率先尋獲哈勒代的「程式彩蛋」,就能奪冠。「綠洲」裡有數千個星球和城市,所有人都知道三把鑰匙就在某個角落,卻始終沒有人找到過。
五年後,一向討厭現實生活的孤兒韋德,從哈勒代的遺囑看到了希望。他因緣際會找到第一把鑰匙,一夜間成了人氣獵蛋客。哈勒代的敵對廠商卻在此時找上門,試圖藉韋德之力來控制「綠洲」。虛擬世界的戰爭逐漸延伸到現實世界,在這場險惡的爭奪戰中,為了保命,他必須一路領先……
▍《紐約時報》專欄誠摯呼籲:就要讀這本!
進入《一級玩家》的世界會讓人驚歎,這種經驗既興奮又深刻。克萊恩是說故事高手,他勾勒出高清晰度的未來,令人目眩神迷,但同時又帶領我們乘坐情緒的雲霄飛車。就算不是科技技客,就算不接觸電玩,你也能享受這本書。在宅男技客的表象下,它所呈現的是動人的友誼故事、善惡的鬥爭,以及當代的愛情故事。克萊恩藉由此書來告訴我們在高度連結的數位世界中,當個真正人類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如果你愛動作片和冒險片,就要讀這本書,如果你追求愛情和人生意義,如果你想預見未來,或者只是要單純享受小說所帶來的興奮悸動,也都能從這本書裡獲得。撇開《哈利波特》、《星際大戰》和《魔戒》,令人震懾的新故事和說書人來了。別等著做好心理準備──直接買書,跳進去讀。因為這麼令人讚歎的故事是不可能等你先做好心理準備的!──《紐約時報》專欄「紐約市電影」
▍各界讚譽
你可以稱《一級玩家》稱為創意之書、融合遊戲的小說、嚴肅的科幻史詩,或者漫畫形式的流行文化混合物,然而,它卻又顛覆你賦予的任何標籤!終於,這世代的《神經喚術士》出現了!──暢銷書《失控的邏輯課》作者威爾.拉凡德
就連不玩電玩的我也讀得津津有味!──《紐約時報》暢銷小說「南方吸血鬼」系列作者莎蓮.哈里斯
我真的、真的、真的好愛《一級玩家》……我指的是那種神魂顛倒的愛!作者克萊恩以精湛技巧爬梳一九八○年代豐富的流行文化,帶領讀者輕快地馳騁在先進卻緬古的未來世界中,令人目眩神迷。──《紐約時報》暢銷書《機器人啟示錄》作者丹尼爾.威爾森
引人入勝,充滿想像力……為了拯救真實世界,玩家必須在虛擬世界裡一一破解精心設計的謎碼,智取頑固勁敵。一趟狂野不羈的閱讀之旅!──暢銷小說「沙娜拉」系列作者泰瑞.布魯克斯
一本讓你在電玩中經歷欲仙欲死境界的書……想像電玩「龍與地下城」與八○年代的電子遊樂場在一場激情的翻雲覆雨之後,生下的孩子在魔獸起源地艾澤拉斯被扶養長大!──暢銷書《垂暮戰爭》作者約翰.史卡奇
精采歷歷,栩栩如生,具有溫馨本質的虛擬探索……克萊恩這部玩家冒險傳說的想像力十足,洋溢歡樂氛圍,深具暢銷潛力。──《書訊》
在探索虛擬世界之餘也散發著一九八○年代的濃濃懷舊氛圍,就連導演約翰.休斯最死忠的粉絲也能被取悅……窩心但自貶的主角韋德所屬的宇宙怪異地融合了真實的過去和虛擬的當下,他是不可思議卻令人喜愛的完美主角!──《出版人週刊》
活潑歡樂、驚喜連連、精采刺激的冒險故事……書裡的每個句子都讓我愛不釋手!──超人氣網站「波音波音」創辦人馬克.法蘭腓勒德爾(Mark Frauenfelder)
太屌了。這本書取悅了我這副技客身軀裡的每一根技客神經。好像專為我而寫的!──暢銷小說《智者的恐懼》(The Wise Man’s Fear)作者派崔克.羅斯弗斯
作者恩斯特.克萊恩筆下的人物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一場攸關生死的競賽──這種情節適當不過,因為作者也是奮戰不懈以求讓夢想成真。克萊恩將悲慘的惡托邦和精心刻畫的懷舊氛圍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的故事肯定會在每個真正技客的心中引發迴響。──《血誓》(Blood Oath)作者克利斯.方斯沃斯
不知怎麼辦到的,總之克萊恩成功地把技客對七○和八○年代的集體懷舊夢想放入了他們的神經系統,讓他們出神地陶醉其中,並利用他在這二十年裡重新找到的試金石創造出比閱讀更了不起的冒險。《一級玩家》提到的電影《戰爭遊戲》、電視影集《天才家庭》、阿拉丁城堡電子遊樂場,以及其他許多很棒的驚喜,在在勾起我年輕時的最美好回憶。──《唐人街死雲大危機》(The Chinatown Dead Cloud Peril)作者保羅.馬蒙
書中隨處可拾電玩遊戲、電影、小說、漫畫、歌曲和電視劇。有些顯而易見,有些隱而細微。讀了之後我確定我開始懷念這些,我相信你也會:程度則視你所屬的技客文化而定。你認出來的那些一定會讓你漾起微笑,從頭溫暖到技客的腳趾頭。然而,這本書只有這樣嗎?只是為了獎勵曾迷戀的事物而形成的技客大集合?除了沉溺於每個技客的幻想中,期望有一天我們腦袋裡那一只只裝滿某領域細瑣知識的破瓶可以讓我們聲名大噪、名利雙收,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意義嗎?當然有,《一級玩家》精采地訴說著友誼、夥伴情誼、榮譽和愛。在真實世界中曾交過朋友,主動維繫友誼,或者曾愛上網友的人,就會發現這本小說裡所提到的人際關係確實可信。這本書要傳達的訊息就是,不管你是誰,來自何方,如果你對於想達成的事情集中念力,並借助朋友的一點幫忙,你一定能達成。最棒的是,它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人能團結一致,就能撂倒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的大壞蛋。──「技客星球」網站書評
▍更多克萊恩精采之作
- 二級玩家
一項全新的科技ONI問世,能直接與用戶大腦連接,讓人們以真實的感官體驗「綠洲」裡的一切活動。然而,名為安納瑞克的人工智慧竟以此挾持五億名玩家,威脅韋德與他的夥伴,若不為他解開哈勒代留下的最後一道謎題,就要癱瘓所有人的大腦……
- 一級艦隊
札克覺得自己可能瘋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教室窗外,高速移動的飛碟正在空中飛行,而且,造型就像是他最愛電玩裡的敵軍戰鬥機。如果這不是夢,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札克年紀輕輕,就要跟他的爸爸一樣失去理智嗎?
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
暢銷書作家、編劇,同時也是一名父親,以及全職GEEK。他目前與家人住在德州奧斯汀,乘坐DeLorean汽車穿梭時空,也收藏相當多經典電玩。
他的代表作《一級玩家》出版至今風靡全球讀者,銷售突破一百七十萬冊。小說問世後,榮登《今日美國報》年度百大名人榜。克萊恩同時參與由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一級玩家》同名改編電影編劇工作,該電影全球票房超過五億美元。其後,他出版小說《一級艦隊》,銷售成績亦十分亮眼,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一百週。
隨著《一級玩家》續集《二級玩家》出版,克萊恩除了再度引起國際閱讀現象,也帶起一波電玩、電影懷舊風潮。知名電玩平台Roblox搭配小說設計同名線上尋寶遊戲,吸引超過一千三百萬位玩家共襄盛舉。克萊恩受訪時曾表示,《二級玩家》改編電影拍攝也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相關著作:《二級玩家(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二級玩家(博客來獨家書封版‧全面升級!《一級玩家》系列最新磅礡大作)》《一級艦隊(《一級玩家》作者全新獨立作)》《一級玩家(電影書衣海報珍藏版)》《一級玩家》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包括《我們沒有那麼要好》、《心願清單》、《重生》、《長椅上的天使》、《鯨魚之歌》、《血色童話》、《夜之屋》系列等。譯稿賜教:hot8miso@hotmail.com
【預購】造夢者:吳岱穎絕版詩作精裝復刻◎吳岱穎
平常價 $28.00詩人吳岱穎作品《明朗》、《冬之光》經典復刻合集,
自有限的生命迴路將那些說不出口的,以詩恆久銘記;
黑暗盡處,仍有朗朗的冬陽在那裡。
凌性傑、孫梓評——紀念專文收錄
王盛弘、朱國珍、林育德、陳育虹、陳義芝、郭強生、焦元溥、楊佳嫻、廖偉棠、羅毓嘉——恆久想念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只有在幽獨之中才能發現,像是冬日陰暗的天色裡,舉首望見的微小光亮,抗拒著世界完全的黑暗。像是詩,持續著揭發表象背後,屬於真實的存在。所以我們又獲得了信念,相信即使暴亂無常在下一秒鐘,乘著海嘯沖進家門,但在這個當下,這個不斷分裂崩解的當下,我就是這麼活著,這麼在著。」——吳岱穎
綿延的海岸線,若隱若現的霧笛,
在他詩中我們或者泊岸或者出航,
那些關於青春綿亙的海洋意象,
蜿蜒著日復一日的行旅生活。
他在詩中徒步書寫著:
我只是看見青春和你同在
看見單車穿過小城,經過主街
鑽入,越來越近的潮聲
成為記憶中最繁複而單純的隱喻
關於生命中的各種存在與消逝,
關於在鋼索上行走一路丟失的那些明媚或頹然的風景,
皆在詩人字裡如海岸線般持續綿延、閃動如潮聲;
那是深陷黑暗時所能藏身的僻靜角落,
總有光與暗裁開時間讓我們作夢⋯⋯
本書為已故詩人吳岱穎絕版著作《明朗》、《冬之光》復刻重現,收錄其二○一一年前的經典詩作。內容涵括花蓮海岸生活,情感上的自我對話,以及關於此身存在狀態的揭示。作家凌性傑曾說:「吳岱穎的詩不管內觀自省或向外探照,都能帶出深刻的意義。」
而當肉身還諸天地,遺留的詩句仍如光束般輝映人世或明或滅的燈火;那些珍貴的、關於生存的種種辯證,是最真摯的誠實坦露:
「我始終相信,寫詩一途只能是孤獨的,因為一切對於生活的感受,都是詩人專橫的表現,他只能用自己的語言,寫此心與外物相交接的狀態。」
◎裝幀設計
知名平面設計師——莊謹銘操刀設計!
以「圓背精裝」形塑作品的永恆經典。包覆的書衣鋪展出寧靜溫暖的夢境氛圍;在樸拙帶手感的維納斯沐光紙上,以水彩效果繪製弧線和卵形,更醞釀出造夢者的「創造」意境。
點綴其中的燙霧金箔線條,象徵夢裡潮聲的粼粼波光,碎閃在詩句之間,彷彿拉長恆久的念想。
◎永恆推薦
人生一場大夢,我選擇相信,岱穎已經從這個夢進入下一個夢。他所造的夢境,所寫過的詩,會一直陪伴著我們,讓我們有力氣去追問永恆是什麼。想念一個遠行的詩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他的作品,從他的作品裡找到慰藉與啟發。
——作家 凌性傑
吳岱穎始終明白,正因「憂傷是長期的事業」,詩才會是觀看世界的洞燭。
《明朗》有個句子令我難忘:「最接近風景的是火焰」。
暗中,詩人彷彿端坐於孤獨,擦亮火光,照見風景的一瞬——
他起身,詩發生。
——作家 孫梓評
岱穎是我認識的詩人中最天才洋溢的,他經常不經意地在提到俗世人生時露出睥睨的表情,在他秀俊而慧黠的臉上輕描淡寫著竹林七賢那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俏皮。他的文字精準,語言就是詩。《造夢者》是詩意的精華,如流星般為我們照亮夢的路徑,而岱穎先一步乘夢而去。
——作家 朱國珍
2020春接受陳義芝訪談,岱穎提及他曾思索何謂詩意?訴諸直覺能否真正碰觸詩的本質?提及他如何體會出剝洋蔥式的閱讀與思考方法,以之觀察周邊事物隱藏的符號系統,文化意涵,可能的脈絡,並運用到創作上。他將這些心得分享給學生。
「詩人用思維的手指穿透事物,帶領讀者看到」岱穎說。對詩,岱穎是嚴肅的。
我們失去他了。這麼一位好詩人,好老師。但只要我們留住他的文字,我們就留住了他。
——詩人/譯者 陳育虹
岱穎學長/老師是我所知對詩最嚴格的詩人,面對習作或名作,他總眉頭深鎖,用筆圈出、劃線所有覺得可疑的語句,並且反問我一連串難以回答的問題。他教會我寫詩,教會我對美學和文學保持懷疑,他以言教、身教和這部作品,為這世界留下「詩很嚴肅,至少值得嚴肅以對」的詩教。「過往的所有時光皆如此刻──然而/有隔,當我想起」,想讓岱穎學長/老師知道,他詩作的讀者,遠比他想像得多,而且,還會更多,但想必,他已經知道了。
——學弟/學生、寫作者 林育德
吳岱穎
台灣省花蓮縣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首獎,及花蓮文學獎、後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曾獲全國語文競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朗讀第一名。先後任教於花蓮縣花崗國中、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個人詩集《明朗》、《冬之光》、《群像》,與凌性傑合著散文《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編著有《2017飲食文選》,與凌性傑合編《青春散文選》、《青春小說選》,與孫梓評合編《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相關著作:《群像》《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
【預購】邊緣人手記:寫給在喧囂中仍孤獨的我們◎馬欣
平常價 $28.00人每往中間游一步,就會發現自己更邊陲化一點;
邊緣人的位置,是看這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
暗黑系文字拾荒者——馬欣,獻給喧囂塵世的深情書寫。
描摹遊走於孤獨邊緣的一張張黑白臉容,揀選心靈疫情下的寂寞殘渣,
我們都是這世界不被理解的怪胎,在繁盛與荒蕪之間求生。
陳栢青 專文作序
艾怡良、朱嘉漢、林柏宏、胡淑雯、凌性傑、馬翊航、徐譽庭、陳雪、張惠菁、蔣亞妮、蔡傑曦——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 深刻自剖童年家變的孤獨、近年照護失智母親的心境,以邊緣人的冷凝視角,撫觸自我與他人的危脆傷痕。
★ 融合家族書寫、社會觀察、電影與書籍中的反芻與思辨,在社群爆炸、多數人難於定義自我的現世,透過散文打撈反覆漂泊的孤獨群像;廢墟感的文字空間,成為寂寞人得以歇息的療癒洞穴。
【本書內容】
老台北的靜寂夜晚/童年逐漸崩毀、人聲流散的家族/
床畔等待照護的失智老母/汲汲於功名卻轉身出走的絕決父親/
校園裡天真有邪的少女遊戲/沉浸於偶像社團的知識文青/
在電話亭反覆播打同一號碼,卻無法接通的愛情⋯⋯
她的文字像一手持攝影鏡頭,在電影般忽遠忽近的格放間,
讓這些人與事各自鋪展一段寂寞獨白。
他們始終渴望安打,卻一再迎來漏接後的懊喪頹唐。
那些傷痕不斷增生的人們,包含她自己,
皆在盛世喧囂下,自顧自挖著不知通往何處的地道⋯⋯
「我應該徹頭徹尾就是個邊緣人。總在最熱鬧的時候醒過來,在各種角色中言不由衷。在空氣中飄散著亢奮劑的當下,我們這麼容易興奮也容易疲勞。因此,我寫下了這本書,既是遠離也可能正在被同化的過程中,想起自己有當邊緣人的自由,與當個邊緣人的那份自得的清醒。」
——馬欣
她在夜半時分帶著筆電於街道晃蕩,
整座台北城披上倦容,被刷淡的表情如洞穴般沉默。
最後一站是巷口的小七,那是屬於她的深海基地,
輕敲鍵盤的趕稿時光,
三兩遊民、下工之人、獨身拚企畫案的女士,
微波食品的氣味彷彿海草遮蔽孤獨,
有人煙有暖食,雖然陌生卻是相濡以沫,
自詡為社會邊緣人的她,帶著這城市共感的寂寞,
於空白格之間趕路,成長記憶瞬間與現實交錯;
孤獨患者絕非一朝一夕養成,
總是在希望與毀敗之間,
尋找安身立命的地方⋯⋯
馬欣筆下有種刺痛人間的荒涼,繼凌厲揭穿現世瘡疤的《階級病院》之後,這回她轉而以冷靜且柔軟的視角,縫補人心內裡的深深孤獨。當回憶綿亙至今,自第三者的旁觀冷眼反芻成長記憶:在家人離散間初嚐恨的滋味,她曾是太早熟知人情涼薄、不得不為童年送葬的少女;她也寫當代人揮之不去的邊緣宿命:包含社群上各種插旗表態、在現世大疫如墜身霧裡的惶然⋯⋯當外在越是喊得震天價響,內裡越顯孤絕殘破;我們像是鬼魅般在這偌大的社會容器中往復飄蕩,輪迴在希望與覆滅之間。
【好評推薦】
「那些童年視角的秘密,那些成年後的獨自呢喃,累積成為生命的重量,寫作就是她最大的秘密基地,典藏她生命中各種寶藏和禮物,閃閃發光的、陰暗難解的。我的閱讀彷彿敞開這神秘空間的大門,是這段自我揭露的旅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林柏宏
「在喧囂的時代,日常之中有許多閃躲不了的雜音、噪音。為了抵抗這些不太美好的事物,我常常躲進馬欣的影評文字裡,找到一個適合看世界的邊緣位置,汲取片刻的靜謐。從《邊緣人手記》裡,我聽見了孤獨,以及孤獨帶來的自由之聲。能夠安守在自己的角落,原來是這麼好的一件事。」
——作家 凌性傑
「《邊緣人手記》裡有一列與陰暗相關的詞彙,就有一列與光明相關的詞彙。但馬欣不是對立它們(正如邊緣不只是中心的對照組),而更像她說的「臥底」——自帶地下室與地道,穿梭人間的表與裡,以故事斷捨離,讓印象再印象。手記意味親力親為,然而怪物始終逡巡。面對時間的漏網,生命的高貴與失靈,若她的寫作有其果敢與冥頑,那應該就是所謂:不討好的勇氣。」
——作家 馬翊航
「馬欣《邊緣人手記》書寫了人生的也是各種關係的地下室。可誰不是在自己的地下室裡,她真正的創造在於,分明有隔,卻又變成開放式空間。再狹仄,卻能借景。她的散文好看,在能進到多深的裡面,縱滿肚子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樣世故人情,真寫起來,卻總是雨過河源隔座看,淡淡然,似有若無,和世界格格不入。」
——作家 陳栢青
「馬欣的文字時間,終於來到迂迴行轉的起點。她的記憶,像是被壓模烤製成的一盒長崎蛋糕,長崎蛋糕裡沒有蜂蜜,連甜味都發散著苦楝花般的澀。《邊緣人手記》更是一場從第三人稱「她」到私「我」的挖掘練習,在天光移轉、人情盡老的階級底下,藏有她心竅孔眼各種感官搭成的地下隧道。你讀得出來,她曾嘗試無數通往地表人間的方式,如往返糖果屋般的投擲食物碎屑或月色鵝卵石,直到人間大疫,人情如孤島陷落,她終於從心底隧穴裡搬出自己。以邊緣人的身世,歷劫歸來,一邊剝除血肉一邊學會以文字調劑,贈予邊緣世代一劑心靈疫苗。」
——作家 蔣亞妮
「像一顆顆電影鏡頭,我們是沒有被分配到劇情的邊緣角色,然而跟著馬欣細膩而精準的運鏡,我們皆能逐漸明白:其實我們並不孤單。」
——攝影作家 蔡傑曦
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幼獅文藝》、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等,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著有影評集《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雜文集《階級病院》。
【預購】階級病院◎馬欣
平常價 $26.00暗黑系影評人馬欣首本雜文集。
看她撕痂般扯開所有幸福拼貼,
原來,整個世界都是一座正瘋魔的階級病院。
★ 馬欣第一本深度解剖自我、洞穿社會的雜文專著,戳破隱埋於家族、校園、性別與社會的病態實況。
★回望成長以來走過的階級之路,透過頹靡妖異的破格筆觸,集結生命書寫、時論、深度書評與影評,完整俱現當代階級眾生相。
李明璁、李取中、李屏瑤、祁立峰、紀大偉、馬世芳、徐佳瑩、陳雪、陳珊妮、陳建騏、陳德政、張硯拓、五月天瑪莎、雷光夏、楊雅喆、鄧九雲、鄭宜農、膝關節、謝盈萱 各界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她是踩在流冰上、穴居黑暗裡的文字拾荒者,
不追逐合諧,著迷現世安好下的血腥氣味。
那些關於階級的事她從不避諱;
畢竟看穿了才好應付,說破了才教人安心……
「階級是視野死角,誰看誰都妄求、誰比誰都自賤。只有製造『羨慕』,才讓人像瞎子一樣,走向上層階級帶領的地方,鬼才知道那是哪裡,終究不是上層人待的地方。多麼奇妙啊,因為羨慕而產生的聰明,往往都是愚笨的,這不就是我們身處的當代嗎?」──馬欣
同樣一只歪掉的蝴蝶結,老師對窮女孩不耐說道「又是妳」,
換了個家境好的,卻是呵護至極,硬要調整至完美狀態。
同一輛校車駛過破落家屋與華美洋房,
女孩們一個個上車下車,小小心眼遂在車中蔓延開來……
輪到家族間的權衡角力,誰上了位咬住權勢,誰下了戲隱身離場,
她記下長輩打破男女階級往上爬,又再度被階級撂倒的身影。
而當同志情感在當代顯影,最大的拒斥來自父權社會的無法想像,種種藉口只是擦脂抹粉。
寫到從階級突圍的那些人,她深刻描繪香港風華,
記住了張國榮、梅艷芳不合時宜,卻如此絕美的凝眸身姿;
跟著椎名林檎妖魅歌吟,解開咒語、嗤咬掉文明,
讓心中爛泥滔滔湧出,原來我們皆有不振作的自由……
本書分作四輯:輯一「流冰上的童年:關於家的階級暗湧」書寫作者成長經驗、家族變遷中所經歷的階級樣貌;輯二「撕不掉的另類魔咒:身體與性別的階級戰爭」探討性別自主、同性戀情,以及女性面對自我身體與社會期待的多重困境;輯三「我們真的面對霸凌了嗎:階級下的人性之惡」深刻描繪強勢與弱勢,階級內的種種欺壓,以及人們面對自身夢想的無力;輯四「貧瘠中各自妖異:試圖衝破階級的那些人」則透過張國榮、椎名林檎、是枝欲和等人物描寫,於階級藩籬之外尋找自由的可能;輯五「黑暗前的殘響:文字與影像的階級展演」透過作者觀影、閱讀經驗,分享種種生命思辨。馬欣華麗又蒼涼的筆觸,試圖鑽探階級、翻轉階級;丟下一個個你我無法迴避的永恆命題。步步為營的人生就怕自階級骨架跌落,而我們該如何生存?又如何拾回碎散的靈魂?
◎名人推薦語 (依姓氏筆劃排列)
「看過無數電影聽過無數音樂,會發現自己匍匐而來的這段人生,原來竟是至今最為荒謬費解的一個怪奇文本。感謝馬欣奮力投出的這記直球,既無閃躲也沒取巧,勝負的定義已被改寫,因為勇敢、不羈,所以超越、自由。」
「尼采言『當你長久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但當那深淵的黑如同白晝般的光亮,抑或那沉化作空氣般的吞吐時,身處在這世界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凝視著深淵?於是馬欣透過文字讓深淵來凝視你,同時提醒著我們,這句話的前半是『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
她以文字修出一頂頂娉婷樹蔭,在這個正能量高掛的當今,讀者於是動心了, 到底要繼續給明亮地曬,還是縮進一種黑暗,不再想做英雄,而能如同《四重奏》 的角色般──幸福地卑微著。
──吳曉樂(作家)
「我是看了馬欣影評才知道她這個作家,邊看邊想這何止影評,更像質地純粹、體貼人心的散文,如今才有幸讀到她的《階級病院》。馬欣的文字有種獨特聲腔,淡淡說出極愛極痛,熾熱轇轕的光景。就像她的『流冰』意象。冽冽冷冷、底下卻是鮮烈熱情。每個人都是一座浮島,都像一塊流冰,沒法溶解成海水,也回不去原本的冰層。魑魅搏人,世情消磨,只能這麼漂流下去。」
「馬欣說話的聲音很細,臉上總掛著『外頭處處是陷阱所以要小心!』溫室花朵的表情,不像讀她文章時,字裡行間盡是豁出去的篤定。在我心目中她是輛在文字裡衝撞的跑車,零到一百之間的距離緊密到已經分不清是靜止還是疾行、是黑是白、是淡然、還是悲傷,只看到整本……一頁頁的煞車痕,情感濃度之高,觸目驚心。
從《階級病院》,看見她心中如履薄冰的世界原來不只有腳下踩著的天寒地凍,更多的是胸懷裡無限滿載的細膩情意,輻射般投向人心的能量太熱太重,釀造著時事以及專屬於自己的史詩。這杯美酒,我喝得過癮!」
保守的教會女中、餐桌旁的家族角力,她像《海灘的一天》裡那個離家前的女孩,隔著一塊毛玻璃,觀察著、窺視著,也丈量著那病態的校園戰場,以及偽善的大人世界。當時站在玻璃後面張著冷靜的眼,覺得自己『不成形狀』的女孩,正是後來我們知曉的,作家馬欣的原型。」
——陳德政(作家)
「多年來閱讀馬欣的文字,總感覺她的寫字桌旁有一扇小門,裡面藏著各種幽魂與哀傷,不時會衝出來在紙上留下字跡。那是被她封印的,關於世界的真相吧!所以這一回,我真高興看到她終於打開門,直接走進去了。關於幸福的空缺,性別的面具,霸凌者的模糊臉孔,甚至體制的沉默殺人,看她直面這一切,過癮又心疼,又隱約知道:這才是讓她覺得安適的地方。雖然名之為病院,亦即是各種苦痛、異常聚集的地方,但傷口就是要通風,才能夠好好地結痂,乾燥,風化。走完這一遭,她是不是好些了呢?
至少身為讀者的我,真的覺得強壯一些些了。」
「馬欣說過,每個人的天堂或許就是對別人的一點善意。宇宙萬物都是共生並存的,有了天堂的人肯定走過了地獄,而每個人的地獄都不一樣。我一直好奇馬欣經過什麼樣的地獄,讓她的筆鋒像手術刀。劃開皮膚,不需麻醉也不會疼痛,你立刻看清裡面潰爛壞死的組織細胞,還來不及哭喊她已幫你輕輕關上傷口,像魔術一樣。告訴你,沒關係,知道就好。請充滿善意吧。」
「即使世代更迭,在各種思想上除舊佈新,『階級』確實依然存在於空氣與血液,只是後天上多了更多改變位階的可能。像馬欣這樣去抽絲剝繭世界每一角落階級之痕的人,實在是非常勇敢。畢竟,憤怒悲傷都是赤裸,而階級裡的眼光,即使邪惡了也鮮少自知。於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或許讀者們都被迫檢視了自身也不一定。最後可能沒有誰特別清高,但如果能發現自己內心掩藏的情感比想像中不孤獨一些,那其實挺好的。」
「馬欣老師的文字,像是捨生取義的烈士,像是照見啟示的先知,在你試圖放棄,準備把自己塞進妥協的舒適圈裡,她總有辦法點醒我們這些不合期待的怪胎女孩們,然後靈魂能再次被啟動、被覺醒。」
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MTV中文音樂網站、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音痴路》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
相關著作:《階級病院(限量獨家包裝版)》《階級病院(限量題字親簽珍藏版)》。
【預購】渴飲光流◎吳懷晨
平常價 $25.00特別推薦——
向陽(詩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林婉瑜(詩人)
姚時晴(詩人)
唐捐(詩人、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宗翰(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蔡翔任(詩人)
騷夏(詩人)
這本詩集鍛接了魔幻、象徵與寫實語言於一爐,營造了多音交響的語境,展現了史詩的格局。我讀《渴飲光流》,深被貫穿於其中的人道精神與人權意識所感動。
——向陽
懷晨用屬於他的密語和圖騰,把「世界」和「明確意義」兩者連結的那條線拉開,拉出了另一個平面。長久沉浸於哲學領域的學者,看望景物的角度和所看見的細節如此與眾不同,語字的節奏、氣質脾性,有巫言的神祕感。
這是一本關於夢與神話、書寫的真實與虛構、歷史的訛誤與校正、語言的追緝與逼仄、時間的吸納與折射、生命的侘寂與鎏光,既宏觀又能以芥子納須彌的「不可思議」之書。
有慾最美,其力必多。這篇長詩涉及異化主題,型態上近於〈荒原〉或〈深淵〉。懷晨既能寫變化多端的短詩,又能經營繁複艱深的長詩,可見其詩才之健;這樣的詩集最可觀也最可親。
/
遙向台灣政治先行者致敬的詩篇, 一群真理盜火者的愛與命運
全書蘊含深沉的哲學思維——不乏激情、狂歌、魔幻、晦澀的語言,都建構在冷鬱的知性之上。但富有寓言式的生命哲思,總讓讀者沉迷於史詩繽紛的語境之際,也能省思眾生之苦與萬有存在的命題。
《渴飲光流》,詩人吳懷晨繼《浪人吟》之後的最新詩集,分二輯,輯一:渴飲光流,詩組共64;輯二:浪人獨步,10首獨立詩作。
輯一渴飲光流,可視為對台灣土地歷史隱喻的大敘述,或說更貼近史詩。而詩人揉合哲學性的思索和時間的結繩形式作為書寫的主體,將島嶼民主自由進程與自己生命深刻體悟經驗拼貼,皆以精采的詩的語言呈現。
〈渴飲光流〉的非常與成功,在於開啓了全然不同的現代詩書寫,是敘事體與抒情體的激盪相生,詩帖參照間已全然是當代小說的調度部署,提供了嶄新的閱讀形式。
整首長詩(分六十四帖)的情節與意象纏繞出的整體,有政治犯史實間的索引,也揉雜入神話間的互文創生;精彩、費解,必須通篇掌握才得以解謎。
詩人將「光流」一詞的物理性轉繹成詩,而於開宗即以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文字作為引言,平添詩之於時間的更大想像空間。
首段寫道:「記憶的三叉路——/薛西弗斯:過去從未過去/夏娃:未來從未到來/夸父: 嘴永恆遺棄了話語/時間從未饒過我們的心。」卡謬的薛西弗斯,伊甸園的夏娃,逐日的夸父,藏在詩人雋永句子裡,成為生命深不可測的符碼或謎題。我們可能是推石頭的薛西佛斯,也可能是詩中寫及的旋轉木馬,生命不斷地迴旋爾後成圓。
人因為孤獨的強大,致使內在對外在因此產生更敏銳的感觸。我們讀得詩人對人權與自由真義、心靈困境、愛情的思索;詩人對農民與環境、資本主義氾濫的城市生活、寂寞、衰老生活等生命現象的探究。
面對土地家國,詩人備忘:「我擅( 引) 改( 寫) 了丁窈窕、江炳興、許立志、陳映真、曹開、魯迅、蔡鐵城等先行者的文字。為免干擾閱讀, 全書僅曹開〈開釋〉一詩處附註。筆者試著在更大的尺度中去理解人世的不義,拳拳懷向,致敬繩繩!」致使這部《渴飲光流》展現更宏觀更開放的視野與格局。
輯二:浪人獨步,詩人以衝浪人的目光凝望,生命的流轉如浮游似蜉蝣,青春日轉稀薄。然因水的存在,終成就詩人以哲思鑄寫如偈的詩,勾勒出難以名狀的美與深遠意境。
詩人並詮釋了水對他的寓意,無論是詩中書寫的淡水河,抑或東台灣的太平洋,皆來自日本的豐島美術館的啟示,以及古希臘哲學家的深奧思想裡。
「黑潮。風過樹梢。稻。晷影旋繞。曙光摩娑花蕊。突變蛹生每一世的眼見過。物競天擇各自榮光在各自的名。歲月追擊歲月的影。民族主義廢墟上一再重複死人骨頭的盛宴。榮枯,歸途的方向神秘。張大嘴渴飲燦爛光流。」
「所有的夢悠悠合流在古老地球的心,所有的意識泅泳在時間之海,所有的漣漪渙渙向岸所有的漣漪緩緩退卻所有的海靜止所有的液體古老,水。」
這是詩人最純粹的詩心告白。
吳懷晨
詩人、浪行者、哲學博士,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著有詩集《浪人吟》(獲吳濁流文學獎)、散文《浪人之歌》(獲開卷年度好書獎)等。另有學術論述四種,譯作多種。
向陽(詩人、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一、
《渴飲光流》是「浪人」、哲學博士、詩人吳懷晨繼《浪人吟》之後的第二本詩集。六年級中段班的他,具有跨越不同領域,既浪漫又理性,能在山風海雨之前狂歌傲嘯,也能在子夜書房孤燈之下窮經治學;能寫詩,兼長散文。2013年他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浪人之歌》,就受到讀書界的肯定,獲得開卷年度好書獎;201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浪人吟》,也備受詩壇矚目,勇奪吳濁流新詩獎。詩人、學者陳芳明在《浪人吟》推薦序中這樣肯定他:
吳懷晨是罕見的知性詩人,他偏離抒情傳統,而以一雙冷靜的眼睛注視著這個家國。他的詩行看來是採取旁觀的態度,但是整本詩集合觀時,卻有他積極的介入。對他而言,詩是一種干涉的行動,當他的詩行在進行時,無疑是帶著強烈的人文關懷。他的詩,就是他的哲學思考。捧讀他的詩行之際,我們不能不對這位哲學浪子投以專注的眼眸。
可見吳懷晨一出手就展現了他與同世代詩人相對不同的特質,在他的諸多詩作中都蘊含著深沉的哲學思維,他的詩不乏激情、狂歌、魔幻、晦澀的語言,但都建構在冷鬱的知性之上。這使得他的詩既具有奇詭的想像,也富有寓言式的生命哲思,總是讓讀者在沉迷於他詩中的繽紛呈顯的語境之餘,也能省思眾生之苦與萬有存在的命題。
二、
《渴飲光流》,作為吳懷晨的第二本詩集,延續了《浪人吟》的筆鋒和語調,同樣流盪著迷人的閱讀氛圍;不同的的是,這次他選擇的主題大步跨入一段幽暗的時間長廊,他以白色恐怖統治下受傷的生命、不屈的靈魂為對象,勾描令人驚心動魄的史事,批判不義與強權對人的存在與尊嚴的踐踏,交織在神話、魔幻和現實的多重映照之中,展現了意象繽紛而又色調清晰、音聲雜揉而又主調突出的史詩格局。
從主題上來說,一如吳懷晨在書上的按語所示:
《渴飲光流》這首詩組中, 我擅( 引) 改( 寫) 了丁窈窕、江炳興、許立志、陳映真、曹開、魯迅、蔡鐵城等先行者的文字。為免干擾閱讀, 全書僅曹開〈開釋〉一詩處附註。筆者試著在更大的尺度中去理解人世的不義, 拳拳懷向, 致敬繩繩!
詩集中的同名詩輯〈渴飲光流〉共收短詩64帖,合為一首長篇組詩,詩中引用或改寫所提諸人,魯迅、陳映真、曹開為批判白色恐怖統治的著名作家;丁窈窕、江炳興係台灣戒嚴年代因案遭判死刑被槍決的政治犯,許立志是中國詩人,富士康生產線工人,後跳樓身亡。吳懷晨在詩中改寫或引用他們的文字(當然也包括事蹟),如他所說,就是要「理解人世間悲苦不義」──這可說是〈渴飲光流〉這組詩作的主軸,以此主軸發展出來的64帖小詩,因而如暗夜星辰,以明滅的淚光垂鑑政治產業的暗黑與反抗者無可奈何的悲涼。
以這首組詩的開篇第Ⅰ章為例,共收14帖短詩,是以戒嚴年代關押政治的綠島監獄為鋪展背景,用詩來再現當時眾多政治犯被關押、被刑求、被「教育」、被勞動、被槍決的慘狀,模擬他們在獄的心境。14帖詩宛然以血淚鎔鑄、以生命襯底,讀來令人動容。其中第3帖以(a)、(b)兩節寫綠島受刑政治犯(一群穿著卡其衣服的新生)接受「教育」和「勞動」的心境。(a)節以「馬戲團」諧謔當年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設在綠島的「新生訓導處」(1951至1970年)的思想改造的「無所不能」:
馬戲團的匣門又要開了……
馴獸師揮鞭斥責
獸群便躡起腳尖,排排乖乖登台演
採石場上,日光布幕一拉
薛西弗斯就變出一間堅固的屋子
人民的菜園裡,夸父施加咒語
玉蜀黍眼睜睜胖了起來
頑皮的新生,一吃下魔糖
牙齒便調配出最有教養的國語
夸父把舊檜木、鋤頭柄嫁接手裡吹吹氣
就雕琢出一把亮麗的小提琴
弓弦一拉,夜晚的營火熊熊
觀眾看著大字報,識字朗朗唱
馬戲團的匣門又要關了……
這是極其沉痛的諷喻之作,負責製正犯思想改造的「新生訓導處」,在吳懷晨筆下儼然魔術師可以為所欲為,讓所有「新生」俯首聽命,也儼然馴獸師可以讓「獸群」乖乖登台表演;魔糖可以調製「最有教養的國語」、夸父可以把舊檜木吹成小提琴……,這些諷喻之語都揶揄了戒嚴年代綠島關押政治犯的威權統治的神話性。
相對映的,則是(b)節的「新生」在島上勞動的心境,吳懷晨以詠嘆調的形式和語言,以不斷重蹈的「穿過」疊詞及其疊句,營造「在沒有牆外的高牆內」的「新生」們「哀而不傷」的樂章,最後的尾聲何其動人,又何其傷懷刺心:
穿過離婚證書,也穿過
死亡證書
穿過林投葉,穿過木麻黃
歲月追擊歲月的影
命運在命運中日漸傷淡
滿山淨白野百合,新生
搖曳,是一座座悲傷
溫柔但信心的塔,我們
穿過林投葉。
最叫人神傷的,則是以29歲就遭槍決的女性政治犯丁窈窕為本事鋪排的第10帖。丁窈窕(1927-1956)因被密告涉入「臺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進入綠島監獄。被判刑時身懷六甲,入獄不久臨盆,生下女兒,也一併在牢;某日被通知有「特別接見」,抱起女兒走向大廳,即遭獄卒將她雙手反綁並上手銬,帶往刑場槍決,留下被獄卒強力拉開的幼女「我媽媽不是壞人,你們不要槍斃她。」的哭聲。吳懷晨此詩這樣寫:
從濃黑毛髮的下體
她曳出一冊殘舊的紙
紅字體濕漉漉,一字
一字,從紙張上滑落
滴答,黃土大地上
一波波紅色漣漪擴散......
「梅花綻 鳥兒啼
春到 春天到
熬寒冬 更鮮麗
久沉默 更響亮
我希望妳
像熬寒的梅花 芬芳馥郁
像堅忍的小鳥 明亮聰慧」
她唱著,她本有著最瑰麗的高音
卻如一隻鳥,被擊碎
一名失語症者的呢喃
橫豎是徒然:
「一無所有,牢房裡
心要裸,身要裸
經血,我唯一自製的墨
…...一抄再抄你的歌」
以經血隱喻女性政治犯的生命史,寫她青春、母愛、戀情的敗亡及已經一無所有的哀傷,沉痛之至。「卻如一隻鳥,被擊碎」寫丁窈窕遭槍決的那一刻,更是教人瞠目。根據記者陳銘城的一篇報導,多年前他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台灣同鄉會演講白色恐怖歷史,會後丁窈窕的二姐告知,當年是她領回三妹槍決後的屍體;事後她曾問觀落陰,想問妹妹有沒有要交代的事,只聽說:「她像隻鳥,被槍打得粉碎。」我不悉吳懷晨此句是否典出於此?
同樣寫綠島,第Ⅲ章第五節直接引用曾關押綠島的政治犯、詩人曹開(1929-1997)的詩〈開釋〉:「當他們得到了開釋/ 便轉入一家瘋人院/ 幾個相識的伙伴/ 都是堅守節操的思想犯/ 據法醫診斷/ 老張患了精神分裂症/ 老李染了狂熱病/ 老江是夢遊者/ 當他們得到了釋放/ 隨即被押入精神病院」。曹開此詩直白而具有沉重的對威權統治的嘲諷性,吳懷晨以之為文本,演繹出其後第56至59帖的詩作,寫綠島政治犯因為遭到不人道審訊、刑求與折磨之後,即使開釋也無法重回人生的悲劇,在這幾帖詩作中,他以魔幻語境呈現這些遭受精神磨難的受害者的內在世界:「重回火燒島,終於/ 見到黑日冕緩緩落入藍色的無垠液體」,「我走入水中緊緊擁抱日虛幻的影/ 為前塵,我不禁淚滿襟」:
監禁枯井,餓食缺水的時日
就算禁不住哭泣
也會把一顆顆湧出的無影淚珠,瞬即
珍貴地啜飲入喉
這是何等憂傷、何等悲哀的煉獄書寫。
三、
寫綠島政治受害者的憂傷之外,吳懷晨也寫當代資本主義中無助的工人階級的困境。
在〈渴飲光流〉這首長篇組詩中,他援用陳映名小說篇名「夜行貨車」入詩。陳映真的小說〈夜行貨車〉,發表於1978年,對台灣逐步走向依附美國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提出批判,小說以跨國公司為場景,以公司職員劉小玲的三角戀情為軸線,鋪展出一段故事,結局是「夜行貨車」開向南方的故鄉,寄寓陳映真對資本主義的唾棄。
在詩中,「夜行貨車」出於第Ⅱ章第21帖,寫夸父照顧果園,夜裡裝箱,送上夜行貨車;第25帖則寫夜行貨車從南方運至北部的7-11,而止於第26帖末句「繁星啊/ 我見你皎皎星芒/ 點點燦爛是我/ 昔日枕著的理想主義」,隱喻資本主義的強大力量已使青年工人的理想漸趨稀微。在詩中,7-11是常見的場景,吳懷晨寫貨物運送員「薛西弗斯」、店內服務員「夏娃」的動作與身影,大概也有類似陳映真那樣暗諷資本帝國不可擋的心情吧?
而工人的悲傷,在這首組詩中則以中國青年詩人許立志作為模型。許立志(1990-2014)是富士康生產線工人,他在2011年到深圳富士康打工,在長時間流水線工作的折磨下,從高樓躍下,就像他的詩所寫「一顆螺絲掉在地上」那樣結束了24歲年輕的生命,死後留下近200首詩篇,被編成遺著詩集《新的一天》。吳懷晨在第Ⅲ章中花了不少篇幅演繹許立志(以及與他一樣的被傷害的無助工人們)的飄零與憂傷,第27帖寫的是已死明心的絕志:
顫巍巍的雙手 我遞出
和世界互握
黑洞龐然之憂傷 將我吸入那一剎
世界與我 飛旋了起來
「時間本是沒有深度的漩渦, 務要
保持瞳仁的平靜。」我對我
自己說……
對照許立志的詩〈一顆螺絲掉在地上〉:「一顆螺絲掉在地上/ 在這個加班的夜晚/ 垂直降落,輕輕一響/ 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像在此之前/ 某個相同的夜晚/ 有個人掉在地上」,都讓人有天地不仁的傷痛。這樣的傷痛在此章第二節多帖詩作中,更進一步探討受傷者「墜落」的生命意義,第43帖這樣寫:
夜裡,一具人影怵然掉落地
從萬商大樓雲端
從校園圖書館頂樓
筆直降落
每個夜班的日子
都有螺絲
不經心,紛紛墜落地
那聲響溶入地影
大樓的身長就更濃稠了
往黑暗墜落──一貫是萬物生成的命運
在詩中,受到資本主義殘踏的工人許立志之外,也可看到1981年在台大校園離奇死亡的陳文成博士的墜樓身影。他們的「墜落」,無論是否出於自由意志,背後都蒙著資本與國家機器的黑布。「往黑暗墜落」作為一種命運,這是多麼莫可奈何卻又教人怵目驚心的結局。
四
在漢肺炎疫情不斷升高的寒冷天氣中,讀吳懷晨這本詩集《渴飲光流》,更有末世之感。這是一本為政治受難者、為資本主義社會勞動階級發聲的詩集,那些在巨大邪靈逼視、掌控下,無辜的、反抗的、不從的乃至不幸的被害者的憂傷的心靈,都在這本意象豐饒、語言繁複,但主調清晰的詩集中呈現。我讀這詩集,深被貫穿於他的詩作中的人道精神與人權意識感動。
從美學角度看,吳懷晨這本詩集在語言的驅策、結構的處理以及哲理的寓意上也有諸多可觀之處。在這本詩集中,他鍛接魔幻、象徵與寫實語言於一爐,營造了多音交響的語境,展現了史詩的格局;從第Ⅰ章到第III章的三個章節宛然三個樂章,也猶如戲劇的三幕,幕下有景,場次分明,互為詮解,將來若有可能,這首組詩編為詩劇或歌劇都有可為;此外,他特意融入東西方的神話人物,作為詩中角色,也使本詩諷喻的白色恐怖統治和資本主義帝國有以寄托。而有待讀者更加深沉思考的,則是語言之下吳懷晨所欲呈現的眾生之苦與萬有存在的命題。
【預購】活著◎余華
平常價 $26.00作品翻譯超過四十個國家版本、全球銷量累計超過三千萬冊;
華文世界最暢銷的重要文學小說家——余華
一九九四年出版至今,長銷熱賣,年年再版不間斷;
永遠感動讀者的華文文學經典。
收錄余華最新新版序言(2020年3月23日)——
我寫作這篇序言的時候,新冠病毒正在襲擊我們,大陸已經控制住了,歐美卻開始了。為了防範境外輸入病例,我在北京居住的社區至今仍然封閉,我有兩個月沒有出門。我站在窗前看到東四環上車輛多了起來,樓下枯黃的草木開始被綠色覆蓋,我知道生活正在小心翼翼走向正常,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仍在遠處,它還沒有向我們招手。
《活著》榮獲——
.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1994)
.台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1994)
.張藝謀根據《活著》改編導演的同名電影獲法國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1994)
.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Premio Grinzane Cavour最高獎項(1998)
.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
.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強」(2005)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二十世紀九○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義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Giuseppe Acerbi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2014)
/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
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敍述了平凡人的大悲大喜,而終究都回歸了大地。
這無比動人的故事,將會震撼你的心靈。
《活著》,不管是屈辱還是風光;
《活著》,不管是甜蜜還是酸楚;
《活著》,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都得活著……
我在閱讀別人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而我自己寫下的作品,有時候也同樣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活著》裡的福貴就讓我相信:生活是 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我想,這可能是二十多年寫作給予我的酬謝。
──余華
余華
1960年4月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呼喊與細雨》、《第七天》、《南方往事》、《十個詞彙裡的中國》等。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波黑、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波蘭、羅馬尼亞、格魯吉亞、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沙特、伊朗、烏茲別克、蒙古、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緬甸、印尼、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Premio Grinzane Cavour(1998),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04),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Prix Courrier International(2008),義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Giuseppe Acerbi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2014),塞爾維亞伊沃.安德里奇文學獎Velika nagrada Ivo Andric(2018),義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Premio Bottari Lattes Grinzane(2018)等。
【余華作品及獲獎紀錄】
長篇小說──
第七天
.第1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2014)
.義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Premio Bottari Lattes Grinzane(2018)
兄弟(上部、下部)
.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之最/文學小說(2005)
.新浪圖書年度風雲榜(2006)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2006)
.法國首屆「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Prix Courrier International(2008)
.瑞士《時報》2000至2010世界最重要的十五部小說之一(2009)
.法國《世界報》二戰結束以來世界最具影響的一百部小說之一(2019)
活著
.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1994)
.台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1994)
.張藝謀根據《活著》改編導演的同名電影獲法國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1994)
.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Premio Grinzane Cavour最高獎項(1998)
.第三屆世界華文冰心文學獎(2002)
.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強」(2005)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二十世紀九○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義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Giuseppe Acerbi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2014)
許三觀賣血記
.入選韓國《中央日報》評選的「一○○部必讀書」(2000)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二十世紀九○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呼喊與細語
.余華因此書榮獲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04)
中短篇小說集──
世事如煙
我膽小如鼠
黃昏裡的男孩
現實一種
戰慄
鮮血梅花
.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2002)
散文集──
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英國PROSPECT週刊年度最佳圖書(2012)
錄像帶電影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
相關著作:《第七天(全新珍藏版)》《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余華第一本全面闡述創作觀、文學觀訪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麼》《兄弟(上)十週年特別紀念版》《兄弟(下)十週年特別紀念版》《黃昏裡的男孩(新版)》《第七天》《活著(二十週年精裝珍藏版)》《錄像帶電影--從中國到世界,余華的35則文學、文化、政治、時事觀察體驗》《許三觀賣血記》《十個詞彙裡的中國》《呼喊與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