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雜誌《WhyNot 不為什麼》創刊報導

《聯合早報》副刊,2013109日。(報道:陳宇昕)
 

南大生辦華文文學雜誌
——不為什麽,只因為喜歡

  在南大中文系念書的一群本地學生,去年底成立了「新文潮文學社」,勇敢實踐創辦文藝雜誌的狂想。這份以新加坡為核心的實體華文 文學雜誌《WhyNot 不為什麽》,將於本月面世

  「Why not?不為什麽。」以這樣一句話作為文學雜誌的名稱,總讓人覺得有股桀驁又不妥協的青春熱情,但當你仔細去了解,去對話,卻又將發現這份雜誌是理智而認真的實踐結果,實在,亦不圖嘩眾取寵。

  這個月,一份由「新文潮文學社」創辦的華文文學雜誌《WhyNot不為什麽》即將面世,在網絡平臺及各華文書局上架。

 
由六名南大中文系學生創辦
 
  新文潮文學社由六名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學生於去年12月創立。新雜誌雖由南大出發,但絕不是校園刊物,自今年5月公開征稿,共收到了100多件文藝稿件,即將發行的創刊號便收錄了新馬新生代作者與資深作家的作品,不囿於校園,大膽走入市場。

  文學社社長汪來昇(
26歲,大四)也是雜誌主編,素來熱愛文學,文藝創作散見於本地文學雜誌。
 
  去年11月,汪來昇突然有股沖動,在南大中文系的面簿頁面詢問,何不由中文系學生獨立辦一份文學刊物?他與系主任柯思仁副教授面談後,擬定最初的辦刊方針,即「走出校園」,並得到中文系的大力支持,包括解決出版經費問題。
 
  一開始,他找到三名中文系同學,著手實踐辦刊的狂想,但萬事起頭難,汪來昇受訪時說,由於四人的理念分歧,最終只好拆夥。為了完成雜誌,他相繼找到同屆的陳文慧(22歲)、沙怡靖(24歲)、房振坤(22歲)、鄭伊婷(22歲)及大一新生邱勇康(21歲)組成新團隊,頂著畢業論文的壓力,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終於實現辦刊的心願。
 
獲得前輩作家的鼓勵
 
  汪來昇說:「我希望這是一份以新加坡為核心,本土化,貼近本地年輕人,不只要傳承上一代精神,也很具現代感的雜誌」

  他說,文學社並非大學內的註冊學會。他不希望辦刊時太理想化,也不希望僅靠贊助來維持刊物,所以必須研究本地的市場,配合相應的行銷策略,讓雜誌
生存。團隊也考慮未來正式註冊成為公司,以便有個正式名義認真將雜誌辦到底。

  投入雜誌的制作工作後,團隊也有機會接觸到本地的作家團體,出席各種文藝活動,也讓這批大學生驚覺,原來前輩作家一直在積極地辦文藝活動,推廣閱讀和文學。

  鄭伊婷說,前輩作家對新文潮文學社要辦文學雜誌一事都很興奮,也給予很大的鼓勵。
 
最大的困難是資金
 
  團隊中唯一的外地人房振坤來自馬來西亞。他說,如果要做就得敢敢做,雖然間中會有許多預想不到的困難,雜誌也只有在出版後才能確知有怎樣的回響,不能事先看到無利可圖就不敢去做,「不去做就什麽也沒有。」

  創刊過程令他深感興奮。談及最大的困難,他認為始終還是資金,另外就是團隊成員該如何在課業中抽出時間投入其中。

  汪來昇也感嘆資金難求,「這簡直就是在搞企業了。」

  他也意識到門市銷售並非行銷之道,在書店上架最多只是一種展示,重點行銷還是會放在網絡上。

  為了讓面簿頁面保持活躍,團隊成員幾乎每天都在推介文學作品,介紹好文好詩,多與讀者互動。

  數周前,他們也辦了一場迷你讀者見面會,反應比預想的還要好。待雜誌正式出版後,他們也考慮多辦活動,增加與讀者的交流。
 
單純地喜歡文學
 
  汪來昇說,以南大中文系出發辦文學雜誌,毋寧說是一種使命,他覺得更是一種自豪。

  至於為什麽是「WhyNot?不為什麽」,團隊成員說,創刊過程中他們問了自己很多次:為什麽要在課業之余,在本地華文閱讀風氣、實體書市場萎縮的大背景裏,扛下這艱巨的任務?說到底,其實真的不為什麽,單純就是因為喜歡,才會願意去做。

  雜誌的名稱也恰恰說明了這群年輕人創刊的初心,沒有所謂的歷史包袱,沒有沈重的文化使命,也不為圖求利益,就單純地喜歡文學而已。

 
創刊號以「青春」為主題
 
  本地目前已有不少文學刊物,如《新華文學》《熱帶文學》《赤道風》《新加坡文藝》及去年剛創辦的《大士文學》等,要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與定位,美編鄭伊婷認為,必須先從視覺開始,無論封面設計或是排版,必須有所突破,才能有別於他人,同時吸引年輕人的眼球。

  為了讓雜誌更時尚,團隊盡量讓雜誌輕巧方便攜帶。
 
  《WhyNot不為什麽》將以半年刊的形式出版,定價10元。雜誌以1835歲的青年男女為對象,除了在視覺上要求新鮮活力,內容也尋求突破,為其他刊物所不為。

  創刊號以「青春」為主題,有
112頁,編輯團隊專訪了著名作家英培安、艾禺與梁文福,談青春與寫作。獲選刊載的作品,也都展現青春和創新的一面。汪來昇希望雜誌未來也能夠討論一些包括同性戀在內的禁忌話題,讓雜誌更具思想銳度。

  當問及為什麽堅持要出版一個實體雜誌而非網絡雜誌,除了團隊成員對紙質媒體懷有特殊情感與喜好外,汪來昇認為,電子雜誌也未必受本地讀者青睞。實體書反而更讓人實質感覺到認真莊重,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存在的記錄與證明。


注:留言必須獲得頁主審閱才能刊登。